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路共生:道路生態學如何改變地球命運
|
|
CROSSINGS: How Road Ecology Is Shaping the Future of Our Planet |
|
|
|
|
|
|
|
|
ISBN |
9786264173162 |
定价 |
NT600 |
售价 |
RM93.80 |
优惠价 |
RM80.67 *
|
作者 |
班.戈德法布
|
译者 |
鄧子衿 |
出版社 |
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4-2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480 页. 21. |
库存量 |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7.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紐約時報》年度最受注目百大好書★★
★★《書單》雜誌環境永續類十大好書★★
★★美國山岳協會最佳環境寫作瑞秋.卡森獎★★
你看過紫斑蝶飛翔在高速公路旁嗎?
或曾在夜晚,看到小青蛙呆坐鄉間小路中央?
-----------------------------------------------
一條道路,改變一個生態系!
-----------------------------------------------
人類打造的道路長達 6400 萬公里,足足可繞地球赤道 1600 圈。
這些道路「裁」短了崖燕的翅膀、扭曲了美洲獅的基因,
阻擋黑尾鹿和鮭魚的遷徏與繁殖,讓蛙類和龜類遭到大屠殺,
土石因而滑動,就連人類社區也難逃被夷平的命運!
道路對動物、對人類本身,具有長遠而廣大的影響,已成為一種獨特的生態系統。長年從事環境報導的得獎記者戈德法布,透過本書介紹道路生態如何成為一門學科,以諸多鮮明的實例,帶領讀者切身感受道路設計對人類及地球生態的影響,以及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環保人士、一般公民,如何起而面對並處理這個新興議題。
道路纏住了人類,也纏住了野生動物,
本書內容,是關於如何逃脫,
讓動物穿越道路,重返荒野,讓人類世界與自然並存共生。
真心誠摯 共鳴推薦
(按姓氏筆劃排列)
臺灣關注路殺是近十二年間的事情;當我關懷路殺事件時,才得知是需要長久研究的科學。推薦讀者閱讀本書,也可從各章節去印證臺灣淺山中不斷增加或拓寬的道路,對淺山生態造成的重大影響。——李璟泓|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
人類的現代生活已經離不開道路,綿密的路網大幅改變這個地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威脅。道路上的人與野生動物因車禍而非死即傷,生物的分布與許多自然現象也被道路一刀兩斷。從大公路主義到各種改善設施,在乎自然保育與行人路權的讀者,都值得悉心閱讀這本書!——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道路串連了人類的生活,卻切斷了動物的生存之路!透過縝密的科學敘述,這本細膩深刻的好書呈現了矛盾與衝突。除了反思人類為了便利所付出的生態代價, 也提醒我們建構更友善的設計,以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林思民|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有關道路造成的各種生態議題,甚至衍生的文化侵略、種族歧視等社會科學議題,本書裡都巨細靡遺的用許多精采案例娓娓道來,內容之精采真的讓我看到欲罷不能、頻頻點頭!身處「人類世」環境中,深深認為每個人都該撥點時間,靜下來好好讀讀這本書。 ——林德恩|「路殺社」創辦人、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路,不論是由誰走出來的,只要不小心,就是造成「路殺」的根源,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危害,甚至可能大到導致滅絕。從本書可看出道路對生態的影響重大,值得省思。開車時請放慢速度,停看聽。——張東君|科普作家
二○一○年認識「路殺」以來,我開始注意道路上的死屍,旭海的戴勝、雙溪的麝香貓……一次次與夢幻物種相遇,竟都是2D的狀態,每每令我憂愁揪心。十五年後遇見的這本完整梳理路殺過去與未來的書,值得每一位喜愛自然的朋友細讀,思考道路終將引領這顆星球,通往怎麼樣的未來。——雪 羊|山岳攝影師暨作家
道路有效提升了人類於空間上的移動力,卻也擴展了人對生態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包括棲地破壞、路殺、狩獵等。尊敬在地居民行的權利顯然不可或缺。——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創辦人、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
路殺,是臺灣現今野生動物常面臨的最大死亡威脅之一,小從陸蟹、大到水鹿, 都有路殺的紀錄。本書作者透過流暢的文字與詳細的說明,帶讀者深入了解這個離我們很近、大家卻很陌生的議題。讀起來令人欲罷不能。——劉奇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跟著作者,我們從古羅馬逛到好萊塢星光大道,從阿拉斯加經過臺灣來到塔斯馬尼亞,檢視道路對動物的影響,還有關於道路的反省、動物通道的改善、環境正義等等議題。除了引經據典化成引人入勝的故事外,書中讓人會心一笑或發人深省的佳句也俯拾可得。——劉威廷|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
我們的教育幾乎沒有提到現代道路如何切割自然地景並改變環境,這本書回顧了歷史、陳述了衝擊,也提供了建議。——顏聖紘|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
|
|
|
|
|
|
|
|
|
|
|
|
|
|
目錄
導讀|臺灣,也要與路共生/林德恩
導讀|絕妙好讀中的省思/劉威廷
前言|燕子的翅膀
第一部 公路殺手
01|魔鬼馬車來了!
02|移動的柵欄
03|加州旅館
04|在冷血之中
第二部 不只是道路
05|無路之行
06|喋喋不休的路面
07|邊緣生活
08|圍繞死者身旁的生物
09|失落的邊疆
第三部 前方有路
10|創世的核心有仁慈
11|道路上的哨兵
12|基礎建設海嘯
13|亡羊補牢
結語|人類暫停期
致謝
資料來源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班.戈德法布(Ben Goldfarb)
屢獲殊榮的環境記者,作品發表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等知名出版品,並收錄於《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寫作》選集。前作《渴望:河狸令人意外的袐密生活及重要性》(Eager: The Surprising, Secret Life of Beavers and Why They Matter)榮獲美國筆會/威爾森文學科學寫作獎(PEN/E.O. Wilson Literary Science Writing Award)。現居科羅拉多。
譯者簡介
鄧子衿
專職的科普作者與譯者,中興大學植物系畢業,陽明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碩士,主要翻譯生命科學與食物相關的書籍。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