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從外表上來看,耶穌的苦難與死亡是絕對的失敗。 當祂由死者中復活,彰顯了天主的愛和得勝的光榮。 我們在耶穌的光榮和苦難得到力量,找到真理,發現道路,獲得永生。 基督徒最重要的節日,毫無疑問是復活節,在復活節之前,有長達四十天的準備期,稱作四旬期。復活節的意義是什麼?本書將深入解說這個節日的意義。 天主教會在2025年慶祝禧年(Jubilee),教宗方濟各主持開啟禧年的重要儀式:敲開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進入大殿內,第一個展現在世人眼前的是米開朗基羅的「聖殤」,這座藝術傑作呈現耶穌受難後,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看到這個至苦的形象?其實這是要提醒著朝聖者:基督的苦難與復活,是懷抱希望的理由。 ◎聖周在天主教禮儀年裡是復活節前的四十天(四旬期)的最後一週。 聖周的禮儀是一年禮儀生活的高峰,特別紀念耶穌在現世生活最後幾天所完成的救贖奧跡,從他榮進耶路撒冷,直到他的苦難、聖死和光榮復活。這七天所發生的事,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且讓我們跟隨這本書的章節,走一趟耶穌受難到復活的旅程。 ◎在復活節來臨之前,給人一個時間,去思索痛苦的意義。 不論是身體、精神、情感各方面,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很多痛苦的「涕泣之谷」,或說「人生如苦海」。受苦是人類共通的經驗。但為什麼會受苦?受苦有什麼意義?受苦有沒有救贖?天主子耶穌基督為什麼要在十字架上受苦? ◎復活節前的準備:要真實的參與耶穌的逾越奧蹟,從耶穌的苦難、進入死亡、再到光榮復活,要按部就班的尋序漸進,才能使我們緊緊跟隨耶穌,並與耶穌一起奉獻自己的生命,進入天主的國度。 ◎天主的救世計畫,是藉著耶穌的手得以實現。在祂受盡了痛苦之後,祂要復活起來看見光明,並因自己的經歷而實踐了天主的旨意,上主正義的僕人要使多人成義,因為祂承擔了他們的罪過。 ◎耶穌的死亡與復活,與我們的得救緊密連結。因為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犧牲,而完成了與造物主的修和,人類終於跟天主和好,人類之間也因此締結了兄弟姊妹的關係,得以成為真正的大家庭。 ◎ 復活節是一個喜樂的節日,慶祝的是生命中與主相遇的喜樂。復活的喜樂是深層的喜樂,感受的是生命被改變的歷程。 每一個復活節,都是一個邀請,耶穌邀請我們進入祂承諾的願景。 祂渴望並非在世上建立人性的王國,更不是追求人性上的成功,而是承行父的旨意並拯救祂的子民;祂追求截然不同的光榮,就是天父要在苦難中給祂的光榮。 推薦人 曾慶導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 宮高德神父(天主教臺南教區主教代表) 黃清富神父(天主教臺中教區副主教)
推薦序 作者的話 前 言 1 入靜 2 上主僕人的詩歌 3 伯達尼晚宴 4 耶穌榮進耶路撒冷 5 死在地裡而結許多果實的麥粒 6 至悲慘而光榮的死亡 7 最後晚餐 ‧耶穌建立聖體聖事 ‧耶穌給宗徒們洗腳 ‧猶達斯的出賣 ‧彼此相愛的新命令 8 愛子的祈禱 9 聖週五——耶穌光榮的苦難 ‧耶穌與比拉多之間的對話 ‧ 聖母瑪利亞同受苦的奧祕 ‧耶穌渴的呼喊 ‧耶穌的肋旁被刺透 10 聖週六——聖墓的奧跡 11 復活主日——耶穌光榮的復活 ‧耶穌顯現給瑪利亞瑪達肋納 ‧耶穌顯現給厄瑪烏的兩位門徒 ‧耶穌顯現給宗徒們 結 語
作者簡介 艾乃易神父 1969年出生於法國中部,18歲開始修道,1995年晉鐸,希望聖言修會會士,目前住在盧森堡。因著紮實的神哲學培育,曾長期在亞洲從事宣講避靜及靈修指導,經驗豐富,是一個喜愛靜觀祈禱的傳教士。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