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發明:鄉民最好奇的民族大哉問,阿姨一次說清楚(劉仲敬.通俗阿姨學02), 城邦阅读花园 - 马来西亚最大网路书店
 
首页 3天快送 台湾图书 香港图书 中国简体 马新简体 生活品味 休闲娱乐 文具手作 电子书 漫画馆
 

预购商品

看看更多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22.06.2020搶先預購_SIDE BANNER
天人共振音乐 SIDE
《河流》身心靈療癒.誌
12.2024 馬來西亞音樂專輯_Side Banner
05.2024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課程_side banner
新书排行
畅销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看更多
 

民族的發明:鄉民最好奇的民族大哉問,阿姨一次說清楚(劉仲敬.通俗阿姨學02)

       
 
ISBN 9786267686041
定价 NT450
售价 RM70.30
优惠价 RM60.46 *
作者 劉仲敬
出版社 一卷文化
出版日期 2025-04-23
装订 平裝. 單色印刷. 288 页. 21.
库存量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8.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内容试阅
  • 作者简介
     
 

「認同這件事,就跟信仰和愛情一樣,
都是越過懸崖的一跳。」
--劉仲敬--
 
「中國」、「中華民族」是怎麼發明的?
臺灣到底需要怎樣的認同?
 
  ●資本主義與現代民族國家的起源必然有關?
  ●東亞的歷史像是一個「俄羅斯套娃」的結構?
  ●怎麼解釋「漢族」是一種拙劣的民族發明?
  ●「中國」這個概念在歷史上的嚴格定義是什麼?
  ●「大一統」觀念是蒙古帝國為了宋獨勢力而設計的意識形態?
  ●如何打破「大一統」魔咒,回到小國林立的「諸夏」狀態?
 
  【民族是人為建構的產物】
  被廣大粉絲暱稱為「阿姨」的劉仲敬,長期致力於「民族發明學」的推廣,本書即是這門獨特學問的精華版。民族發明學挑戰了「民族是自然形成」的觀點,強調民族是一種人為建構的產物:民族並非源遠流長的古老共同體,而是透過各種文化符號、歷史敘事、政治操作而被建構出來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各民族歷史,都是在民族發明已經成功以後,站在成功者的角度逆向篩選出來的,所以不可避免會忽略大量史料,轉而強調另一批史料,透過重新改造比例感,為未來的人塑造認知格局。
 
  在本書中,劉仲敬宏觀又犀利地回答了鄉民各式各樣的提問,你會因此了解歷史上的民族發明家是由哪些人組成,他們如何找出形式,將「原材料」創造成「共同體」;表面上如何製造意識形態與政治組織,實質上又如何在關鍵時刻找到對的人來保衛社區。
 
  你也會了解民族發明從歐洲萌發,最後如何傳播到遠東;又如何從傳統的大一統主義發展到文化民族主義,最後再發展出小民族主義並獲得成功。
 
  【你說的中國是什麼中國?】
  「中國」在先秦時代意指洛陽城及其周圍地區,此後(尤其是漢魏以後)又多了第二個含義,指「中原」地區(以河南為中心、主要是華北這一片土地);到了近代,隨著清朝和西方開展外交關係,「中國」又成為「大清」的非正式稱呼。由此可知,「中國」在古代頂多是一個城邦或城市的意思,近代以來才開始有了國家意義。
 
  劉仲敬認為,現在我們所謂的「中國」其實是一個混雜的概念,是三個「中國」的重疊體。第一個是最古典的「中國」,也就是與兩河文明有密切關係的殷周、孔子的華夏,後來產生了秦漢帝國;第二個「中國」是源於外伊朗地區、「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隋唐帝國;第三個「中國」則是源自蒙古高原的元清帝國,產生了近代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們在運用「中國」時,經常是不嚴密的,一下說漢唐如何如何,孔子、諸子百家如何如何,一下又說近代以來的中國跟帝國主義如何如何,其實就是把這三個「中國」的概念,或說是三個東亞政權的概念混用了。而這三個東亞政權從歷史發展的順序來看,都是起源於內亞。近代以前,所有的東亞政治體系都是內亞起源;近代以後,西方起源才取代了內亞起源。
 
  而所謂的漢人,在這三個體系中的地位,都像是印度人在大英帝國中的地位,儘管人口占多數,但都只是臣民。
 
  【用「諸夏」概念重新想像未來的東亞】
  清朝末年以來,由梁啟超、孫中山這些人建構起來的中國和中華民族,跟孔子時代的華夏和諸夏一樣,都是想像多於現實。
 
  劉仲敬認為,我們自稱華夏子孫和孔子的繼承人,可以增加一點威望和古老的自豪感;但我們也要認清,孔子時代的諸侯結構和秦始皇時代的帝國結構,並不是現在這個中國的產生者。現在的這個中國,是西方國際體系輸入以後,強迫大清留下來的各族群、各種居民按照西方民族國家觀念重新組合的產物,而這種組合並非基於內在的文化認同。
 
  因此,當前中國面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其內部既存在帝國的遺緒,又必須以民族國家的形式自處。劉仲敬認為,這種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中國的解體,而「諸夏」的概念,則為這種解體提供了一種想像的框架。
 
  劉仲敬語境下的「諸夏」是指東亞多國體系,而非編戶齊民的大一統體系。他認為,只有恢復類似春秋時期的多國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東亞地區目前面臨的諸多困境。「諸夏」作為一種政治主張,他認為不僅臺灣、香港、西藏、蒙古應該獨立,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的各地區,也應該各自發明民族,追求獨立建國。
 
  於是,劉仲敬依託東亞各地的現狀,進一步發明了「巴蜀利亞」(除西康外的四川省、重慶全境、陝西南部)、「湖湘尼亞」(湖南省全境)、「吳越尼亞」(浙江省全境、江蘇及安徽的吳語區)、「滿州利亞」(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與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坎通尼亞」(即南粵民族,大致包括廣東省全境、廣西東部粵語區)等諸多民族,提供一個另類想像的東亞圖景。
 
  【阿姨金句選錄】
  「臺灣要接受梁啟超那個繼承大清帝國的中華民族認同呢,還是要發展一種純粹臺灣的民族認同?這個問題將直接決定臺灣的前途。」
 
  「資本主義與民族國家之間,簡直就是同一種事物的本質與外殼。」
 
  「我不喜歡疆界明確的民族國家,太剛硬了,很容易爆發血腥的戰爭。中世紀那種多元、多層次的國際體系反而更有彈性。」
 
  「討論民族國家,要看它發生在哪裡。如果是在一個分權傳統本來就很好的地方,例如在歐洲我就不會贊同民族國家,甚至在印度也不會贊同,但是在中國就會贊同。對,這是雙重標準。因為中國如果出現小共同體的民族國家,使中國解體了,這是進步;但歐盟如果消滅了歐洲各個民族,這顯然是退步。」
 
  「民族發明的奧義:就像給小孩取名一樣,你不發明就沒有,發明了自然就會有。給它起了名,就會圍繞這個名字產生故事,圍繞這個故事就會產生實體。」
 
  「任何符號都可以用來發明民族,關鍵在於你有沒有足夠的支持。符號本身的實用價值或實際意義根本無關緊要,只要它自己的支持者善於折騰生事、足夠引起爭議,那麼任何符號都可以達到目的,所以熱乾麵和黃鶴樓沒有任何區別。」
 
  「民族形成的根本動因就是缺乏模式。形式是最重要的。你有原料卻沒有形式,但別人有形式,那麼別人的形式自然就會把你的原料重新組織起來。這就像是一群童子軍玩得正開心時,來了一個正規軍官,兩下子就把那些童子軍擠到一邊,組織成一支正規軍。」
 
  「要建立國民共同體,首先要劃清邊界:誰是國民共同體的一員,而誰不是。這就是認同政治。現在所有的民族國家都是建立在認同政治的基礎上。」
 
  「民主憲政,是民族國家產生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統治模式,對民族國家產生前的多民族、多文化大帝國是不適用的,不僅對大清帝國這樣的國家、中國(繼承了大清版圖)不適用,對中東的鄂圖曼帝國不適用,對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也不適用。」
 
  「民族和民主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側面,不能分割。你問中國為什麼不能實現民主憲政,等於是問為什麼你不能首先支持希特勒統一歐洲,然後支持納粹黨內的健康力量給猶太人平反,還指望在納粹黨內健康力量的領導之下實現全歐洲的自由民主,這是不可能的。」
 
  「嚴格來說,不是中國有悠久的大一統傳統,而是中國文明多次透過大一統實現了完全的社會解體,然後在人口滅絕的基礎上重建。」
 
本書特色
 
  ★採取鄉民發問、阿姨解答的Q&A形式,比劉仲敬過往的著作更接地氣,也是博大「民族發明學」的精華版入門書。
 
  ★顛覆常見的歷史觀念,告訴你「中國」、「中華民族」、「漢族」、「華夏」、「炎黃子孫」這些概念是基於何種目的被製造出來,其含義又經過哪些變化。以後遇到有人大聲疾呼「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你就知道如何完美回應了。
 
聯合推薦
 
  公子沈/YouTube時政節目頻道主
  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作家
  汪浩/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作家、歷史與政治學者
  桑普/政治評論人
  黃山耘/臺大外文系副教授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醫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劉仲敬【通俗阿姨學】系列
  《文明的流轉》(2024.12出版)
  《民族的發明》(2025.04出版)
  《世界的運作》(2025.10出版) 

 
     
     
     

客服公告

1.
2.
看看更多
04.04.2025 字裡藏花 書中有光_Side Banner
28.03.2025 當幻想照進現實   奇幻基地全書系展_Side Banner
22.03.2025 唯有行動,方能抵達_Side Banner
4-5月 自然心繪 植物染療愈工作坊 (成人場 & 親子場)_Side Banner
20.04.2025《十月黨人在當代泰國的崛起》新書推介禮暨2025 年(第 28 屆)林連玉講座_Side Banner

热门活动

26.04.2025 『敲』走負面情緒,掌握自在人生:EFT情緒釋放療法 分享會_Side Banner
27.04.2025《詩情傑語2》分享會
17.05.2025 仁神術的療愈奇蹟~聊愈讀書會_Side Banner
18.05.2025 不恐怖的鬼故事?——《錄鬼簿》的極簡靈異美學分享會_Side Banner
10.2024 城邦推出APP_Side Banner
城邦現金禮券_side banner
城邦阅读花园粉丝团
城邦Telegram
閱讀城邦
城邦選物Cite Selection

订阅电子报

     

关于城邦  |  隐私权政策  |  购物指南  |  便利付款  |  商品寄送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专线:+603-9056 3833      电邮:services@cite.my
网购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am – 5:30pm (假日除外)
门市营业时间:11:00am - 7:00pm(公共假期适逢周一至周五为休店日,若逢周六日则照常营业)

Copyright © 2025 Cite (M) Sdn Bhd (458372-U).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