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詩的迴盪,不但喚醒了過去,也將創造存在的未來。」──巴舍拉《空間詩學》 一九五七年馬來亞獨立,不再是英屬殖民地,也不再是南洋過客的暫居之所,而成為一個被期待能擁有公正與公平的政治空間,提供歸屬感的土地──吳岸、原甸、游川、傅承得等詩人先後藉由地景的想像「拼貼馬來西亞」,並對「祖國」定義進行辯證,重新凝視自己生長生活的土地、思索個人的國族與身分認同。 到了六○、七○年代,馬華現代詩大量移植、轉繹臺灣現代詩的現代主義語言、形式、修辭技藝等。一九七三年「天狼星」詩社成立,更是在溫任平的領導下推動著中國意象式的現代詩創作,透過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召喚,彷彿再次認肯了自身中華文化的某種屬性,在馬來半島演繹著文化錯位中詩人的孤寂與悲涼。 八○年代末因游川受到笠詩社詩風的影響,會同了傅承得和方昂等詩人開始以詩去關注政治和公共社會議題,以呈現一種知識分子關懷族群與良知表現。現代詩脫離了私我的領域,而開始介入了國家、社會與族群的問題。九○年代的「動地吟」詩歌朗誦會,更是讓詩以「聲音」的演出形態,連結了族裔共同的情感與文化價值觀,或以想像共同體方式,成為凝聚群體記憶與情感的橋樑。而當「動地吟」逐漸傾斜於秀(show)場表演方式,詩歌創作的意義是否依然存在,便值得討論。 辛金順以詩人之眼,有發揚有批判,深度地評釋馬華現代詩發展的詩學論集,以時代背景為經,詩學理論為緯,交織成一九六○年以來馬華現代詩的創作風貌與美學圖景。 本書特色 ★面對馬來(西)亞時代與政治環境的劇烈變化,現代詩如何回應土地與家國的召喚?詩人又該如何在文化錯位與身分迷失中找尋歸屬?辛金順以詩人之眼,有發揚有批判,深度地評釋馬華現代詩發展的詩學論集,以時代背景為經,詩學理論為緯,交織成一九六○年以來馬華現代詩的創作風貌與美學圖景。 ★本書榮獲2020年海外華文著述獎.學術論文獎.首獎
自序 拼貼「馬來西亞」──馬華詩歌中「地景」的想像與建構 地景的再現──論吳岸詩中砂勞越的地誌書寫 「時代的聲音?」──作為八○年代後馬華「現實詩學」創作的一個省思 擬象與轉繹──論六、七○年代臺灣現代詩對馬華現代詩的影響 告別諸神的黃昏──論李宗舜詩集《笨珍海岸》的日常生活 古典之懷,時間之悼──論雷似痴詩集《尋菊》中的古典想像 死亡,以及一些存在的聲音──論黃遠雄詩選(2008-2014年)的詩作 叩門的回響──讀沙禽詩集《沉思者的叩門》 詩的最初儀式──讀賴殖康詩集《過客書》 同志腔調:詩身/聲獻技──論黃龍坤詩集《小三》 詩情如水,笑色如花──論張永修詩集《給現代寫詩》 光在詞語中安居──現代詩的詩意探尋 發表與刊登出處
作者簡介 辛金順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教於中正大學和南華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著有:《國語》、《軌道上奔馳的時光》、《島。行走之詩》、《注音》、《時光》、《詩/畫:對話》、《說話》、《拼貼:馬來西亞》等十五部詩集;《光陰走過的南方》、《月光照不回的路》、《私密語》、《家國之幻》等六本散文集;《知識份子的存在與荒謬──錢鍾書小說的主題思想》、《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等四本學術論文專著;主編《時代、典律、本土性:馬華現代詩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和《馬華截句選》等六部。 曾獲周夢蝶新詩獎首獎、中國時報新詩首獎、馬來西亞花蹤文學獎新詩首獎、臺灣創世紀現代詩獎、新加坡方修文學獎新詩和散文首獎、馬來西亞海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特優獎、臺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和散文優選獎、梁實秋散文特優獎、全球星雲文學獎新詩獎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