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延續第一集,內容更為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充實的概念。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分別列出300問、167問、133問,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本冊主要內容包括如下,一書在握,不僅搜讀方便,並且可快速進入佛法中心領域,了解印度與中國佛法之概要。 ●印度各時期之佛學 .小乘、大乘。 .大乘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 ●中國各時期之佛學 .東漢魏晉佛學:涅槃宗、成實宗。 .南北朝佛教:毘曇宗、俱舍宗、地論宗、攝論宗、中國唯識宗。
序言 小乘(1-10問) 1.根本佛教與原始佛教是什麼? 2.舍利和塔、寺廟的起源? 3.印度佛教文化有哪些特色? 4.什麼是緣起、十二因緣、業力與惑? 5.什麼是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 6.什麼是無常、無我? 7.什麼是中道思想? 8.小乘佛教如何變遷? 9.什麼是南傳佛教文化的特色? 10.什麼是部派佛教及其分裂原因? 小乘(11-15問) 11.部派佛教有幾個部派? 12.各部派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各派爭論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3.阿含經有幾種? 14.印度小乘經典除阿含經外,還有哪些著名經典? 15.什麼叫三藏、大藏經、九分教、十二品經、石經? 小乘(16-26問) 16.什麼是四大部派? 17.四部(有部、經部、唯識、中觀)有何不同? 18.中觀應成派及自續派有何不同?中觀自續派隨經量行及隨瑜伽行有何不同? 19.什麼是有形相唯識學認識論及無形相唯識學認識論? 20.中國佛教宗派中之小乘有哪些? 21.法藏之五教十宗判教中所指小乘六宗有哪些? 22.什麼是四攝法、四無量心、四弘誓願與六和敬?七眾與戒律? 23.什麼是聲聞四果與四聖諦?什麼是緣覺與十二因緣? 24.六道輪迴是什麼? 25.十善業道是什麼? 26.什麼是五濁惡世、無間地獄與閻羅王? 大乘(27-33問) 27.大乘思想的源流及成因是什麼? 28.大乘的經典有哪些? 29.中國大乘與印度大乘有不同嗎? 30.印度初後期大乘有什麼不同? 31.顯乘與密乘有什麼不同嗎? 32.中國各時期的大乘有不同嗎? 33.中國大乘有幾宗? 大乘(34-39問) 34.大乘與小乘有什麼不同? 35.宗密之性宗(如來藏系)與相宗(唯識系)有什麼不同? 36.宗密之性宗(如來藏)與空宗(般若)有什麼不同? 37.各宗的空性有不同嗎? 38.各宗的真俗二諦有不同嗎? 39.各宗的緣起有不同嗎? 大乘(40-44問) 40.各宗的佛性有不同嗎? 41.各宗的佛身有不同嗎? 42.各宗的淨土有不同嗎? 43.各宗的判教有不同嗎? 44.各種大乘可以混合修持嗎? 印度大乘佛學三大系:中觀、唯識、如來藏 中觀、般若(45-62問) 45.般若思想是什麼? 46.阿含之空與阿毘曇之空有不同嗎? 47.龍樹的空與八不是什麼? 48.空與中道有不同嗎? 49.什麼是空用、空性、空義? 50.龍樹迴諍論的空與量為何? 51.金剛經與心經說些什麼? 52.中觀思想及中論的四句是什麼? 53.印度中觀及中國中觀的歷史為何? 54.印度中觀的時期及派別為何? 55.西藏佛教的中觀思想為何? 56.宗喀巴之中觀思想為何? 57.中觀與唯識之關係如何? 58.中觀與如來藏之關係如何? 59.蓮華戒與摩訶衍的見解有不同嗎? 60.中觀如何修行?及對於涅槃及佛色身的看法為何? 61.中觀的因明及量為何? 62.中觀的我、無我、及二諦是什麼? 唯識(63-69問) 63.唯識學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及中國八宗之關係? 64.什麼是解深密經、攝大乘論、瑜伽師地論與成唯識論的心識說? 65.印度瑜伽行派之發源、萌芽、長成、及建立與弘傳,與中國唯識宗之建立、宏傳與實踐為何? 66.西藏之唯識學有何特色? 67.有相唯識與無相唯識有何不同? 68.唯識與中觀的關係為何? 69.唯識與如來藏的關係為何? 如來藏(70-74問) 70.如來藏思想是什麼? 71.如來藏系有哪些經典? 72.如來藏思想的起源及心性本淨說如何形成? 73.印度如來藏說如何孕育、完成及如來藏在中國如何宏傳? 74.中國八宗與如來藏之關連? 如來藏(75-79問) 75.如來藏學派與瑜伽行派及中觀學派之關係為何? 76.如來藏與佛性、真如有不同嗎?如來藏如何現起? 77.華嚴經、如來藏經、楞伽經、勝䯹經、涅槃經等之大綱為何? 78.大法鼓經、不增不減經及央掘摩羅經、無上依經等之大綱為何? 79.佛性論、大乘起信論及寶性論之大綱為何? 中國各時期之佛學 東漢魏晉佛學(80-92問) 80.東漢時代,安世高、支婁迦讖譯出什麼經? 81.魏晉時代的西僧譯經師有哪些人? 82.東晉、五胡十六國時代的佛教為何? 83.鳩摩羅什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84.僧肇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東晉佛學(西元三一七-四二○年) 85.帛尸梨蜜多羅和咒術經典的流行是什麼? 86.什麼是竺道潛和支遁(支道林)的清談及玄學性貴族佛教? 87.慧遠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88.道生的佛學思想是什麼? 89.曇無讖什麼時候翻譯涅槃經? 90.佛陀跋陀羅什麼時候翻譯華嚴經? 91.西行求法的取經僧有哪些? 92.「清淨的三聖化現說」是什麼? 南北朝時代(93-96問) 93.南北朝時代的譯經、重大事件及形成的宗派有哪些? 涅槃宗(94-96問) 94.涅槃宗的源流及宗義是什麼? 95.大般涅槃經大綱是什麼? 96.涅槃宗的佛性義是什麼? 成實宗(97-107問) 97.成實宗的源流為何? 98.成實宗的教義是什麼? 99.什麼是八十四法? 100.成實宗的我法二空觀是什麼? 101.人法二空、真俗二諦、四聖諦是什麼? 102.成實論的佛性思想為何? 103.成實宗聲聞四果所斷的見思惑有哪些? 104.什麼是俱生法執? 105.修行位階有哪些? 106.成就果德是什麼? 107.成實宗是小乘或大乘? 南北朝佛教(108-149問) 毘曇宗(108-116問) 108.毘曇宗的源流為何? 109.雜阿毘曇心論的大綱是什麼? 110.五位法是什麼? 111.什麼是輪迴說? 112.什麼是五位實有、三世實有? 113.什麼是六因、四緣、五果? 114.煩惱、五業及四有為何? 115.如何修行及解脫? 116.毘曇宗的佛性思想是什麼? 俱舍宗(117-133問) 117.俱舍宗的源流為何? 118.俱舍宗的根本學說是什麼? 119.俱舍論之組織大綱為何? 120.什麼是七十五法? 121.什麼是三科: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122.什麼是諸義門分別? 123.什麼是四諦十六行相? 124.四生四有、十二緣起、六因四緣五果是什麼? 125.什麼是有漏因果與無漏因果? 126.什麼是法體恒有論、三世實有? 127.什麼是隨眠論(本惑與隨惑、見惑與修惑、煩惱的種類)? 128.什麼是業感論? 129.修行位階為何? 130.諸智有哪些種類及其果德? 131.諸定有哪些種類及其果德? 132.二種涅槃是什麼? 133.本宗的破我論為何? 地論宗(134-140問) 134.地論宗的源流為何? 135.十地經論的大綱為何? 136.地論宗南北道派有何不同? 137.淨影慧遠的地論宗思想為何? 138.地論宗的日後影響為何? 139.地論宗的佛性思想為何? 140.如何修持地論宗? 攝論宗(141-149問) 141.攝論宗的源流為何? 142.攝論宗的宗義為何? 143.真諦三藏的佛學思想為何? 144.攝大乘論的大綱為何? 145.攝論宗的心識說為何? 146.世親、安慧、真諦的心識說有何不同? 147.世親的「佛性論」大綱為何? 148.真諦的佛性觀為何? 149.地論、攝論、唯識之異同? 中國唯識宗(150-161問) 150.中國隋唐時代的佛教發展情形為何? 151.中國之唯識學派的形成過程為何? 152.什麼是「唯識二十論」及「唯識三十頌」的唯識相、唯識性及唯識位? 153.唯識的五性說為何? 154.有相唯識與無相唯識有何不同? 155.陳那的集量論大綱為何? 156.唯識與中觀及唯識與如來藏,如何合流? 157.寂護、蓮華戒與寶作寂之佛學思想有何不同? 158.唯識宗的經論有哪些? 159.解深密經的大綱為何? 160.瑜伽師地論的大綱為何? 161.成唯識論的大綱為何? 中國唯識宗(162-167問) 162.唯識說的基本哲學理論是什麼?攝大乘論、地論及大乘起信論之唯識觀有何不同? 163.無著、世親及護法三師之異同? 164.護法與安慧的理論有何不同? 165.唯識如何修持? 166.五重唯識觀與十重唯識觀有何不同? 167.唯識理論的困難為何?
作者簡介 藍傳盛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高雄市人。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高雄醫學院內科學講師。 現任藍傳盛診所院長、高雄市政府市政顧問、中華民國高雄醫學大學全球校友總會輔導理事長。 曾任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高雄市高醫校友醫師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監事、台灣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公餘之暇,獵涉佛學凡二十年,對佛學研究興趣盎然,每每佛書一卷在手,終日啃讀。對佛教各宗均有深入獵涉,本書即對佛教各宗作深入簡出之介紹及探討。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