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導讀】尋回人之本來面目 自序 【導讀】大應許、大應許的落空與替代方案 幻想的破滅 大應許為何會落空? 從經濟必然性論人的必須改變 災難之外還有別的選擇嗎? 第一部 理解「擁有」與「存在」之間的差異 第一章 初看「擁有」與「存在」 區分「擁有」與「存在」的重要性 以幾首詩為例 慣用語的變化 詞語溯源 存在的哲學概念 擁有與消費 第二章 日常經驗中的「擁有」和「存在」 學習 記憶 交談 閱讀 行使權威 擁有知識與知道 信仰 愛 第三章 《聖經》與愛克哈特著作中關於「擁有」與「存在」的論述 《舊約》聖經 《新約》聖經 愛克哈特(1260~1327) 第二部 分析兩種生命樣態的基本差異 第四章 何謂重擁有生命樣態? 重擁有生命樣態的基礎:貪得無厭的社會 「擁有」的本質 支撐重擁有生命樣態的其他因素 重擁有樣態與肛門性格 禁欲與平等 生命性擁有 第五章 何謂重存在生命樣態? 活躍 主動與被動 幾位哲人談主動與被動 存在即「實在」 不吝給予、分享與犧牲的意願 第六章 透過相對的概念談「擁有」與「存在」 安全感與不安感 團結與對抗 喜樂與快樂 罪與寬恕 對死的恐懼與對生的肯定 當下、過去與未來 第三部分 新人類與新社會 第七章 宗教、性格與社會 社會性格的基礎 社會性格與「宗教」需要 西方世界信奉基督教嗎? 人本主義的抗議 第八章 人類變革的條件與新人類的特徵 新人類 第九章 新社會的特徵 一門新的人之科學 新社會有合理的機會實現嗎?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二十世紀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學者。他擅長以社會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為,試圖以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來改善現代人的處境和精神狀態,同時也是人文主義倫理學的倡導者。 佛洛姆的理論調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綜合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面向,是現代美國心理學研究獲致重大發展的關鍵性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愛的藝術》、《聆聽的藝術》、《存在的藝術》、《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對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建立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大海,大海》、《德國小鎮》、《愛的藝術》、《人類破壞性的剖析》、《聆聽的藝術》、《存在的藝術》、《人心》等(以上皆木馬文化出版)。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