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巨匠、首位獲普利策獎的傳奇影評人羅傑·伊伯特
巔峰代表作“偉大的電影”系列最終章
歷經40余載職業生涯,於百年光影長河擷取的最後風景
在與病痛抗爭的“好日子”“壞日子”里,甄選的“人生片單”和“告別之作”
從上萬閱片量、逾一萬篇文章中淬煉結集
從《秋刀魚之味》《穆赫蘭道》到《超人》,文藝經典、晦澀神作、商業大片皆一網打盡
選片標準開放包容、雅俗共賞,影迷必備的可靠觀影指南
“回頭電影院見。”是他留給全世界影迷的最後一句話
在他離開我們3年零5個月之後,本書出版問世
本·阿弗萊克、波德維爾深情推薦
諾蘭、斯皮爾伯格、奧巴馬,《福布斯》《時代周刊》紛紛盛讚伊伯特的畢生貢獻
-------------------------------------------------------------------------------------------
編輯推薦
羅傑·伊伯特,這位傳奇影評人有著如下奪目光環:“影評界首位普利策獎得主”“留名好萊塢星光大道”“全美最負盛名、最值得信賴的影評人”“電影界的羅馬皇帝”……
他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一部影片的票房,他的“大拇指”手勢堪稱家喻戶曉的“觀影風向標”,可帶動DVD銷量翻倍。當尚未拍出《蝙蝠俠》《盜夢空間》的諾蘭帶著新片在電影節首映時,看到伊伯特出現在影院,他興奮地與團隊擊掌相慶,獲得這位大神的好評,可能就是他事業的轉折點。
伊伯特在觀眾和創作者中都有如此高的影響力和信譽度,其坦率公正的準則功不可沒——對佳片不吝讚美,從不避嫌,對爛片則毫不留情,不懼怕得罪任何人。透過他的文字,讀者感受到的是一個真摯純粹的人、一位幽默敢言的朋友。
《偉大的電影:終章》是羅傑·伊伯特40余載影評生涯的巔峰代表作,所收錄的62篇文章全部來自伊伯特生命的最後階段,彼時他正一邊與病魔鬥爭,一邊與時間賽跑,筆耕不輟。我們甚至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一種緊迫感,仿佛他要把一生對電影的熱愛和理解都傾注其中——他希望通過這些文字,讓更多的人愛上電影,理解電影,也讓每一部偉大的電影抵達觀眾。
★★★★
“在‘壞日子’里,
我會寫一些疾病帶來的脆弱和困擾,
在‘好日子’里,
我會寫一部令人狂喜的電影是如何幫我擺脫痛楚的。”
“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電影,最能喚起我們的共情。
好的電影,讓我們變成更好的人。”
——羅傑·伊伯特
★★★★
☆ 普利策獎影評人嚴選,從上萬閱片量、逾一萬篇文章中淬煉而出,書寫百年影史的里程碑之作
“偉大的電影”系列並沒有固定的選片標準,但有幸進入伊伯特嚴選片單的,每一部都是他的畢生甄選、真正想評論的電影。即便已看過數次,甚至逐鏡研究過,在下筆前他仍要重看一遍——這些都是他渴望反反覆覆回看的影片。
☆ 開放包容的選片標準,雅俗共賞的評論典範,影迷最可靠的觀影指南
這是一份清單,而非榜單,從《秋刀魚之味》、《穆赫蘭道》到《超人》,無論是被奉為“神話”的經典,被吐槽“晦澀難懂”的佳作,還是被責難過於商業的娛樂大片,伊伯特都抱持著同樣的熱情,用不動聲色卻極具感染力的文字,於迥異的形態中發現偉大。
☆ 是“種草達人”,更是“博物館講解員”,道出電影藝術的百年精華
伊伯特是我們鑒賞影片的良師,他的文字以深入淺出見長,同樣也有著知識分子式的沈思。為了給觀眾提供好的建議,他會用兩個問題反覆拷問自己:(1)這電影值得我掏錢看嗎?(2)這電影會增加或否定我關於人性的認識嗎?
“他探討的遠不止一部電影是否偉大——他在抓取的是故事的本質,以及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深層角色。”
☆ 獨到的眼光 + 精準的“吐槽” + 對生活的深刻洞察
伊伯特曾說,圍繞一部偉大的電影進行寫作對他來說就像是一次冥想。獨到的眼光賦予他一種魔法,仿佛可以用一句話喚出一個場景,瞬間能讓紛擾嘈雜的現實世界,暫時變得清楚真切。閱讀伊伯特永遠是情感和精神的愉悅,而沒有知識的重壓。
“羅傑·伊伯特證明,帶著熱情去觀看電影,就可以開辟一條理解生活的路。”。
☆ 影迷必收書,收藏或贈送皆宜,設計典雅別致,隨書附贈“毒舌影評趣味貼紙”
內外雙封,以“影迷檔案”概念展開設計:照片中,伊伯特獨坐在電腦前,四周環繞著心愛的電影海報,沈浸在獨屬於影迷的幸福中。封面采用專色印刷,局部磨砂觸感+起凸工藝;內封選用經典黃牛皮紙,舒適趁手。
名人推薦
在我看來,羅傑象征著一種極佳的介入批評的方式,人人皆可參照。羅傑的熱情和友好為他的影評打上了個人印記,讓他得以對抗淪為簡單打分機制的粗暴評論。
——克里斯托弗·諾蘭
羅傑的去世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對於一代美國人,尤其是對於芝加哥人來說,羅傑就是電影。
——美國前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當今美國報紙上能讀到的最好的影評出自羅傑·伊伯特之手。
——傳奇影評人寶琳·凱爾
這些文章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洞察力的影評文字。
——電影史學家大衛·波德維爾
這本書由一個正在與令人虛弱的事物作鬥爭的人所寫,他是如此親切、溫暖和熱愛生活。
——本·阿弗萊克
他的影評已經超越了電影——他寫的是生活本身。在這最後一部《偉大的電影》中,你會發現羅傑的生命力,這是對生活的禮讚。
——查茲·伊伯特(Roger Ebert影評網主理人,伊伯特影展聯合創始人)
羅傑是我們鑒賞影片的良師。羅傑的個人風格讓他有別於當代幾乎所有影評人,即使是其中相當優秀和傑出的那一批人。
——馬特·佐勒·塞茨
(Roger Ebert影評網主編,《布達佩斯大飯店:韋斯·安德森作品典藏》作者)
羅傑•伊伯特的逝世對電影文化和電影評論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他對我的每一句評論都是珍貴的。在我事業最低潮的時候,他給過我鼓勵和支持。
——馬丁·斯科塞斯
我一直愛羅傑,因為他不僅是一位捍衛電影的偉大戰士,還是一名傷痕累累的戰士。多年來他一直在痛苦中堅守著,前行著,戰鬥著,堅守在幾乎所有人都已放棄的前哨陣地。
——維爾納·赫爾佐格
在眾多傑出的西方影評家中,羅傑·伊伯特贏得了獨一無二的江湖地位——他既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能夠接普通觀眾的地氣。他的影評能進殿堂,也能深入田間地頭。
——周黎明
這本書是偉大的狂熱影迷對偉大電影的精辟鑒賞,出自最敏銳、最人性、最有眼光的評論家。我讀這本書時充滿了喜悅,備受啟發,忍不住想再看許多影片,因為我曾錯失了羅傑的所見。
——保羅·索魯
媒體推薦
羅傑·伊伯特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權威人士。
——《福布斯》雜志
在將電影創作者和消費者聯系起來這點上,沒人做的比伊伯特多。作為“電影傳道者”,他擁有無窮的能量,且用在了好的方面。
——《時代周刊》
伊伯特是檢驗電影的典範,我們都知道為什麽他是唯一一位獲普利策獎的影評人。
——《紐約郵報》
羅傑·伊伯特作為一名平易近人的大眾學者,其無可挑剔的資歷,讓他的推薦被那些主流影迷銘記於心,他們熱切地關注著他的報紙寫作和電視評論。
——《書單》雜志
內容簡介
沒有一位影評人擁有像羅傑·伊伯特這樣的影響力。他以直言不諱、雄辯有力的文風為《芝加哥太陽報》撰稿,憑借高質量的影評建立口碑;不懼在電視節目中與搭檔唇槍舌戰,用旗幟鮮明的“拇指向上”“拇指向下”激發大眾討論。伊伯特存在的意義又遠不止於此,他對電影的激情、對廣闊世界的好奇心和對生活的洞見,曾無數次令影迷燃起觀影熱情。透過他的文字,讀者感受到的是一個真摯純粹的人、一位幽默敢言的朋友。
“偉大的電影”系列是羅傑·伊伯特40余載影評生涯的巔峰代表作,從上萬部閱片量、逾一萬篇文章中淬煉而出,書寫百年影史的里程碑之作。“偉大的電影”是一份清單,而非榜單,體現了開放包容的選片標準、雅俗共賞的評論典範,以及深入獨到的美學見解。本書收錄的62篇文章全部來自伊伯特生命的最後階段,彼時他正一邊與病魔鬥爭,一邊與時間賽跑,筆耕不輟。從《秋刀魚之味》、《穆赫蘭道》到《超人》,無論是被奉為“神話”的經典,被吐槽“晦澀難懂”的佳作,還是被責難過於商業的娛樂大片,伊伯特都抱持著同樣的熱情,用不動聲色卻極具感染力的文字,於迥異的形態中發現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