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華三千:在電影中遇見佛陀
|
|
Buddhist Philosophy in Bustling Three Thousand-fold World: Meeting Buddha in Movies |
|
|
|
|
|
|
|
|
ISBN |
9786267345665 |
定价 |
NT420 |
售价 |
RM65.60 |
作者 |
李治華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4-14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52 页. 21.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三千繁華,彈指一瞬,
戲夢人生,如何參透?
好電影必有好佛法!從主流院線片到動畫片、科幻片與超級英雄電影,本書精選三十四部廣受歡迎的電影,融入《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佛典精華,進行佛經與世間電影的雙向對話,生動詮釋佛法妙義。
李治華老師曾經查閱上千筆資料,只為寫好一篇影評,使讀者在每部電影中得到一部經典、一段經文或一套佛學理論的精髓,在解析引人入勝的精彩劇情時,菩提法義也在其中靈動輝映。
▍活學活用佛經佛法
網絡資訊、人工智能、虛擬世界大行其道,唯有與當代流行文化接軌,佛法才得以落實在現代生活中。而普受大眾歡迎的電影最能反應時代潮流,透過佛法主題與世間電影的對照,從多元課題、人物情節、心理行為、環境布景、藝術表現等,在在顯出佛法在世間、觸目皆是道,生活中處處能活用佛法!
你若是電影主角,將如何以佛法面對命運挑戰?
邀您一同在光影世界中,遇見佛陀的智慧!
「電影與佛法的碰撞,使愛看電影的人看到了電影中未見的深度,品嘗到菩提法味如何在喜怒哀樂的生命中滋潤流動;而不看電影的人也因李老師巧妙的運用電影情節,使深奧難懂的佛法義理豁然開解,乃至因此而活懂了佛法。」——陳琪瑛〈推薦序〉 |
|
|
|
|
|
|
|
|
|
|
|
|
|
|
目錄
【推薦序】菩提「影」現中──陳琪瑛
【自 序】一步一境一花新
【導 讀】活學活用佛經佛法
壹│生死自在
從「一心二門」看「五善、五毒、五蘊」──天使與魔鬼同在的《魔比斯》
「十二因緣」中的過客──隨遇而安的《拉辛正傳》
行善去惡的「四正勤」──震災後的重建《鈴芽之旅》
天堂只在目前──戰亂中的希望《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一天的生死輪迴──時空迴旋的《還有機會說再見》和《忌日快樂》
穿越死後的世界──逝者活在你我心中《可可夜總會》
超越生死的慈悲──迷霧中的人心《全面霾伏》
貳│般若妙慧
金剛般若的無住生心──通過愛的試煉到彼岸的《西遊記.女兒國》
大破大立的勇氣──當《雷神索爾》遇見孫悟空
從對立到不二法門──正邪大戰的《復仇者聯盟》
殺活自在的慧劍──追尋劍道奧義的《神劍闖江湖》
踏入真空妙有之境──打開心世界的《冰雪奇緣》
「四大皆空」的緣起和合──地水火風四族共生的《元素方城市》
物性、人性、佛性的昇華之道──人工智慧的仿生人《A.I.創世者》
轉八識成四智──如神龍自在的《功夫熊貓》
參│法華成佛
《法華經.方便品》的教育精神──有教無類的《我的嗝嗝老師》
善巧方便的開權顯實──展現奇蹟的《小飛象》
開示悟入成佛之道──幼獅的成王之路《獅子王》
人間菩薩行──肯定女性成就《首席指揮家》
《法華經.普門品》的自性具足萬法──善惡一念的《黑魔女》
肆│華嚴境界
看見華嚴十玄門──穿越多重平行宇宙《蜘蛛人:新宇宙》
十度性格的菩薩種性──在泥濘中綻放蓮花《刺激1995》
「六相圓融」與「二十五圓通」法門──神通家族《魔法滿屋》
信為道元功德母──喚起人性的美好《尋龍使者:拉雅》
〈覺林菩薩偈〉:心如工畫師──彩繪人生的《阿拉丁》神燈故事
伍│善財參學
啟蒙成長的歷程──尋寶之旅《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
萬物說法的境教──山林與海洋對話的《阿凡達》
超越聖王之道──智勇雙全的《巴霍巴利王》
甘露火王的將帥之道──忠勇真的《花木蘭》
最勝長者理斷事務的智慧──揭開真相的《名偵探柯南》
與春和夜神同願同行──將願望化為願力《星願》
與喜目夜神同精進──真善美的《神力女超人》
普賢十大願王的生活應用──穿透現實與虛擬世界《龍與雀斑公主》
學習祈願法門──捨身獻祭的《天氣之子》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李治華
輔仁大學哲學博士,現任華梵大學佛教藝術學系佛學組專任教師,華梵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華嚴專宗研究所、金城講堂、法鼓山中山精舍兼任教師,法鼓山《人生》雜誌「電影與人生」專欄作家。曾任:華梵大學佛學系主任、楞嚴學會執行長,及圓光佛學研究所、蓮華佛學研究所、華梵文教基金會、法鼓文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法鼓山臺北安和分院、桃園齋明別苑教席。
研究領域:漢傳佛教經典與哲學、判教理論、佛教生死學、《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圓覺經》、《金剛經》、《地藏經》、《六祖壇經》、《大乘起信論》、觀音經典等。著作包括:《楞嚴經哲學之研究》、《楞嚴經新詮》、《智儼思想研究──以初期華嚴宗哲學的創立過程為主軸》、《智儼大師:華嚴宗義創建者》(陳琪瑛合著),發表論文或作品上百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