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台灣2:從國族政治、人文地景,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
|
|
|
|
|
|
|
|
ISBN |
9786263108721 |
定价 |
NT550 |
售价 |
RM85.90 |
优惠价 |
RM73.87 *
|
作者 |
胡川安
|
出版社 |
麥田
|
出版日期 |
2025-05-01 |
装订 |
平裝. 全彩印刷. 248 页. 17.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國族,政治,人文,地景
無形文化,如同一條牽引著過去走向現代的絲縷
百年的印記,烙在這座千年的島嶼
日常中的無形文化,正是台灣史最立體的標記所在
「過去發生了無數的事情,像水流一般流逝,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一些事情,但無法選擇要忘記什麼,所以人類建造了紀念性建築來讓記憶可以更長,為政權、為宗教、為自己獨特的認同,讓記憶可以跨越更長的時間。」——胡川安
繫之於石碑的紀念
八二三砲戰是一場無法忘卻的記憶,文學家朱西甯筆下的八二三故事,聚集了所有不正常的歷史因素,形塑出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戰爭——兩者都獲得勝利的記憶,我們該如何解讀其中各種認同和身分的移轉?此外,南台灣的「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在經歷了政權的轉移後,竟因為時空交錯而有了多重的詮釋,豐富曲折卻又無奈;不同於戰爭,熙來攘往的一中商圈一樣有一座乘載記憶的石碑,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石碑上沒有用血汗換來榮光的烈士,而是記錄著台灣人民爭取教育權的一段輝煌歷史。
繫之於空間的軌跡
《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說明活字印刷與以往雕版印刷的不同,而活字版印刷的技術又被應用於鑄字的工藝,在印刷技術尚未被機器取代之時,台北的大型的鑄字廠還有上百名員工,直到電腦發展出文書處理的系統,鑄字行開始大量倒閉;時至今日,太原路的巷子中,還有一家尚未被時代洪流所淹沒的鑄字行,保留早期的鉛字活版印刷,以櫃子上密密麻麻的鉛字,延續著對舊時代的不捨和對文字的眷戀與愛惜。
繫之於地景的印象
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不僅高度最高,也常出現在鈔票上,還有原住民族的神話裡,象徵著台灣的精神,然而台灣精神的構成,從清帝國治台那刻就已經展開;羅大佑的一首〈鹿港小鎮〉,讓鹿港在中國人耳裡也變得不陌生,但小鎮其實遠遠不只是歌詞唱得那般,還以最重要的海上女神信仰,發展成全台灣人民重要的精神寄託之所在;而愛河本來也不叫愛河,三百多年前,因高雄古名打狗,故稱為「打狗川」,那麼從打狗川到愛河,是經歷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又或者是阿諛奉承的官僚真相?
用足踏感受土地的脈動,抵達那些曾經的歷史
本書的輯一主要從政治形塑的記憶來看我們的生活,政治無所不在,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都曾因為政權、統治者的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轉換;輯二則從空間和紀念館來理解台灣,從文字、文學、水域、宗教、交通、醫療、飲食和政治的空間記憶,看島嶼複雜的記憶體系和文化,讓記憶在不同空間都說出不同的故事;輯三從地景來理解不同的記憶層次,地景可以改變,而記憶會隨著社會環境而改變,也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讀/我們如何記憶台灣
輯一 物品及紀念碑中的台灣記憶
無名英雄的記憶:半導體
投票的記憶:一張選票的重量
《玉山積雪》與陳澄波的最後記憶
台灣民主國的記憶:藍地黃虎旗
觀看台灣的回憶:台灣鳥瞰圖
華麗島的回憶:《台灣風土記》
誰的勝利記憶?八二三勝利紀念碑
剝削或是富饒的記憶?八田與一的銅像
多重記憶的詮釋:西鄉都督紀念碑
和平島的二二八記憶:琉球漁民慰靈碑
領袖的記憶:蔣公銅像
一中的記憶:創校紀念碑
輯二 空間與紀念館的台灣記憶
不同歷史記憶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
從公會堂到中山堂的記憶
漢字的記憶:日星鑄字行
台灣文學的記憶:鍾肇政文學館
生津學堂:台灣的馬偕記憶
白色恐怖的記憶:綠島監獄
台灣的史前記憶:卑南遺址公園
南港的中國歷史記憶
威權時代領袖的記憶:中正紀念堂
國寶的記憶:故宮博物院
台灣省的記憶:中興新村
水文與人文的記憶:桃園大圳
日本帝國與中華民國記憶的爭奪:桃園神社
國門的記憶:桃園機場
追求自由的記憶:殷海光故居
七面國旗的歷史記憶:淡水紅毛城
西班牙帝國在台灣:聖薩爾瓦多城
疾病和人權的記憶:樂生療養院
台灣大家族的記憶:霧峰林家宮保地
顛沛流離的歷史記憶:米干與異域故事館
權力的記憶:總統府
灣生的台灣記憶:吉野村
輯三 地景的台灣記憶
日月潭
古都的回憶
玉山
美援的記憶:石門水庫
宜蘭人的鄉愁:龜山島
黃金的記憶:金瓜石
浪漫台三線的記憶
從草山到陽明山
記憶島嶼的不同方式:台灣島
遙遠的離島、戰地的記憶:馬祖戰地文化
港都的記憶:哈瑪星
愛河的記憶
人與海洋的記憶:澎湖石滬群
人與河川的記憶:濁水溪
人之島:蘭嶼
讀者的台灣記憶
參考書目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台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曾任「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華文朗讀節策展人,目前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編著十餘本書:著有《權衡:孫子兵法教你亂世中的生存之道》、《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和食古早味》、《食光記憶》、《絕對驚艷魁北克》和《東京歷史迷走》,編有《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重新思考皇帝》、《關鍵年代》、《故事台灣史》四冊、《故事東亞史》二冊。
相關著作:《記憶台灣1:從生活文化、教育信仰,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