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推薦序一|鄧開福教授(Chris Dippenaar) 9 推薦序二|蘇恩惠宣教師(Missionary Johanna Dippenaar) 15 推薦序三|邱凱莉教授 21 推薦序四|梁越美教授 23 自序 25 緒論 29 1. 問題意識:新約聖經中對婦女的觀點陳述 33 2. 耶穌作為定義領袖特質的基石 35 2.1. 耶穌作為跟隨的領袖 37 2.2. 耶穌面對挑戰的歷程 39 2.3. 耶穌激發群體共同異象 42 2.4. 耶穌作為行動的榜樣 44 2.5. 耶穌作為鼓勵眾人的領袖 48 2.6. 耶穌作為引導人的領袖 49 3. 結論 51 第一章 馬利亞的領導角色:路加福音1:26–42 53 1. 前言 54 1.1. 作者與路加福音成書時間 55 1.2. 路加福音的寫作目的 56 1.3. 寫作對象與處境 56 2.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節的社會背景 58 2.1. 聖經中的問安 59 2.2.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節的問安 60 3.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節的經文脈絡 61 3.1. 場景(1:26–27) 63 3.2. 天使的宣告(1:28–37) 64 3.3. 馬利亞回應呼召(1:38) 65 3.4. 馬利亞造訪伊莉莎白(1:39–49) 67 4.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節的關鍵字 68 4.1. 「僕人(doulē)」在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節的意思 68 4.2. 「僕人(doulē)」在聖經中意義 68 4.3. 「僕人(doulē)」在路加福音一章38節的意義 70 4.4. 馬利亞向伊莉莎白問安(1:39–40) 72 5. 馬利亞的領導特質 72 5.1. 作為跟隨者的領袖 73 5.2. 面對挑戰的領袖 73 5.3. 啟示異象的領袖 74 5.4. 激發他/她者行動的領袖 74 5.5. 樹立榜樣的領袖 76 5.6. 鼓勵人心的領袖 77 6. 結論 77 第二章 大比大的領導角色:使徒行傳9:36–42 79 1. 前言 80 2. 使徒行傳的寫作背景 82 2.1. 日期 82 2.2. 作者 83 2.3. 寫作目的 83 2.4. 接收者與當時的處境 85 3. 經文段落的社會歷史背景:大比大 86 3.1. 使徒行傳九章36至42節的經文脈絡 89 3.2. 經文背景 90 3.3. 大比大的影響力 92 3.4. 大比大從死裡復活 93 4. 使徒行傳九章36至42節的字義研究 93 4.1. 「女性門徒(μαθήτρια — mathētria)」(徒9:36) 93 4.2. 在新約聖經中對「門徒」的意義 94 4.3. 「善事/工(ergōn agathōn)」的意義(徒9:36) 95 5. 大比大的領導特質 97 5.1. 作為跟隨者的領袖 97 5.2. 面對挑戰的領袖 99 5.3. 啟示異象的領袖 100 5.4. 激發他/她者行動的領袖 100 5.5. 樹立榜樣的領袖 101 5.6. 鼓勵人心的領袖 101 6. 結論 102 第三章 呂底亞的領導角色:使徒行傳16:11–15 103 1. 前言 104 2. 使徒行傳十六章11至15節的社會歷史背景 104 小結 108 3. 使徒行傳十六章11至15節的經文脈絡 109 3.1. 經文脈絡 109 3.2. 呂底亞的歸信過程 110 3.3. 呂底亞熱心的待客之道 113 4. 使徒行傳十六章11至15節的關鍵字研究 114 4.1. 「一位紫色布疋的婦人(porphyropōlis)」 114 4.2. 「家庭(oikos)」 117 4.3. 小結 117 5. 呂底亞的領導特質 118 5.1. 作為跟隨者的領袖 118 5.2. 面對挑戰的領袖 119 5.3. 啟示異象的領袖 120 5.4. 激發他/她者行動的領袖 121 5.5. 樹立榜樣的領袖 122 5.6. 鼓勵人心的領袖 123 6. 結論 124 第四章 百基拉的領導角色:使徒行傳18:24–28 127 1. 前言 128 2. 使徒行傳十八章24至28節的社會歷史背景 128 2.1. 教導的背景與意義 129 2.2. 小結 131 3. 使徒行傳十八章24至28節的經文脈絡 131 3.1. 亞波羅在以弗所(徒18:24–26) 132 3.2. 亞波羅受讚美而離開(徒18:27–28) 132 4. 使徒行傳十八章24至28節的關鍵字研究 133 4.1. 「接待(proslambanō)他來」 133 4.2. 「講解(ἐκτίθημι [ektithēmi])」的定義 137 4.3. 小結 138 5. 百基拉的領導特質 138 5.1. 作為跟隨者的領袖 139 5.2. 面對挑戰的領袖 140 5.3. 啟示異象的領袖 141 5.4. 激發他/她者行動的領袖 141 5.5. 樹立榜樣的領袖 143 5.6. 鼓勵人心的領袖 144 6. 結論 144 第五章 腓利的女兒們的領導特質:使徒行傳21:8–9 147 1. 前言 148 2.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8至9節的社會歷史背景 149 2.1. 凱撒利亞 149 2.2. 宣揚福音的執事腓利 151 2.3. 小結 153 3.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8至9節的經文脈絡 153 3.1. 使徒保羅拜訪執事腓利 153 3.2. 腓利的女兒們說預言 154 4. 使徒行傳二十一章8至9節的關鍵字研究 155 4.1. 「說預言(prophēteuō)」(徒21:9) 155 4.2. 「處女(parthenos)」 158 4.3. 小結 160 5. 四位女先知的領導特質 160 5.1. 作為跟隨者的領袖 160 5.2. 面對挑戰的領袖 161 5.3. 啟示異象的領袖 161 5.4. 激發他/她者行動的領袖 162 5.5. 樹立榜樣的領袖 162 5.6. 鼓勵人心的領袖 163 6. 結論 163 第六章 羅以和友妮基的領導特質:提摩太後書1:5 165 1. 前言 166 2. 背景 166 3. 提摩太後書寫作背景 168 4. 經文的社會歷史背景 168 4.1. 友妮基和羅以的社會背景 168 4.2. 新約聖經時期中的婦女 169 4.3. 社會修辭學的強調 170 5. 提摩太後書一章1至5節經文釋義 173 5.1. 作者的問安(提後1:1–2) 174 5.2. 感謝的內容(1:3–5) 175 5.3. 作者的個人德行(ethos) 176 5.4. 作者激發情感的意義(pathos) 176 6. 提摩太後書一章1至5節關鍵字 178 6.1. 「活住(ἐνοικέω,enoikeō)」在提摩太後書一章5節的意義 180 6.2. 提摩太後書關於聖靈教導的關鍵字:「θεόπνευστος,theopneustos(上帝默示的)」 180 6.3. 小結 182 7. 友妮基和羅以的領導特質 183 7.1. 作為跟隨者的領袖 183 7.2. 面對挑戰的領袖 184 7.3. 啟示異象的領袖 184 7.4. 激發他/她者行動的領袖 185 7.5. 樹立榜樣的領袖 186 7.6. 鼓勵人心的領袖 188 8. 結論 188 第七章 路加福音和泰雅爾族的聖靈復興運動中的女性領導敘事 191 Ciwang Iwal(姬望)與Yayut Bawan(林英秋) 1. 前言 192 2. 研究視角 194 3. 新約聖經中女性領導的敘事:聖靈宣教的途徑 195 3.1. 路加福音二章1至7節 195 3.2. 微小的福音使者 196 3.3. 顛覆傳統的小人物 197 4. 泰雅爾族群中她們的敘事:第二波靈恩復興運動(1972年) 199 5. 泰雅爾族群中她們的敘事:第一波靈恩復興運動(1952年)—微小的延續 200 5.1. 姬望(Ciwang Iwal:原住民的信仰之母) 202 5.2. 林英秋(Yayut Pawan):泰雅族群中部第一位在地的女性宣道師 206 5.3. 吳淑麗(Sayun Nawiy):中部泰雅族發源地的女性領袖 216 6. 小結 220 第八章 結論 223 參考書目 227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