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7614082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2.87 *
|
作者 |
陳念萱
|
出版社 |
華品文創
|
出版日期 |
2025-04-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64 页. 21.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尋找大師」是門重要的人生課題,有的人不自覺,也有人敲鑼打鼓地找,然而在西藏卻是打從出生就變成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任何人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傳承並且有標誌鮮明的「頂頭上師」,至於,關起門來修行的「師父」,那就只有自己與師父雙方知道了,這也是藏傳佛教被當作「密教」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是「一對一」教學,決不容許外漏。這樣做的好處至少有兩項,其一是資質各異,每個人需要叮嚀的進程絕對無法相同,為免造成彼此的干擾,最好保持嚴密三緘其口的原則;此外,這也是杜絕爭風吃醋的乾淨俐落法門。
因此,除了天知地知,在無人知曉的狀態下,這位「頂頭上師」幾乎是掐著我的生命行走的那把鑰匙,拿錯了,或者用錯方向,都一樣毀。
聽起來很恐怖,但還可能會更恐怖。
最恐怖的部分,並非是誰陷害了我,而是「我」在生命的歷程中不斷地殺死自己。我也經常狠命地將師父當兇手捉拿,這師父若沒有兩把刷子,早就被千刀萬刮了。做徒弟,通常是先把師父捧上天,緊接著又反覆在信不信任的油鍋上煎熬彼此。老師若不「置之死地而後生」,就無法讓你重生,然而痛不欲生的當下,又怎能去品味預知重生的喜悅呢?當然是五味雜陳地怨恨滿腹,修養差的,就每天放鞭炮啦!
想想看,收一個徒弟,若不先好好地修理,如何讓他受教?而最首當其衝的修理,就是讓學生「認清自己的真面目」。
尋找大師,同時,更是尋回自己的歷險記。
本書特色
會遇到甚麼樣的老師,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業」總是真實不虛地貫徹自己的記錄。
你永遠不會知道誰是你的老師,直到你知道你知道了。這就像是一個偶然,卻可以追溯出許多的因緣,一次契機,一回相遇,一段談話,任何彷彿相關卻又不具體有關係的轉折,忽然就知道了。此時,你明白,這不僅僅是當下的知道,卻是累積了許久許久,還要發酵許久許久,你才心甘情願地知道。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
新版自序 神妙之舞
第一章 遇不見百分之百的大師?
會遇到甚麼樣的老師,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業」總是真實不虛地貫徹自己的記錄。
第二章 何謂上師?
上師,指引我「覺知」的道路與方向,讓我看見「我」的存在狀態與意義,使我相信「我」是最重要的生命導師。
第三章 觀察三年至二十年才得拜師?
拜師,以時間換取生命鏡子的互相輝映,尋找彼此的生命軌跡,讓許多小我的破滅,拾掇成「覺知」的未來。
第四章 傳承的意義
傳承,是條綿延不絕的江河,無始無終,卻又有始有終,由生生世世輪迴的誓願相續不斷,承接傳遞「覺知」的奧祕。
第五章 自我檢測
檢測,有如千變萬化的照妖鏡,裡裡外外地裸裎,徹底又俐落地淨化層層疊疊積存的情緒毒素,心甘情願走上「覺知」的大道。
第六章 上師相應與相映
與上師相應,是「覺知」的起始,與上師相映,是「覺知」的成果。
第七章 上師在皈依三寶之上?
頂戴上師,是「覺知」的寶鑰,沒有這把金鑰匙,任何通往修行的道路都是封閉或窒礙難行的崎嶇之路。
第八章 修心剃刀邊緣
修心,如同與心魔打交道,一切幻境如實應召,若非已達﹃覺知﹄的導師指引,便如遊走剃刀邊緣險境,隨時堪虞。
第九章 與師父相戀?
與師父結緣,有如情繫兩性關係,上下煎熬,既害怕親密關係又恐懼疏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適巧檢測出「我」的兩面光。
第十章 與師父反目?
扮演照妖鏡的上師,經常有被主人摔破的危機,偏偏這照妖神鏡耐摔,就苦了那無地躲藏「覺知」中的徒弟。
第十一章 與師父無二無別?
與師父同步,是「覺知」的關鍵,若非無分別,便有二心多心之虞,也就難以踏上「覺知」的歸途。
第十二章 哪兒來的「大師」?
尋找大師,彷彿似曾相識的茫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份理所當然,陌生是「覺知」的門路。
第十三章 誰是你的頂頭上師?
檢驗大師,端坐頭頂者,乃進入私密領域的靈魂修行導師,若非緊密契合,則互相干擾,「覺知」便難以貼近。
第十四章 孰為同修?孰為仇敵?的兩面光
同修為三寶,亦如上師的各種化身,以持續不間斷的情誼相伴護持,直到「覺知」的道路清晰如明鏡。
第十五章 一山還有一山磨
「覺知」山路重重又重重,這山翻過,依舊層峰迭起。三寶的佛為導師,法為真理,僧為同修,則層峰變為「覺知」的美妙山景。
第十六章 拜倒在師父的刀山油鍋下
知我者,上師。無論刀山油鍋何時起落,大師自有分寸,若失去準頭,定然是「上師相應」的「覺知」該磨練了。
第十七章 無言為師
我無言,才聽得到上師的心語,當心語也靜止之時,浩蕩滔滔亦悄然無聲地隨風消逝,「覺知」才正進入排演。
第十八章 「大師」為師?
無論大師是否為大師,指引我「覺知」的才是上師
第十九章 是「妳」還是「你」?
上師示現兩極的同時,即是認知無分別「覺知」的當下。
第二十章 為甚麼要找老師?
生命行進的軌跡,劃過的筆跡需要指引,是畫還是書法遇是工匠還是藝術精品遇端賴老師的教誨。
第二十一章 師父說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陳念萱 (Alice N.H. Chen)
一九五八年生於嘉義空軍眷村,華興育幼院畢業。遊歷大江南北,足跡遍及各大洲,見聞多方,交遊廣闊,筆下多有人情奇趣。因緣從藏傳佛教尊貴上師學習佛法,作品廣泛影響感動許多讀者。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