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前言:你也可以成為柯南!-學習說理的能力 1、登山前的準備——思辨的態度 行前小暖身 一、為什麼章魚哥是藍色的?-保持「善意的理解原則」 二、死的,真的是我爸爸嗎?-使用中性字詞的重要性 三、瞎子摸象-對事情做全面性的考量 四、事出必有因!-追溯與探究事情的原因 五、時代不同了啦!-顧及時代的限制與影響 六、理想國,很不理想!-「同情理解」時代的差異 七、紙上談兵-避免不切實際的空談 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注意現實狀況 九、你在說幹話嗎?-顧及事實的思辨與判斷 2、上山囉!——思辨的方法 探路:了解問題 一、何不食肉糜?-了解問題要問的到底是什麼 二、孔明如何想出空城計?-分析與拆解問題 三、歧路亡羊-扣緊問題思考 四、奧坎剃刀,要剃什麼?-剔除不必要的問題 繞行:換一種問題方式看問題 一、「嚮導」VS「啦啦隊」-藉由比擬,思考問題 二、曹沖如何秤象?-在比擬中,轉化問題 三、撞死五個,還是犧牲一個?-思想實驗中的思辨 四、維根斯坦的甲蟲-了解語言的限制 闢徑:藉由定義,解決問題 一、.失戀,到底發生了哪些事?-學習操作型定義 二、「緣分」到底是什麼?-對事情的過程做具體的描述 三、滑手機也可以是一種閱讀?-重新定義字詞 四、可不可以穿拖鞋上課?-在「關係狀態」中確認意義 爬升: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一、擁核或反核?-看事情的角度 二、佛學修為與缺陷歧視-角度不同,看法就不同 三、部分與整體,何者優先?-尊重差異的思考態度 四、有優點,就會有缺點!-正反意見並列的思考 五、連環船只會有優點嗎?-在差異與對立中,尋找新的可能 六、說到一定要做到嗎?-正反意見並列後的再思考 登頂:揭露問題背後的真實 一、虞君和猴群的思考有什麼問題?-看透事情背後的真相 二、勾踐到底勇不勇敢?-揭露真相,看清事實 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學習消去法,直視問題本身 四、各說各話,有無對錯?-「在不疑處有疑」的思辨精神 觀霧:避免觸犯思考謬誤 一、矛與盾,哪個厲害?-避免自相矛盾的謬誤 二、魔鬼代言人的詰問-論述的一致性 三、過分簡化與過度詮釋-避免斷章取義 四、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避免曲解原意 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避免武斷 六、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以更多考量,避免武斷 七、「圍魏救趙」,真的救了趙嗎?-避免轉移焦點的思考 八、過去也都是這樣做!-轉移焦點的謬誤 九、葉公好龍-分辨「應然」與「實然」的差別 3、山上的風景——思辨的精神 哲學家的後山動物園:一些小叮嚀 一、內格爾的蝙蝠-學習虛心開放的態度 二、芝諾的烏龜-避免理所當然的心態 三、哲學家的貓-將思辨的學習,應用在生活中 四、莊子和惠施的魚-尋求對話與討論的機會 五、戴奧金尼斯的雞-要勇於思考,挑戰權威 六、公孫龍子的馬-要深入探究,不停留於表象 七、培根的蜜蜂-結合觀察與反思,進行思辨活動 八、蘇格拉底的牛虻-養成自我提問的習慣 九、沙特的海狸-勇敢的想像 十、庖丁解牛-一個小小的總結 後記:做自己生命中的哲學家
作者簡介 林偉信 故事人,大學退休哲學教師。 曾任教於花蓮師範學院、花蓮教育大學、東華大學,104學年度獲頒「東華大學終身教學傑出獎」。 曾任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董事,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深耕閱讀」顧問。現任臺灣兒童閱讀學會顧問,聚落書坊文教發展協會顧問。從1983年擔任高雄國語日報語文中心說故事老師開始,對兒童說故事持續至今。 著有《兒童哲學》(與柯倩華合著)、《故事·閱讀與討論—一個「兒童哲學」式的觀點》、《怎麼說都說不聽?—日常教養語彙的哲學分析》、《說故事—方法與實踐》、《什麼!為什麼?—跟大小朋友談哲學》等書。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