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在歷史上很重要的轉折點。 總有一天,人們會回顧當時我們是如何行動的。
從台灣看日本,最貼近也最生動的東洋政治學
黯然下台的前首相菅直人為何重回街頭,變身反核傳教士? 一場一場的反核訴求遊行,「週末革命家」的世代已然開啟! 失去任意門的日本企業,又是如何向中國「借東風」? 等了三十年的「台灣」身分改正,透露出什麼訊息? 村上春樹十七年前寫的「黑色魔幻」,竟是現世的預言? 偶像團體AKB48竟成為提振日本經濟的救星!?
張瑞昌總結近三年來日本「第三次開國-東日本大地震」前後的困境,剖析其中的政局、民情與社會脈動,二零一零年開啟平成維新,二零一一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二零一二年爆發釣魚台爭議及中國各地反日示威,三年來的東瀛政局紛擾不斷、經濟持續低迷,對日本這個國家及國民而言,無論是外在形勢或內部處境,刻正都面臨狂風暴雨般的強烈襲擊。尤其是三一一福島核災的慘痛教訓,很可能促使日本走向非核家園,進而成為決定大和民族今後二十年命運的分水嶺。
扛著改革使命登場的前首相菅直人在批評聲中落寞下台;繼任的野田佳彥自比泥鰍,亦身陷反核、TPP與東海主權爭議,他是否能滑過三黨環伺的政局泥沼?作者從築地市場的叫賣聲探看日本經濟消長,從災區的鯉魚旗體會人心的緊密羈絆,從日本退休記者的憂心思考台灣的未來--日本人愛看三國,是因為必須學習在大國之間求生存,然而,誰是台灣的諸葛亮,而我們的「隆中對」又在哪?
面對困局,他們怎麼面對:
日本能否超越眼前的艱困,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絆」。與其哀悼、悲傷,不如團結一致,朝重建努力,向災區、全世界傳送這股『絆』的力量。--渡邊謙(藝人)
即使意識到整個社會和組織都在緩慢倒退,很多人甚至因此裹足不前,但勇往直前,為新時代打下基礎,卻正是東大畢業生的使命!--濱田純一(東京大學校長)
不要說「一個人不能做什麼」。一旦自己認定不可能,我們就不能做任何事情了。如果不想在臨終時感到後悔,就請大家開始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山口洋(搖滾樂團「HEATWAVE」團長)
如果我的勇氣是魚,反射著陽光的河面都會由於其巨大與朝氣而更加耀眼吧!--伊(土反)幸太郎(作家)
人們只有身處逆境才會帶來改變,但無奈的是,多數人經常安於現狀,以為自己始終處於順境之中。--松田康博(東京大學教授)
作者簡介
張瑞昌
一九六五年生,台中人。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
習慣文字思考,媒體工作經驗已逾二十年,現職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
喜歡棒球、NBA,愛看日劇、電影、推理小說,還有單車、漫步、旅行。
二零零四年秋天,應邀擔任朝日新聞客座研究員,從此展開一場不悔的知日探索……。
著有《現代龍馬何處尋--寫在日本第三次開國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