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序:印刷文化史之探討 學科整合之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有關「唐宋變革」之問題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構想 第三節 印刷傳媒之影響值得探究 第四節 相關文獻評述 第五節 印刷傳媒與宋代文學研究 第六節 印刷傳媒與「詩分唐宋」 第二章 印刷書之普及與其傳媒效應──以谷登堡活字印刷作對照 第一節 宋代圖書流通促成唐宋之變革 第二節 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變革之推手 (一)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與傳媒效應 (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與創新詮釋 第三章 宋代印刷傳媒與傳播閱讀、接受反應 第一節 唐宋轉型論與「內藤命題」 第二節 傳播、閱讀與宋代印刷傳媒之八大效應 (一)閱讀習性之改易 (二)博觀厚積之追求 (三)學問思辨之體現 (四)讀書方法之注重 (五)地域文化之生成 (六)版本校讎之興復 (七)政教使命之落實 (八)雕版圖書之監控 第三節 接受反應與宋代印刷傳媒之八大效應 (一)競爭超勝之發用 (二)自得自到之標榜 (三)創意寫作之致力 (四)創意詮釋之提倡 (五)講學撰述之昌盛 (六)詩文法度之講究 (七)詩話評點學之崛起 (八)會通化成之演示 第三節 結論及餘論 第四章 宋代雕版印刷之繁榮與朝廷之監控 第一節 雕版印刷之崛起與知識革命 第二節 宋代雕版印刷之推廣與普及 (一)右文政策與雕版印刷 1. 雕印圖書,切合朝廷教養之意 2. 價廉物美,傳播便捷,印本有利可圖 (二)古籍整理與雕版印刷 1. 圖書雕版之繁榮與宋代文明之發達 2. 印本流通,與寫本爭輝,影響傳播與接受 第三節 朝廷對書坊雕印圖書之監控與禁毀 (一)以洩露機密為由,實施看詳禁止 (二)以搖動眾情為由,進行監控除毀 (三)雕印文字牽涉威信、機事、異端、時諱,毀板禁止 (四)科舉用書,為杜絕懷挾僥倖,禁止施行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章 印刷傳媒對宋代學風文教之影響 第一節 雕版印刷之崛起與興盛 (一)以竹紙板片雕版印刷,成本低廉 (二)圖書傳播與印本之推廣 (三)雕版印刷盛況空前,未有一路不刻書 (四)南宋刻書之興盛與寫本印本之消長 第二節 商品經濟促成印本激增,影響學風時尚 (一)印本繁榮與校讎學之勃興 (二)宋人選刊唐詩宋詩,志在學唐變唐,自成一家 (三)印本既多,世不知重,讀書茍簡 第三節 印本圖書之繁榮及其聯鎖效應 (一)印本圖書與知識革命 (二)州學書院刊書,教養自助 (三)運用公帑,刊書營利 (四)民間鋟版,任意刪節,擅自刊行 (五)保護版權,申明約束,禁止翻印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印刷傳媒與宋詩之學唐變唐──博觀約取與宋刊唐詩選集 第一節 印刷傳媒之激盪與知識革命 第二節 博觀厚積與宋詩之新變自得——讀書博學與宋詩特色 (一)讀書博學與宋詩之新變自得 (二)以會通論詩,為多元傳媒之反饋 (三)出位與會通,乃博觀約取之體現 第三節 宋人選唐詩與宋詩之學唐變唐 (一)王安石選編《四家詩選》、《唐百家詩選》與宋詩學唐 (二)洪邁選編《萬首唐人絕句》與宗法中晚唐 (三)劉克莊選編《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與唐宋兼采 (四)孫紹遠選編《聲畫集》與「詩畫相資」之風氣 (五)周弼選編《三體唐詩》與盛唐詩美 (六)其他唐詩選集之刊行 1.趙孟奎選編《分門纂類唐歌詩》與宗法唐詩 2.元好問選編《唐詩鼓吹》與中晚唐詩 第四節 結論 第七章 印刷傳媒與宋詩之新變自得──兼論唐人別集之雕印與宋詩之典範追尋 第一節 宋代雕版印刷之繁榮與印本文化之形成 第二節 厚積而薄發與宋詩之新變 (一)熟讀博學與宋詩困境之突破 (二)博觀約取與宋詩之谿徑別闢 (三)知入知出與宋詩之新變自得 第三節 前代詩文集之整理雕印與宋詩典範之追求 (一)唐人別集之整理雕印與宋詩之學唐變唐 1.《白氏文集》之刊行與白體之發用 2. 李賀、姚合、賈島、李商隱詩集之雕印與晚唐體之流衍 3. 五百家注韓與昌黎體之體現 4.《劉夢得文集》之刊刻傳播與宋調宗法 5.《李太白文集》之刊印與李杜優劣論 (二)陶集、杜詩之整理刊行與宋詩典範之選擇 1.《陶淵明集》之整理刊刻與宋詩之典範 2. 千家注杜、杜集編印,與宋詩宗杜風尚 第四節 結論 第八章 宋人詩集選集之刊行與詩分唐宋──兼論印刷傳媒對宋詩特色之推助 第一節 寫本印本之爭輝與宋朝之圖書傳播 (一)雕版印刷之繁榮與圖書傳播 (二)圖書傳播與印刷傳媒之效應 第二節 宋刊宋詩別集與宋詩特色 (一)宋詩特色之先導 1. 王禹偁《小畜集》、《小畜外集》 2. 蘇舜欽《蘇子美集》 3. 梅堯臣《宛陵先生文集》 (二)宋詩宋調之建構 1. 歐陽脩《歐陽文忠公集》 2. 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王荊文公詩李壁注》 3. 蘇軾《東坡集》、《王狀元集注東坡詩》、施顧《注東坡先生詩》 4. 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黃先生大全詩注》、《山谷外集詩注》、《山谷別集詩注》 (三)江西詩風之嬗變 1. 陳師道《後山居士集》 2. 陳與義《增廣箋注簡齋詩集》、須溪先生評點《簡齋詩集》 3. 范成大《石湖居士集》 4. 楊萬里《誠齋集》 5. 陸游《劍南詩稿》 (四)理障理趣之消長 1. 邵雍《伊川擊壤集》 2.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五)宋調之變奏 1.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 2. 戴復古《石屏詩集》 第三節 宋人選刊宋詩與宋詩體派之流衍 (一)北宋詩文總集與宋詩體派 1.《西崑酬唱集》與西崑體 2.《三蘇先生文粹》、《坡門酬唱集》與東坡體 3.《江西宗派詩集》與江西詩派 (二)南宋詩總集與宋詩體派 1.《四靈詩選》與四靈詩派 2.《江湖集》前集、後集、續集,《詩家鼎臠》、《兩宋名賢小集》,與江湖詩派 3. 方回《瀛奎律髓》與一祖三宗 第四節 結論 第九章 北宋讀詩詩與宋代詩學──從傳播與接受之視角切入 第一節 圖書傳播與北宋讀書詩之興起 (一)圖書流通與知識傳播 (二)北宋讀詩詩表現之層面 1. 勾勒形象 2. 感慨遭遇 3. 創意評唱 第二節 北宋讀詩詩與宋人之學唐變唐 (一)李白詩之接受與「李杜優劣論」 (二)白居易詩與宋詩粉本 (三)韓愈詩與宋詩導源 (四)晚唐詩人與宋詩之「意新語工」 1. 韓偓(842?-923?) 2. 杜牧、羅隱、皮日休 3. 孟郊、李賀、柳宗元、劉禹錫 第三節 北宋讀詩詩與宋詩之典範選擇 (一)陶淵明詩與人格美、風格美 1. 詩美特徵 2. 人格價值 (二)杜甫詩與詩史、詩聖、集大成 第四節 結論 第十章 從資書以為詩到比興寄託──陸游讀詩詩析論 第一節 北宋讀書詩與陸游讀詩詩之嬗變 第二節 陸游讀詩詩之創作方式與觀其比興 第三節 陸游讀詩詩與比興寄託 (一)私淑追慕 (二)寄情山水 (三)興寄物外 (四)權衡進退 (五)砥礪士節 (六)現身說法 (七)期待中興 第四節 結論 第十一章 史書之傳播與南宋詠史詩之反饋──以楊萬里、范成大、陸游詩為例 第一節 資鑑意識與宋代史籍之整理刊行 第二節 南宋三大家詠史詩之發展與新變 (一)體制派生與陸、范、楊三大家詠史詩 (二)三大家詠史詩與主題類型之嬗變 第三節 史學繁榮與南宋詠史詩之別生眼目 (一)視角轉換 (二)遺妍開發 (三)翻空生奇 (四)微辭嘲弄 (五)歷史論衡 第四節 結論 第十二章 印刷傳媒與宋代詠史詩之新變──以晚宋陳普詠史組詩為例 第一節 印本文化與宋詩特色 (一)宋詩之困境與印本之崛起 (二)雕版印刷與宋詩特色之生成 第二節 圖書流通與陳普詠史詩之特色 (一)圖書傳播與詠史詩 (二)詠史詩體製之轉折:詩篇自注、連章逞巧 1. 詩篇自注 2. 連章逞巧 (三)詠史詩技法之嬗變:資書以為詩、翻案生新 1. 資書以為詩 2. 翻案生新 第三節 結論 第十三章 印刷傳媒之崛起與宋詩特色之形成 第一節 雕版印刷之崛起與「唐宋變革」 (一)印刷傳媒與「變革的推手」 (二)宋代印本崛起,與寫本藏本競妍爭輝 第二節 四部典籍之刊行與兩宋文明之昌盛 (一)經籍之雕印與經學之復興 (二)史籍刊刻與史學之繁榮 (三)佛經道藏之刊印與悅禪、慕道、崇儒之學風 第三節 宋代印刷傳媒、圖書流通與詩分唐宋 (一)會通化成與「梅迪奇效應」 (二)宋刊唐宋別集總集與宋詩之學唐變唐 (三)宋詩話之傳寫刊行與宗唐宗宋 第四節 結論 第十四章 結論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