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虐待自癒療法:擺脫心理暴力的惡性循環,重新走向自我復原之路
|
|
The Emotional Abuse Recovery Workbook: Breaking The Cycle Of Psychological Violence |
|
|
|
|
|
|
|
|
ISBN |
9786267465448 |
定价 |
NT450 |
售价 |
RM70.30 |
优惠价 |
RM60.46 *
|
作者 |
泰瑞莎.科米托
|
译者 |
彭臨桂 |
出版社 |
本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5-02-24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40 页. 21. |
库存量 |
有库存 |
|
电子书试读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日常生活中,以下這些對話或許會出現在我們的親密關係裡,
我們可能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昨天去哪裡?跟誰出去?去幹什麼?為什麼不接電話?!」──控制
「你每次都忘記我要你做的事,你是真笨還是有什麼毛病?」──辱罵
「我不會放過你的。」「那我就死給你看。」「我會把孩子帶走。」──威脅
「我根本沒那麼說過。」「你根本沒告訴過我。」「那根本沒發生過。」「你太敏感了……」──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
情緒虐待是一種非生理性的暴力,
加害者會辱罵、貶低或控制受害者,
這是有系統、非身體上的霸凌;
它包括一種行為模式,目的是使受害者痛苦、失去信心,並受到控制。
這往往比生理上的傷害更難以察覺,也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普遍。
情緒虐待除了發生在伴侶關係之外,親子及婆媳關係、
職場及學校的人際關係等等也經常出現。
有些人一輩子所認知的人際關係都被扭曲地形塑,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
本書分析各種加害者的人格障礙,包括: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PD)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做作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HPD)
人格障礙是一種偏離文化規範的經驗與行為模式,會導致明顯的痛苦和功能障礙。
這種模式遍布於各種環境與關係中,會影響人的思考及看待世界、自己和他人的方式。
許多處於虐待關係中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否應該注意到警訊,可是一開始卻沒看出來。
虐待關係起初都是加害者迅速投入、過度體貼、全神貫注在受害者的安全或幸福,而且對關係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最後演變成各種「操控」手段。
例如,侮辱譏諷、言語恐嚇、人身攻擊、不溝通的冷戰、無止境地干擾索求、懲罰、金錢控制……,種種行為使得受害者喪失自信、自尊,精神耗弱,甚至萌生自殺的念頭。
為此──
*書中將分成三個階段:
1.如何辨識情緒虐待、開始採取行動、勇敢向前邁進。
2.從提供訊息開始,幫助我們將經驗放到脈絡中,
3.接著引導我們檢視自己的關係,指引我們走向復原之路。
*本書適用於所有類型的人際關係:
不僅針對伴侶關係,而是對所有類型的人際關係都適用,
適合在任何關係中遭遇情緒虐待而希望尋求幫助的人。
*告訴我們如何阻斷惡性循環:
通過掌握知識來發現並防禦情緒虐待的模式,
幫助我們有效避免各種情緒勒索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書中所提供的練習,讓我們在實際操作後可以「認清自己」;
從生活中的其他經驗探索虐待關係,特別是人際關係史、家庭史,
以及在剛開始與加害者建立關係期間所發生的重要事件,
可幫助我們識別自己個性中容易被侵犯的脆弱面。
如何面對?怎樣接受?用什麼方式處理?才能獲得療癒呢?而療癒之後就是復原。
「復原」是一種過程,是要重新擁有被偷走或遺失的東西。
本書為這個復原過程提供了一個私密空間,
讓每個人知道自己目前正在經歷哪一個階段,
並提供了奠基於心理治療的策略,幫助我們重新建立健康的心態和安全感。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理解情緒虐待,治癒傷痛
Part I 識別情緒虐待
Chapter 1 了解情緒虐待
情緒虐待的跡象
情緒虐待的身體副作用
自癒練習:寫日誌
施虐者的特徵
施虐者的人格障礙
情緒虐待者的目標
本章總結
Chapter 2 悲傷
如何撐過這段關係?
自癒練習:
最初的希望與夢想
與幻想對話
關於愛的迷思
關於公平的迷思
關於公平的假設
關於虐待的迷思
探討潛在信念
虐待關係的漣漪效應
撰寫悲傷日誌
建立悲傷的儀式
展現力量的一封信
本章總結
Chapter 3 承認與覺察
自癒練習:
認出施虐者的手法
事件回顧
探討家族史
回顧重要關係史
本章總結
Part II 採取行動
Chapter 4 自我疼惜與自我照顧
自我同情的關鍵要素
自癒練習:
成為自己的好朋友
給自己的一封信
承認你的人性
不做評判,自我覺察
自癒練習:
掃描身體,提升自我意識
漸進式肌肉放鬆
身心連結與自我照顧
安排短期與長期需求
自我照顧的SMART目標
本章總結
Chapter 5 界限
什麼是界限?
自癒練習:探討原生家庭的界限
建立界限的阻礙
自癒練習:關於界限的迷思
確定並建立個人界限
自癒練習:價值觀探討
建立界限
自癒練習:溝通類型
設定界限的技巧
自癒練習:拼貼我的個人界限
本章總結
Chapter 6 安全計畫
自癒練習:評估危險
什麼是安全計畫?
離開之後
自癒練習:
找出可達成的目標,並為此努力
為自己創造平靜的空間
記住自己是有價值的人
我的安全計畫
本章總結
Part III 繼續前行
Chapter 7 健全的關係
自癒練習:
定義健全關係的特質
個人特質
探討我們的關係
思考過去、現在及未來的關係
建立關係的技巧
自癒練習:自我意識/情緒識別
處理關係中的衝突
自癒練習:
學會公平爭論
認識溝通的阻礙
思考自己在溝通上的阻礙
投資我們的關係
本章總結
Chapter 8 撤離計畫
自癒練習:探討離開的阻礙
本章總結
結語
相關資源
參考資料
索引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泰瑞莎.科米托(Theresa Comito)
在加州執業超過二十年的婚姻家庭治療師。為個人、家庭、兒童提供治療服務,並且有二十八年的非營利服務經驗。泰瑞莎曾經幫助過逃離家暴的家庭、犯罪受害者,以及虐待和創傷的倖存者。目前在加州的聖地牙哥私人執業,並且持續在非營利單位服務,為研究生及實習生提供臨床督導。
譯者簡介
彭臨桂
喜愛閱讀、音樂,全職老爸,兼職翻譯。
evan.translator@gmail.com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