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經典聯聯看【第六輯】:50種跨時代經典名家導讀, 城邦阅读花园 - 马来西亚最大网路书店
 
首页 3天快送 台湾图书 香港图书 中国简体 马新简体 生活品味 休闲娱乐 文具手作 电子书 漫画馆
 

预购商品

看看更多

电子书

特别推荐

22.06.2020搶先預購_SIDE BANNER
天人共振音乐 SIDE
《河流》身心靈療癒.誌
12.2024 馬來西亞音樂專輯_Side Banner
05.2024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課程_side banner
新书排行
畅销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看更多
 

【电子书】經典聯聯看【第六輯】:50種跨時代經典名家導讀

       
 
ISBN E9789570875775
定价 NT149
售价 RM23.10
作者 聯經出版數位出版部
出版社 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 2024-12-26
库存量 有库存
此商品为电子书,订单确认收到后将发送兑换码至电子信箱。
  电子书试读

本书为流动版面EPUB格式,适合用 mooInk、手机、平板及电脑阅读(无法在其他阅读器上阅读),不能下载及打印。需登录第三方网站readmoo.com兑换及阅读。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聯經 50 週年特別企劃,50 種跨時代經典說書計畫 ★★
超過40位重量級領讀人,引你重返經典回應當下的疑問

 

★★ 聯經 50 週年特別企劃,50 種跨時代經典說書計畫 ★★
超過40位重量級領讀人,引你重返經典回應當下的疑問

  成立於1974年的聯經出版,今年迎接創社五十週年,特別規劃「經典聯聯看」Podcast說書節目,由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副總編輯陳逸華共同主持,精選五十年來,具代表性的五十種作品,每集節目邀請專業領讀人,對談一部跨時代的經典,分享他們與書相遇的時刻、作品的跨時代意義、讀者可以如何閱讀。

  聯經 50 經典分成文學、歷史、思想三大類,涵蓋翻譯作品與中文創作,從柏拉圖、康德到馬克思;從莎士比亞、普魯斯特到康拉德;從錢穆、余英時到林毓生;從龍瑛宗、高陽到高行健。這些作品出版至今,不斷再版、也不斷被閱讀。在每一個時代裡,都佔有重要位置,給予讀者一種思考,對他當下的疑問,提供解答、參考,或者產生一種辯論、對話。

  第六輯收錄第26集至第30集內容,將節目完整內容編輯成文字,推出E-only原生電子書版。特別收錄名家選讀重要段落,以及3000字試讀內容,邀請不同世代的讀者重返經典。

  EP26:《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領讀人:汪榮祖、主持人:涂豐恩
  蕭公權教授代表作《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研究19世紀時期清王朝統治中國鄉村的政治社會體系。他廣蒐大量地方誌,參考上千本文獻,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探討清王朝對鄉村政治統治體系的設置、理論和實際運作情況。
  本書不僅對政治思想有深遠影響,還意外成為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西方學者在研究鄉村文化時,運用司法審判等資料揭示農民的生活、思想和宇宙觀,與其鄉村研究相呼應。書中主要依賴官方材料描繪鄉村,現代學者則從農民口供、審判記錄等非傳統來源中,補足了這一空白,使《中國鄉村》成為研究中國基層社會、生活方式的重要起點,對跨領域研究提供啟示。

  EP27:《思想與人物》,領讀人:錢永祥、主持人:林載爵
  林毓生教授是臺灣第一批留學生,後在美教學、定居。1975年回台後開始撰寫一系列專題文章,對當時思想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代表作品《思想與人物》一書,探討了中國實現多元化自由主義的困難,並深入剖析人文、理性、自由與權威等核心概念,至今仍深具啟發性,為理解中國當代思想提供了豐富的視角與反思。
  強調「創造性轉化」,這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嚴肅思考。他認為,進行思想或行動時,必須擁有深厚的思想資源,而這些背景知識來源於對西方經典的深入閱讀與理解,提醒臺灣年輕知識分子重視經典閱讀。他特別關注1980年代臺灣開放選舉後新一代政治行動者的崛起,提出政治人物應具備三大特質:熱情、責任感和冷靜的判斷力。深受韋伯《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思想的啟發,認為政治人物需對理想與現實有清晰認識,並為其行為後果負責。

  EP28:《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領讀人:錢永祥、主持人:林載爵
  在1980年代,張灝教授「幽暗意識」概念提出後,引起學界廣泛爭論。所稱幽暗意識是指人性與宇宙之間存在根深蒂固黑暗的一面,因此世界有其缺陷註定難以圓滿。而人類的生命中種種醜惡與遺憾,亦非僅靠道德修養就能完全消除。這不表示我們應放棄道德追求或讓邪惡力量接管世界,而是需要理解善與惡共存於人性中。我們仍有可能抑制黑暗勢力,追求較好的公共生活,取決於制度能否有效約束人性本惡的趨勢。這個概念,對1980年代臺灣社會普遍相信人性為善的儒家思想,產生很大的衝擊。
  《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一書系統性論析中國傳統文化為何不能開出民主憲政的道路,透過辨析分別代表儒家文化的「超越意識」與西方對人性之惡警醒的「幽暗意識」,談論傳統儒家主流思想對於民主政治發展的合理與不足。此一理論開啟了我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全新視角,對各領域的研究者都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EP29:《明清社會史論》,領讀人:徐泓、主持人:涂豐恩
  何炳棣教授是中國史研究的重量級學者,堅持以大範圍的研究主題與國際學界對話。他的研究著重於探討中國歷史的大題目,更堅持使用英文撰寫,為了西方學者了解中國研究的成果。早期,他研究中國人口增長、農業發展等議題,挑戰「中國缺乏資本主義精神」的觀點,後以跨學科方法,借助社會科學研究中國社會流動問題,與歐美學者展開深度對話,展示了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舞台上的獨立見解。
  《明清社會史論》大量運用附有三代履歷的科舉各試榜單史料,以社會科學方法驗證及探索明清以來中國社會組成及階層流動。挑戰了「中國封建社會階級固化」的觀點,證明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為平民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此研究強調,中國社會的流動性不僅體現在向上流動,還包含向下流動,形成了「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從而維持社會結構的平衡。

  EP30:《國史探微》,領讀人:劉龍心、主持人:涂豐恩 
  楊聯陞先生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享有「漢學警察」之稱,其代表作《國史探微》,收錄十四篇主題論文及一篇附錄,所選題材新穎獨特,包含世界秩序、朝代更替、社會地方政制,以至作息時間、歷史上的女主、人質等前人鮮少探討的議題。其研究方法精微縝密,為研究中國史者開啟新視野、新途徑。
  選擇許多既生活化又富深遠意義的主題切入,如帝制中國的作息時間表、女性領袖、公共工程等,這些主題在傳統歷史學中少有觸及。透過文章反思帝制時期的中國是否已有現代理性思維的萌芽,探討中國傳統社會中的現代性。他的研究不僅限於政治和經濟,更關注社會層面的運作,旨在展現中國歷史中蘊含的理性制度,並試圖將其與西方世界接軌。這些觀點也促使後來的讀者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本書特色


- 50種經典作品:文學、歷史、思想三大類,涵蓋翻譯作品與中文創作。
- 40位名家領讀:由各領域專家、學者、作者,專業解讀經典。
- 4位主題人專業提問:由聯經出版發行人、總編輯、副總編輯,《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共同主持。
- 經典精讀與試讀:由領讀人精選300-500字重要段落精讀,另選3000字試讀內容。
- 有聲內容同步聽:各集內容另附有聲內容,可同步至《經典聯聯看》Podcast頻道線上收聽。



【節目主持人】

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曾任《歷史月刊》總編輯,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擔任台北書展基金會董事長期間因在台推廣法國文學並促進台法之間的文化交流,受法國政府頒贈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的騎士勳位。獲得金石堂書店年度出版風雲人物(2010),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2012)。
研究專長以日據時期臺灣文學與中、西近代思想史為主。在出版領域,致力於人文與社會科學圖書,將出版作為開展視野與國際文化合作的窗口,推動彼此文化及思想的交流。近年來致力於東亞出版圈的聯繫與交流,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冲繩等六地出版人共組「東亞出版人會議」(East Asia Publishers Conference),展開交流與合作計畫。

王聰威
小說家,一九七二年生,臺大哲學系、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畢業。曾獲巫永福文學獎、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法蘭克福國際書展選書、台北國際書展大獎決選、臺灣文學金典獎入圍、宗教文學獎、臺灣文學獎、打狗文學獎、棒球小說獎等。
雜誌人,現任《聯合文學》雜誌事業群副總經理兼總編輯。曾任台灣《明報周刊》副總編輯、marie claire執行副總編輯、FHM副總編輯。《聯合文學》雜誌在其主導的改版後,於二○一六年首次榮獲金鼎獎年度雜誌大獎與最佳人文藝術類雜誌獎,二○一七年榮獲金鼎獎「雜誌類個人獎:設計獎」(視覺設計指導陳怡絜)。
著有長篇小說《生之靜物》(日文版《ここにいる》)、《師身》、《戀人曾經飛過》、《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中短篇小說集《複島》、《稍縱即逝的印象》,散文故事集、《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編輯樣》、《作家日常》、《中山北路行七擺》、《台北不在場證明事件簿》,詩集《微小記號》等。

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故事 StoryStudio 創辦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歷史所。2014年創立「故事 StoryStudio」網站,曾任職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著有《大人的日本史》、《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等。

陳逸華
聯經出版副總編輯。曾任九歌出版社編輯、總書記二手書店店長。嗜書者,過去曾於舊書店服務。曾任台灣首場「舊書珍品鑑定會」鑑定者、台北文學季文學書塾系列講座講者等。執編書籍曾獲Openbook好書獎、台北書展大獎、香港書獎、金鼎獎等。


【經典領讀人】

汪榮祖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1971),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歷史系執教31年,獲榮退教授銜(Professor Emeritus)。曾獲美國維吉尼亞州社會科學院傑出學者榮譽(1993),全美研究型圖書館2001年年度傑出學術著作獎。2003年之後的16年間,先後在海峽兩岸任教。主要學術著作有英文專書A Paradise Lost, the Imperial Garden Yuanming Yuan、Beyond Confucian China: the Rival Discourses of Kang Youwei and Zhang Binglin 等5種,中文專書有《史家陳寅恪傳》、《史傳通說》、《史學九章》、《詩情史意》等17 種,中英文論文100 餘篇、書評40 餘篇。

錢永祥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兼任研究員,並擔任《思想》總編輯。研讀政治哲學、近代思想史,以及道德哲學和動物倫理學。近年來關注情感在政治哲學裡應有的角色,另外也回溯中國革命裡的「同路人」,尋找一種獨立左翼的倫理氣質。著有《縱欲與虛無之上》、《動情的理性》,翻譯過韋伯的兩篇「志業」演講、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等書。

徐泓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榮譽教授。1943年12月25日生,福建建陽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文學士、文學碩士及國家文學博士,現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廈門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藝術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香港科技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部創部部長及人文社科院署理院長,國立暨大歷史學系創系主任、教務長及代理校長,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座教授,中國明代研究會理事長,中研院史語所學術委員,中華奉元學會創會理事長。已發表明清鹽業、社會風氣、史學史,明代婚姻與家庭及國內大移民與城市,清代臺灣自然災害等論著九十餘種、會議論文一百二十餘篇,學術評論三十餘篇與歷史普及讀物三十餘篇,近著有《聖明極盛之世?:明清社會史論集》、何炳棣著,徐泓譯注《明清社會史論》、《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新清史」論爭:從何炳棣、羅友枝論戰說起〉、〈「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範式與明清經濟史研究〉、〈明朝國號「大明」的緣由及意義〉及〈龍德而隱: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老師〉等。

劉龍心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荷蘭萊頓大學現代東亞研究中心(Modern East Asia Research Centre, Leiden University)、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訪問學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知識史、學術思想史。著有:《知識生產與傳播:近代中國史學的轉型》、《學術與制度:學科體制與現代中國史學的建立》,〈王權釋放與近代空間生產──20世紀初的調查旅行〉、〈地志書寫與家國想像──民初《大中華地理志》的地方與國家認同〉等專書、期刊論文多篇。

 

目錄列表:

Navigation

      封面
      書名頁
      【節目主持人】
      【經典領讀人】
      【目次】
      【EP26】《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深刻剖析清王朝鄉村變遷,蕭公權思想永照史學
      【EP27】《思想與人物》——以思想點燃狂飆年代的興趣,承載了永恆對自由的追尋
      【EP28】《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只有真正認識到人性的有限,才能照明現代民主困局的前路
      【EP29】《明清社會史論》——秉持治學的使命感,將中國社會研究推向世界
      【EP30】《國史探微》——以生活趣味的主題研究,呈現史學家的時代關懷
      版權頁
      封底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关于城邦 | 隐私权政策 | 购物指南 | 便利付款 | 商品寄送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专线:+603-9056 3833      电邮:services@cite.my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am – 5:30pm (假日除外)
Copyright © 2025 Cite (M) Sdn Bhd (458372-U).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