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收錄了郭實獵七部較具代表性的中文小說:
《贖罪之道傳》(1834)
《常活之道傳》(1834)
《是非畧論》(1835)
《正邪比較》(1838)
《誨謨訓道》(1838)
《生命無限無疆》(1838)
《小信小福》(出版年份不詳)
《贖罪之道傳》於道光甲午年(1834)出版,此版本現為孤本,彌足珍貴。相較於1836年的修訂版,初版《贖罪之道傳》不但多出三回目,內容更與修訂版迥異,在角色與情節方面皆有出入。 《常活之道傳》主要講述清代儒者李端揮霍縱慾,後來被充軍而死於 路上,而其子天賜後來歸信基督教。作者在內文論及當時佛教與民間場景,藉以闡釋基督教思想。
《是非畧論》內容以小說式的對話問答描寫當時英國國情,以及中國人對英國人的刻板印象。將基督思想置入英國宗教文化中傳達。
《正邪比較》藉討論「我之心亦以何養之乎?」的中心問題,討論基督教救贖論思想。特別針對當時世人於的刻板印象進行扳正,並強調與政治社會的合作和貢獻。
《誨謨訓道》作者大力批評時弊,描寫民間犯罪與中國社會腐敗。筆觸深刻,呈現外國宣教士操作基督教漢語作品時的特殊視野。
《生命無限無疆》全書講述的是廣州商人李令與朋友劉岱討論死亡與永生的問題。其中藉著臨終對答及喪儀的場景,傳遞基督教末世觀,在問答詞句中展現作者對人們在死亡恐懼上的深度關懷。
《小信小福》針對當時的社會思想進行批判,內容涉及許多異教神明、敬禮儀式的描繪,並以基督教教義貫通儒家思想,極富基督教漢語作品特色。
蒐集本書文獻的過程歷經走訪海內外各大圖書館,其中《贖罪之道傳》1834年版與《小信小福》都來自荷蘭萊頓大學東亞圖書館孤本,其餘作品現於市面也難得一見。此外本書更針對每部作品重新標點、分段及注釋。詳列內文參照之文獻,特別著重與聖經相關互文,讀者藉此得覽十九世紀中文聖經譯本之風貌。
得獎紀錄
本書通過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學術評審
總序 周聯華iii 編者序 黎子鵬ix 導論 黎子鵬 xiii 參考文獻 lxxxiii 編輯凡例 xcii 贖罪之道傳 1 常活之道傳 237 是非畧論 287 正邪比較 331 誨謨訓道 365 生命無限無疆 395 小信小福 407
作者簡介 原作
郭實獵(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 1803-1851)
是舉足輕重的十九世紀來華新教傳教士,有學者指出1830年代的中國基督教史是郭實獵的年代。出版的各類中文作品超過六十部,可考的小說作品不下十餘部。就小說創作量而言,郭實獵在十九世紀來華的所有新教傳教士中首屈一指。
1831年他假扮中國人來華,在沿海三次旅行中還曾搭乘鴉片商船。為了傳教,他成立中國益智會、福漢會等等,因其受洗人數超過千人,之後甚至當上英國政府在華「撫華道」職位。他生平著作高達六十多部,許多是作為宣教小冊子發放的內容。他一共經歷過三段婚姻,最後長眠於香港墳場。 編注者簡介 黎子鵬
英國牛津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助理教授及宗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主任,專門研究及教授基督教與中國文學、中國小說與宗教文化、聖經文學翻譯等。專著有Negotiating Religious Gaps: The Enterprise of Translating Christian Tracts by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Monumenta Serica, 2012)、《經典的轉生──晚清〈天路歷程〉漢譯研究》(2012);編著有《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2012);譯著有《屬靈友情禮讚》(2011)、《晨光喜露──聖經與生命的反思》(2009)及《活學聖經──和合本修訂版(新約)》(合譯) (2012);論文發表於多份國際期刊,如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Translator: Stud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Bulletin of Missionary Research、《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漢學研究》、《編譯論叢》、《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及《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等。2011年,他獲中文大學頒發「卓越研究奬」及「文學院傑出教學奬」。現正從事「晚清基督教中文小說(1807-1911):宗教與文學的跨學科學研究」的課題,此項研究由香港研究資助局資助。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