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我們是否遺忘了大地的聲音? 三十年前,一群人懷抱夢想,成立荒野保護協會,從一個孩子的自然童年出發,開啟與土地的深刻對話。這本書記錄了他們如何用行動守護自然,也邀請每一位讀者找回自己與大地的連結。 荒野不只是遠方的風景,而是我們每天踏足的土地,是生命的根源。李偉文醫師以溫暖筆觸,帶領我們走進自然保育的故事,從創辦協會到推動環境教育,這是一場長達三十年的溫柔革命。書中篇篇散文如同一顆顆種子,期待在讀者心中發芽,萌生行動的勇氣。 翻開這本書,你將看到不只是環境的故事,更是關於我們與土地共生的可能。讓我們在荒野中找回心靈的「祕密花園」,聆聽自然的召喚,並用腳步與行動,為地球寫下更美好的未來篇章。
自序 PART1 荒野初心──夢想與行動的起點 我的荒野大夢 因為愛的緣故 溫柔革命 跨界,讓環保成為最大公約數 從跨界、角色扮演,期待文藝復興人的再現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回顧荒野成立階段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的思考歷程 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 社會進步發展的生長點 關切是問,或關切是不問 子曰子曰:與孔子一樣的理想 從祕徑到祕密花園──走讀臺灣活動有感 到五股溼地與家燕共舞 讀〈翠山步道植調十年〉有感 PART2 土地與生命的交織──自然教育與環境行動 荒野親子團為何會給孩子改變的力量? 給參加親子團導引員基本訓練伙伴的一些話 親子團北三團二十週年感想 參加荒野親子團一個很重要但可能忽略的好處 荒野清水教育基地 荒野親子團的起源 賣牛肉麵或排骨麵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一:荒野「以志工為核心」是什麼意思?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二:百年組織的人才與志工發展策略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三:如何圈粉養粉?如何打動人心?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四:荒野志工與專職的分進合擊 願景基金會來訪系列之五:荒野如何處理不同的意見 PART3 荒野行者的足跡──伙伴、志工與永續社群 為自己取一個自然名 荒野自然名的由來及自然解說員訓練的演進 百年組織基業長青 荒野領航員培訓營行前感想之一:生態保育是場無限賽局的運動 荒野領航員培訓營行前感想之二:崇高的信念與清晰的願景 從環境行動到環境運動 為何拯救荒野,要從拯救荒心做起?──回應山嵐伙伴的提問 悠遊在荒野 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 NGO發展 一切都不曾發生 被看到,就是一種幸福 同一份資料不同解讀 期待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翼下之風 PART4 與自然共生的未來 活動結束之後需要檢討嗎? 尋找知識與體驗之間的平衡 荒野協會為什麼對志工那麼小氣? 互挺的荒野伙伴關係 老荒野同學會 錢與卡片 宜真與阿傑──愛在荒野流動 讀小白鷺的卸任感言有感 繼續玩耍到地老天荒 最初相識時的聲容相貌 我們都是荒野裡不老的精靈 誰共我醉明月 沒有掌聲的生活 你現在還有參加荒野的活動嗎? 不要把追求目標過程碰到的障礙當成目標 一切虔誠終必相遇 後記 來自荒野的召喚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三十年多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在三十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著作有《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3:你好,我好,做公益與世界共好》、《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活得興高采烈》、《迷路原為看花開》、《您撥的電話未開機》、《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讀好冊》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