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9629376987 |
定价 |
NT850 |
售价 |
RM132.80 |
作者 |
梁慧敏
|
出版社 |
香港城市大學
|
出版日期 |
2025-01-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34 页. 22.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抱歉!此书没有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如需空运请洽客服。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總以為身處異鄉,才會遭遇融入困境、語言隔閡的問題。然而為什麼部分人明明「土生土⾧」,在本地接受中文教育,卻仍然「言語不通」,被視為「外人」?這個看似矛盾的身份境況,實實在在地反映着香港少數族裔面對的中文學與教問題。
香港少數族裔人口中,南亞族群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近年就讀香港官津學校的南亞族裔學生人數不斷增⾧,然而現時主流的小學中文教科書,都是為母語為中文的學生而設計的。即使學習中文多年,南亞族裔學生的中文能力依然落後於同齡華語生。中文基礎薄弱,不但令他們學習更困難, 還阻礙他們在香港這個以中文為日常語言的社會中升學、就業,甚至演化為跨代貧窮問題。
本書以在本港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南亞族裔學童為研究對象。作者運用語文教育、第二語言教學和語文政策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南亞族裔學習中文遇到的難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教學方法,期望增強南亞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效能,拓展他們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的機會。作者強調,如何讓少數族裔在本港多語言和多文化的社會中自主、自信地運用中國語文,是當前本港中文教育之要務,冀本書能促進學界和公眾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少數族裔的中文學與教問題。冀本書能促進學界和公眾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少數族裔的中文學與教問題。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一章 政策語境:香港語言生態與少數族裔的窘況
第二章 南亞族群:居港生活現狀及其中文學習透視
第三章 施政措施:少數族裔的中文教育與政策推行
第四章 輔助教材:基於南亞小學生學情的校本設計
第五章 跨域學習:常識課程的教學理念與中文應用
第六章 繪本教學:南亞裔幼童中文心理詞彙的發展
第七章 新冠疫情:南亞裔小學生中文科的學習效能
第八章 終章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梁慧敏
香港大學語言學系哲學博士。現為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副教授、中國語文文學碩士課程主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中國語文科科目委員會委員。曾任台灣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學者。嘗兩度獲得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研究與發展」撥款項目,並主講逾30 場由教育局主辦的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工作坊。
學術領域為:中國語文教育;語言使用、規劃與政策;粵語研究的資源與應用。相應成果包括《讀繪本學中文》(主編,2021)、《 兩文三語:香港語文教育政策研究》(合著,2020)、《十九世紀中後期(1865 -1894)粵語基督教典籍資料庫》(2021)等,另有論文數十篇。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