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的高希均教授,一九四九年隨父母來台。在艱困的環境中,一九五九年獲得獎學金赴美讀書,從此跨出了再學習的第一步,即本書的寫作原點。
本書是高教授多年來提倡閱讀、傳播進步觀念,以及自述學習、為人、做事的文章結集,也兼及他對親人、師友的憶念,對年輕一代殷殷的叮嚀。
七十篇短文概分為:卷一投入閱讀;卷二親近典範;卷三深耕大愛。處處可見一位具有遠見的知識份子,兼具了溫暖的心、冷靜的腦,和無比的熱情。
他主張:世界上所有的文明社會,必然是一個愛閱讀的社會。在新世紀人類越趨激烈的競爭中,有持久的能力學習得更快、更徹底,就是「閱讀救自己」的根本。
作者簡介
高希均
在南京出生,在江南度過童年,一九四九年來台。先後在台北商職與中興大學畢業,並獲兩校傑出校友獎。
一九五九年赴美讀書,一九六四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後,一直在威斯康辛大學(河城校區)執教,逾三十年。一九九八年後為該校名譽教授,並獲威斯康辛州州長傑出服務獎。曾於一九七一年當選美國傑出教育家,一九七四年獲威斯康辛大學傑出教授獎。一九九四年後為美國百人會成員。
曾任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講座教授、海基會董事、國統會研究委員、行政院顧問及經濟部顧問。近年又擔任國立中興大學知識經濟講座教授及國內外民間基金會董事。
一九八○年代在台灣與王力行、張作錦創辦《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二○○二年又創辦「小天下」少兒讀物,現為「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董事長及《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發行人,持續推動進步觀念。二○○二年獲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
中文著作在台北出版的有二十餘種,在大陸出版的有六種。
序 閱讀救自己
卷前 留學:從不歸路到返鄉路 兩種美國,兩種心情 人生的時鐘正向東移 從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到建一流社會
卷一 投入閱讀 做一個讀書人 抖落一身庸俗 挑好書讀 造一座知識不夜城──讀書不打烊 讀書不能打折扣,買書呢? 有一點錢的時候 遠離知識就是走近無知 做一個貪婪的購買者──把「賽伊法則」用在知識市場上 不做守財奴 「聽君一席言」不如「手中一本書」 愛書如命──passion for Books 「學習」比「休閒」更引人入勝──對年輕朋友的叮嚀 絲路歸來──做一位終身學習者 新讀書主義 熟讀偉人傳記培養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在「學習的年代」不做「現代文盲」 值得尊敬的人 為歷史留下紀錄──天下文化出版傳記、回憶錄的用心 看書、選書、出書──心情總是一片蔚藍 閱讀,終身的承諾 文化產品的豐富,才是現代社會的驕傲 傳播知識為己任 寬容與公正──金鐘獎的入圍與出局 疑中留情──引申美國的一句片語 孩子未來的競爭力 自求多福 把人做對──反「冷漠」的根本 軟實力比腦袋,硬實力比口袋
卷二 親近典範 李資政的囑咐:要再努力—─追記母親節那天的午餐 做什麼「不」像什麼──擴散中的台灣社會病態 改寫中國懦弱歷史的人──讀《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 教訓要記取,仇恨要淡忘──張純如寫《被遺忘的大屠殺》 走在百元電腦前面的溫世仁 專業、奉獻、親情──陳長文的「完美平衡」 懷念傅利曼教授的去世 耶魯最會賺錢的「志工企業家」──史文遜投資長的故事 做一位出色的知識人──在台灣大學畢業典禮致詞 如果田長霖出任北大校長──中國需要教育改革的先驅 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提議設立「國家人品獎」
卷三 深耕大愛 八張機票 吻別母親 婚禮上的賀詞 鄉關何處 「新」台灣人改寫台灣生命力的新劇本 虛心的自問自答 內行與外行 年輕一代 多重視價值,少計較價格 追求「簡單」:「減」比「加」更重要 讓台灣減少「開方現象」 不可取的「大愛」 「白吃午餐」三十年—─台灣唯有靠「V型選擇」反敗為勝 讀《樂在工作》──「樂在工作」與「優質人生」 讀《注意力經濟》──用「注意力」做焦距 每枝槍都是對飢餓者的偷竊 最迫切需要的實力 聽克魯曼演講看產官學整合 與北大師生分享現代觀念 教育創出路、和平造活路—─與兩岸產官學分享一些看法 見好收,見壞更要收 八個觀念改善台灣 超越利潤大山 攀登另一座責任大山 台灣企業與世界標準接軌 台灣的出路──以「軟性實力」立足世界 禮義之邦,快樂之島 看不見的新柏林牆 財富不需要留給子女──一位韓國留學生的回饋 台灣不垮,有你!
附錄 高希均著作表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