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譯序 15 前言 17
第一篇非劇情片的奠基時期(1820-1933) 19
第一章現實的感知與紀錄 21 從記憶到動作 21 視覺暫留作用:理論與技術 26 靜態攝影28 動作的連拍攝影30 電影攝影33 十九世紀藝術中寫實主義的脈動 35
第二章最初的電影 39 最初的電影 39 盧米埃兄弟 42 盧米埃兄弟對電影技術的貢獻43 盧米埃兄弟拍攝的影片45 盧米埃兄弟與愛迪生50 盧米埃兄弟對非劇情片的整體貢獻53 盧米埃兄弟之後的紀實電影 54 非劇情片與戰爭(1898-1918) 58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情形58 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61 第三章探險影片、浪漫主義影片及西方前衛電影 77 有關旅遊與探險的紀實電影 77 電影及美國西部80 關於美國原住民的影片82 美國浪漫主義傳統 83 佛萊赫堤84 庫柏與修德沙克94 蘇聯自然主義電影傳統 95 亞歷山大.杜甫仁科95 西方的前衛主義 98 卡瓦康蒂102 華特.魯特曼104 伊文斯107
第四章紀錄片的源起 109 蘇聯宣傳片傳統的開始 109 狄嘉.維多夫111 艾斯.沙伯與編輯電影123 約翰.葛里遜與早期英國紀錄片 126 帝國商品行銷局電影組時期131
第二篇改變世界的紀錄片(1933-1939) 139
第五章英國紀錄片運動(1933-1945) 141 約翰.葛里遜領導下的GPO電影組(1933-37) 141 佛萊赫堤與葛里遜:《工業化的英國》(1933)143 巴索.賴特的《錫蘭之歌》(1934)146 巴索.賴特與哈利.維特的《夜郵》(1936)148 葛里遜的影響150 葛里遜離開後的GPO電影組(1937-40) 156 GPO電影組之外的獨立製作 161 三○年代英國紀錄片運動整體上的成就 168
第六章歐洲與亞洲的非劇情片(1930-1939) 171 有關藝術的影片的興起 172 荷蘭 175 伊文斯175 約翰.弗諾179 比利時 180 查爾斯.戴凱克萊爾181 安德烈.高文181 亨利.史托克182 瑞典 184 丹麥 184 西班牙 184 德國 186 納粹宣傳片的組織186 納粹的意識型態187 戰前的納粹宣傳片 189 蓮妮.瑞芬斯坦195 日本 201 印度 203 中國 204
第七章美國的非劇情片(1930-1939) 207 美國有關藝術的電影的興起 207 佛萊赫堤:浪漫主義傳統的延續 209 《艾阮島的人》(1934)209 伊文斯:歐洲政治性紀錄片進入美國 213 美國的左翼電影(1930-42) 218 美國工人電影與攝影聯盟(1930-35)218 奈奇諾組織(1935-37) 220 戰線電影組織(1936-42)221 派爾.羅倫茲 227 《劃開平原的犁》(1936)227 《大河》(1937)230 美國影片供應社234 《為生命而戰》(1940)234 佛萊赫堤與《土地》(1942)237 新聞報導電影 241 三○年代的美國新聞片241 「時代的前進」(1935-51)241 「這就是美國」系列(1942-51)244 馮.戴克 245 《城市》(1939)246
第三篇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非劇情片(1939-1945) 251
第八章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影片 253 戰時影片製作的組織過程 255 英國戰時影片所關切的事件 260 國防影片260 消防影片265 戰時生活情形的影片267 為軍人與平民所拍攝的訓練影片270 農耕、園藝、食物及營養的影片271 有關健康的影片273 有關戰時工業的影片273 英國與海洋的影片274 有關勞工、婦女及青少年的影片276 反敵宣傳片279 有關戰鬥的影片281 模擬戰後世界的影片282 葛里遜與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286
第九章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與亞洲的影片 291 軸心國的影片 291 納粹宣傳片291 戰時的納粹宣傳片293 日本298 義大利299 反軸心國的影片 300 俄國301 中國305 佔領期間及反抗運動中的法國電影 305 維琪政府的宣傳片307 有關法國反抗運動的影片308
第十章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影片 313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宣傳片與反宣傳片 316 美國國防新聞局316 法蘭克.凱普拉:軍事訓練及平民教學的影片323 激勵性的影片330 戰鬥影片331 約翰.福特 332 約翰.休斯頓334 有關戰爭後果的影片337
第四篇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非劇情片(1945-1960) 343
第十一章二次大戰之後的英國非劇情片 345 戰後的英國 345 英國電影工業345 紀錄片傳統的繼續348 英國自由電影(1956-1959) 355
第十二章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歐、亞洲及加拿大的非劇情片 363 歐洲 363 義大利363 比利時368 法國373 歐洲地區其他的影片381 亞洲 386 印度386 日本388 中國388 加拿大 391 加拿大國家電影局391
第十三章二次大戰後的美國非劇情片 395 戰後政府影片的製作 397 美國新聞處398 電視紀錄片 401 戰後的獨立製片 403 佛萊赫堤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1948)403 五○年代獨立製片公司的影片407 第五篇傳統的延續及新方向(1960-1985) 425
第十四章六○年代美國的文藝復興:新的非劇情片 427 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 429 真實電影:在歷史上與理論上的起源429 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比照與對照434 美國的直接電影 436 美國重要的直接電影工作者及影片 436 直接電影運動之外的美國非劇情片 445 有關國內政治、選舉及領袖們的影片447 有關正義及民權的影片448 有關青年人的影片450 有關貧窮的影片451 有關越南的影片 452 有關國防的影片456 有關社會的影片457 有關美國原住民的影片458 有關外國題材的影片459 人物描寫462 加拿大的影片 465 有關加拿大藝術、文化與人物的影片466 有關人類關係的影片468 有關政治良知的影片470
第十五章七○年代的傳統與改變 475 美國與歐洲新一代非劇情片大師 475 梅索兄弟475 佛列德利克.懷斯曼485 伊麥爾.德.安東尼奧493 路易.馬盧497 馬歇爾.歐佛斯498 美國獨立電影製作 502 英國與歐洲的獨立影片製作 506 美國與歐洲有關藝術的影片 509 美國有關藝術的影片509 歐洲有關藝術的影片512
第十六章八○年代的新主張 515 塑造八○年代非劇情片的議題 515 解放電影製作 521 有關女性的影片及女性製作的影片522 同性戀者製作的影片532 第三世界與非西方國家的非劇情片 538 印度541 東亞及東南亞542 拉丁美洲542 中東與非洲 545
結語百年來的非劇情片 547 八○年代的傳奇 547 日新月異的新技術 549 資金來源與發行 549 電影理論與批評 550
參考資料 553 片名索引 585 名詞索引 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