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心上名為媽媽的傷口:清理女兒們焦慮的引爆點,不負疚、不虧欠,終結創傷遺傳的關係修復提案
|
|
엄마라는 상처: 내 불안의 시작과 끝 |
|
|
|
|
|
|
|
|
ISBN |
9786267532980 |
定价 |
NT380 |
售价 |
RM59.40 |
优惠价 |
RM51.08 *
|
作者 |
盧恩惠
|
译者 |
王品涵 |
出版社 |
幸福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5-03-12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56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無法恨、也不敢愛,「媽媽」這個名詞,
成為女兒心中那道最深刻的傷口……
療癒和修復,從承認「討厭媽媽」開始;
獻給每一位成年的女兒,找到和媽媽相處的正確方法。
★幫助超過5,000位諮商者找回自我和人生★
知名家庭關係諮商師盧恩惠,專為無法恨媽媽、乾脆恨自己的女兒們所寫的母女關係解方;不是刻意淡化、也不用故意當個壞女兒,在做出之後該怎樣和媽媽相處的決定之前,讓女兒們無虧欠感的課題分離練習。
想讓媽媽愛我,真的這麼難嗎?
背負成為「好女兒」的枷鎖,「可不可以,愛我這個人就好?」
.女兒覺得自己必須要滿足所有媽媽的要求,一旦做不到就非常焦慮並自責。
.在媽媽眼中,只要沒照著自己的話去做,女兒就是做不好、做不夠。
.把家庭和樂的責任扛在肩膀上,若只有自己過得好,就感到愧疚的女兒。
.理解媽媽自己背負的傷,對於還無法完全放下、還不能原諒的自己感到沮喪。
◆///讓女兒們終結創傷遺傳的原諒5階段///◆
【看清】我想要的愛和支持,媽媽不會給。
【面對】在心上的傷口,是真實的。
【感受】對媽媽產生討厭和怨恨。
【看見】媽媽對我的傷害,以及她的媽媽對她造成的傷害。
〉〉〉最後,才能原諒自己、原諒媽媽。
◆///終結創傷遺傳、保護自我情緒和內在的回應///◆
.把指責和批評,轉化為優點:
「整天只會計較這些小事要幹嘛?」>>『那不是計較小事,是謹慎。』
.捍衛自己的情緒:
「擺出這種樣子給誰看?」>>『消極有消極的活法啊/人生不是只有幸福快樂才是對的。』
「有必要這麼難過嗎?太誇張了吧?」>>『你是要鼓勵我?還是讓我更難過?/你的安慰可以換一種說法。』
「妳都不聽我的話,我去死一死好了!」>>『媽,如果我對你說「我要去死」,你的感覺是什麼?』
.主動說出自己的要求:
「心情不好嗎?那卡拿去刷。」>>『我現在更需要你傾聽我,抱抱我。』
「我以後不想再見到妳!」>>『妳現在情緒上來了,我們晚點再說(離開現場)。』
★ ▍不必做「好女兒」,做好「自己」就夠了──療癒「母親這種病」的5個階段
◎試著拒絕媽媽。
─承認自己和媽媽兩個是不同的人,能夠做出不同的選擇,想要不同的東西。
◎為媽媽設定界線。
─不必接受自己無法忍受的行為。分清楚母女之間什麼是不能改變、不該改變的。
◎承認媽媽的缺點。
─認清媽媽的情感並不成熟,因此她無法無條件地去愛,也難以理解別人的感受。
◎放棄母親是完人的幻想。
─放下心中渴望的媽媽形象,從朋友、同事或伴侶身上找到自己需要的陪伴和情感。
◎成為你想成為的母親。
─理解自己、照顧自己,用全新的方式和媽媽相處,當自己也成為母親時,不會複製童年經驗在女兒身上。
◆///先成為自己,再成為女兒
不需要成為媽媽的複製品,也不需要填補她的遺憾,接受自己不是母親的延伸產物後,才能建立不再受傷內耗、不再自我貶低的母女關係。「好女兒」和「好媽媽」都是一種被框架的形象,從立下邊界感開始,學會不需要遍體鱗傷的去愛彼此。
推薦人
于玥|諮商心理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林佳樺|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
郭葉珍|教授媽媽
彭菊仙|作家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 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依姓氏筆畫排列)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是誰告訴我,這樣才是乖女兒?
第一章 我焦慮的起點與終點:媽媽
將討好媽媽視為首要責任
無論怎麼做,都不夠好
不被理解的女兒,成為不懂理解的母親
女兒在家庭裡扮演的特定角色
來自媽媽有條件的愛
必須一起對抗爸爸的念頭
遍體鱗傷的女兒
第二章 讓我心痛又心累的媽媽
被害者媽媽,加害者女兒
開玩笑的媽媽,感覺受辱的女兒
犧牲的媽媽,愧疚的女兒
欲求不滿的媽媽,有本事的女兒
憤怒的媽媽,無法生氣的女兒
完美主義的媽媽,永遠不夠好的女兒
第三章 現在,是時候原諒了
先盡情地恨,才能放心地去愛
唯有先理解自己的情緒,才能愛媽媽
為什麼媽媽全心的愛,女兒不想要?
如何心平氣和地原諒媽媽?
我必須好好了解自己的創傷
第四章 療癒源於媽媽的創傷
階段一:拒絕媽媽
階段二:與媽媽溝通
階段三:對媽媽設定界線
透過「設限」保護母女關係
以正面投射感染媽媽
階段四:承認媽媽的不完美
階段五:放棄自己期望中的「媽媽框架」
成為自己曾經渴望的媽媽
第五章 痊癒的創傷不會代代相傳
在育兒的過程,找到關心自己創傷的時間
媽媽本身得先幸福才行
媽媽和我不一樣
首先,面對過去的自己
學會療癒自己、不傷害孩子的愛
【結語】和媽媽好好相愛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盧恩惠
作家、語言治療師和心理學家。經營「米諾亞心理諮商中心」,主修言語治療,並在研究所獲得諮商心理學碩士學位,目前正在攻讀心理諮商治療博士學位。專長是輔導難以控制情緒、苦於家庭關係和溝通的人,特別是提供在母女關係中掙扎的女兒們,如何從因母親而受到的創傷中復原。在盧恩惠的心上,也有一道名為媽媽的傷口,透過聆聽諮商者的人生故事,她也一步步的療癒自己。
盧恩惠在學校、公司和政府附屬機構等各地提供諮詢,以優秀成績獲得韓國心理諮商協會專業心理諮商師表揚。並於《Naver Mom Kids》、《International i-Journal》、《Metro News》等雜誌上固定發表有關親子情感的專欄;同時,她也是「慶尚南道心理支持隊」的成員,接住了許多年輕人受傷的心靈。
此外,盧恩惠也擔任線上心理諮商應用「Trotst」的專業諮商師,並被選為優秀評審諮商師,並於線上一對一客製化育兒輔導平台「我們的家庭心理聖經·辛巴」教練代表,也是線上輔導「緊急逃生輔導樂園」總顧問,迄今已透過超過5,000次諮詢幫助了前來求助的諮商者。
著作|《關係就是情感》、《讓言語不再傷害》、《我決定不再關注》、《爸爸媽媽和我孩子的語言學習》、《爸爸媽媽,玩玩吧》。(以上書名皆為暫譯)
部落格|blog.naver.com/grace_slp
Instagram|maum_gram
譯者簡介
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