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作家馬家輝、張家瑜合著的親情散文集。
他們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以及與眾多親友的相處故事,和讀書寫作的心得內容。
自女兒出生之日起的成長軌跡與親子互動片段,父母在女兒不斷成長、轉變過程中的喜悅、煩惱、惶惑和反省,在或輕快或深情的筆端一一呈現。
父母心情熔鑄一體,將溫暖樸素的愛藏在日常歲月中,立體地展現了在孩子成長中,父母如何成為現在的父母。在整個過程中,他們一同經歷了挫敗並獲得成長。滿足、失望,以及笑聲和淚水,促成了他們生命的驚喜與靈魂的更新。
“這個世界會帶領我們走向何處?最重要的是會帶她走到何處?”——張家瑜
“我問她是否快樂,她說比快樂更快樂,她看她的鳳凰花,遙想未來。”——馬家輝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按照自己的節奏開花長大就好。
編輯推薦
馬家輝與張家瑜,是作家,是夫妻,更是深耕社會學領域的學者。這本書是他們在鏡頭之外對家庭與親情的重新思考,他們借女兒的眼睛重新思考世界,重新建構對世界和家庭的認知。
馬家輝語言風趣幽默,張家瑜語言溫情細膩。
他們用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身份記錄一家人的成長。
(1)作為父親:在我們日常印象中完全不同的另一面,憂傷又柔軟
“聽人說過中國的腐乳其實等於外國人的發黴芝士。理論上或許是對的,但在心理上兩者可大有分別,前者給我的是溫暖的感覺,望之即想起童年,想起長輩,想起兄弟姐妹圍坐於小木桌前吃晚飯,搶夾食物的熱鬧與喧嘩;後者則是陌生,遙遠,而且冷凍,如同小女孩沒有兄弟姐妹而永遠只是孤單地坐在夜燈下,獨吃,獨喝,獨自看書。”
(2)作為母親:怎樣直面親子間的永恒困境,找到生活應有的意義
“我喟嘆,我看她愈來愈不順眼,為什麽不似其他孩子那般,用功讀書,準時交功課,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給老師父母看,試著討好這個世界……而她才不理會你,用她那套固執自我的價值觀去和現實抗詰,她是反叛女,她是不能小心輕放任何情緒的暴躁女。”
(3)日常相處:沒有“上位者”的優越心態,視女兒為平等的個體
“盡管後來我傳了手機短信對大女孩道歉,到如今,兩星期了,仍然感到愧疚。”
(4)東亞家庭:情感上共通的覆雜和苦澀
“那作為母親的期望,與遵從世俗價值的我,對峙著作為女兒自主與背離主流的你,不能和解,如那流動在許多母女電影主題中的種種不諒解、不同意、不能親密,暗暗啃噬著我們的愛。”
我們寫字的人,信的總是文字以對抗時間與記憶。
這本書,是緣分起始的關鍵見證,於瑣碎日常的文字痕跡里,讓大家看見也記得,某年某月某時候,我們曾有好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