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民初之淨土高僧,為淨土宗第十三祖。少習儒學,喜研程朱之書,曾排佛批老,後因病困多年,繼而猛醒,乃皈依佛法。年二十一歲,至終南山隨蓮華洞道純出家,翌年從印海受具足戒,日夜念佛,專心淨土。常著文刊於佛學叢報,署名「常慚愧僧」,名震遐邇;一生淡薄名利,刻苦儉樸,操守弘毅,恪遵:「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三大原則。師畢生宏揚淨土學行俱優,感化甚廣,為民國以來淨土第一尊宿,有《印光法師文鈔》、《印光大師全集》行於後世。
─卷首語─
印光大師(1861-1941),俗姓趙,名紹伊,陝西郃陽趙陳村人。幼時聰慧,隨兄熟讀儒書,頗以孔孟之道為自任。受韓愈、歐陽修等大儒闢佛思想的影響而批判佛教。
紹伊自幼身體虛弱,出生六月時的一場大病使雙眼差點失明,種下了身體虛弱的病根,常有感冒發燒病痛。病中煩躁時,看著樹上繽紛落葉,自然想到死亡,覺得人生在世的一切,活著時的努力,也被死亡弄得全無意義。那些所崇敬的儒學大師的書,那些道德詞彙,此時,與他身陷的病苦似乎毫無關係,他需要的是心性的調治。
趙陳村裡有位讀書人,原也從沒到過寺院,後因患重病,跟著母親到寺院求籤,並請了一部《安土全書》回家閱讀。書中講因果報應,解釋了人間善惡禍福;又強調生死事大,世事無常,唯有了卻生死問題,才能解脫人生諸多煩惱。明白了這些道理,他覺得身心輕鬆不少,病也好了許多,並將此書推薦給紹伊。
這本《安土全書》已經超出了紹伊往昔的讀書範圍,書中所援引的書目涉及儒、釋、道三教,其中也有他引為衛儒闢佛的經典依據《昌黎先生集》,這是他意想不到的。書中許多道理,在他心靈中產生共鳴,對著夜空紹伊深深地呼出一口氣,原本救世濟苦不僅只是儒家一途,儒釋道、儒釋道,都是依人的心性,各垂教跡而廣導?萌,雖各教各有宗旨,深淺大小不同,世出世間分別有異,但天下殊途而同歸。
紹伊二十一歲那年,隻身一人飄然離開故鄉來到終南山,見道純長老獨自一人居住蓮花洞裡,竹杖芒鞋一頂草笠,在苦境中潛修,深感欽佩敬慕,遂禮道純長老出家。後於湖北蓮花寺幫忙曝曬經書時,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而知念佛往生淨土法門即是當生成就、了脫生死之要道。因為眼疾,乃悟身為苦本,感悟到若要離苦得樂,勢必專修念佛法門為是。即於閑時,專念佛號,縱是忙於事務,也心不離佛,後眼疾痊愈,由此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從此全身心地歸依淨土念佛法門,一心以淨土為歸,自行化地,走向淨業之圓成。
印光一生中以竭誠、恭敬之心修行念佛,以身作則,虛心學佛,耐心教導有緣眾生。開示道:「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示寂前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只要懇切至誠,以使淨念相繼,無不念佛見佛,最後蒙佛垂慈接引,帶業往生。倘若是在世壽將近之時,念佛人在潛心念佛中曾有數次能夠念佛見佛,就可以自信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淨土。」十一月初四凌晨一時半,由床上起坐對侍者說:「念佛見佛,我已決定往生西方了。」語音末落,面對西方大聲誦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二時十五分,向侍者索水洗手畢,從床上立起說:『承蒙阿彌陀佛慈悲,已前來接引,現在我要去了。祈望諸位今後發大願,專心念佛,共生西方淨土世界。』說完,面西端身正坐,近五時,在僧眾們美妙和諧的念佛聲裡,安詳入寂,笑容宛然。時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印光大師一生戒律精嚴,淨修苦行,六十年如一日,道德文章,行解相應,六根清淨,一塵不染,乘願而來,普渡眾生。正如弘一大師所稱,大德如印光者,三百年一人而已。為此,海內外佛教界一致尊奉印光為中國佛教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作者簡介
李向平
一九五八年生。歷史學博士、教授。現任上海大學歷史系及東亞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美國夏威夷大學非暴力研究中心顧問等職。主要著作有《救世與救心──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思潮研究》、《佛教與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