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 城邦阅读花园 - 马来西亚最大网路书店
 
首页 3天快送 台湾图书 香港图书 中国简体 马新简体 生活品味 休闲娱乐 文具手作 电子书 漫画馆
 

预购商品

看看更多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22.06.2020搶先預購_SIDE BANNER
天人共振音乐 SIDE
《河流》身心靈療癒.誌
12.2024 馬來西亞音樂專輯_Side Banner
05.2024 漢方芳療經絡健康管理師課程_side banner
新书排行
畅销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看更多
 

在東亞跨界流離的人生:老兵的臺灣史

       
 
ISBN 9786263107960
定价 NT499
售价 RM78.00
优惠价 RM67.08 *
作者 林玉茹,許蕙玟,許仟慈,楊雅蓉,郭立媛,許雅玲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25-01-19
装订 平裝. 單色印刷. 352 页. 14.8.
库存量 上市後立即出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6.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普通空运暂不開放下訂服務。
空运直达暂不開放下訂服務。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内容试阅
  • 作者简介
     
 

一生軍旅,為誰而戰?
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大時代刻骨銘心的動盪與傷痕

如何理解被歷史波瀾翻動的底層;
為何不論藍綠都不重視老兵這段歷史?

從1937年的中日戰爭、二戰、國共內戰,到1960年代在東亞的各個戰場……
從臺灣到南洋、從中國到世界;不管是臺籍日本兵,或是來自中國的老兵,都曾在戰爭中與臺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連;而那些戰爭的殘酷與警剔,引領我們思考——為何人類不斷重蹈覆轍,為何人性一再跌入相同的困境?

本書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省思那一段臺灣與老兵的時代歷史。


2022年2月烏俄戰爭爆發,世界局勢陷入動盪,摧毀無數家園及生命;2025年8月,我們更將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80年……

戰爭的殘暴,在二十世紀已然上演多次,由血、汗、淚及生命交織的每個戰場,留下無法挽回的遺憾和悲慘的歷史記憶。本書即在這一背景下,透過四部在臺灣生存或有聯結的老兵故事,讓世人明白,戰爭下沒有贏家,特別是那群在歷史波瀾下主動或被動加入戰場的底層老兵,共同遭遇亂世的愚弄,戰爭對他們及家人所造成的傷害,一生難以抹滅。我們更應記取教訓,永遠唾棄和譴責無端引起的侵略戰爭。


◎特別推薦
吳宜蓉(歷史教師/作家)
李文成(故事方成式)
李君山(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
孫介珩(《聽海湧》導演)
張弘毅(臺灣大眾史學協會理事長)
張茂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退休、前大考中心主任)
陳文松(成大歷史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臺灣歷史學會理事長)
陳柏棕(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
蕭宇辰(臺灣吧執行長)
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序)


◎關於本書

在位階嚴明的日軍軍隊當中,軍夫的地位極為低微,甚至不如軍馬、軍犬;
你知道經典歌曲〈雨夜花〉還有個名字是〈榮譽的軍夫〉,而〈月夜愁〉又曾經被稱為是〈軍夫之妻〉……

本書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教授策畫主編,邀集經過歷史學研究所專業訓練並有寫作經驗的年輕作者,從嚴謹的史料查找、到二手研究成果的爬梳,以平易好讀的文字,書寫鮮為人知的老兵故事及戰爭下的生活;全書除了跨族群老兵,更讓我們看到不同於大敍事下的戰爭故事。那些不知名的平民百姓,如何被迫走入國際的霸權爭鬥中,離鄉背井,走向生死未知的命運。

書中所寫的老兵,主要包括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至1960年代在東亞各戰場顛沛流離,最後來到或回到臺灣的軍人,少數則是在中華民國政府遙控或連繫下,最後不得不留在「異域」生活的。

這些老兵,從務農的平民百姓,到知識分子、僧侶、神父、原住民、女兵、醫護……例如曾以南洋戰場經驗寫下著名小說《獵女犯》的作者陳千武;國共內戰時期曾穿上軍服當兵的聖嚴法師;被塑造為「反共義士」、反共抗俄宣傳列車最重要的明星陳永華;持續為參與國共內戰無法返臺的老兵發聲、最後更不惜自焚才促成「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誕生的許昭榮;二戰時擔任戰俘監視員、影集《聽海湧》創作的原型人物柯景星……

他們有的是被日本殖民帝國動員,而到中國、東南亞參戰的軍夫、軍屬及軍人;有的是從中國或東南亞隨國民黨政府播遷到臺灣的國軍。他們的身分又因為征戰勝敗後的不同際遇而戲劇性地轉換,有時是日本軍、有時是共產黨軍(共軍)、有時是中華民國的國軍。身分的流動,讓這群生在戰爭亂世時代的青年遭遇許多生命的嚴苛考驗。


全書共分四部:

◎第一部「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戰場」娓娓道來臺籍日本兵在中國戰場的故事。
臺籍日本兵在日本殖民政府勸誘下,前往中國戰場擔任軍夫,原本只要負責搬運補給到前線,卻被送到最險峻的戰區,以至於不少人從此踏上不歸路,魂斷異鄉。安平十二軍夫墓正是歷史鐵證,也是最悲傷的故事。

而以「臺灣農業義勇團」應召前往中國的臺灣青年,他們依靠農業專長,在戰場扮演「鐵鍬勇士」的角色,努力開闢農田、種植蔬菜,為衝鋒陷陣的士兵補給醃製菜類。

中日戰爭時期,有將近二萬名的臺灣人前往海南島修理設備、建造鐵路、調查瘧疾;其中也不乏有女性的身影,作為看護婦投身戰場後勤。

戰後的臺籍日本兵在國際冷戰局勢下,不僅返臺之路艱辛,更因戰局丕變下多重身分的轉換,而不斷上演時代荒謬劇。


◎第二部「前進南洋的臺籍日本兵」敘述臺籍日本兵在南洋戰場以及戰後戰犯審判的經歷。
前往南洋的臺籍日本兵,他們因受到殖民國家教化和徹底動員,在志願或非自願的情況下踏上南洋戰場。一開始是軍夫角色,主要從事軍事建設、軍需作物耕種及雜務等後援補給工作,然而,隨著前線戰況吃緊,戰力不足,日軍開始將這些軍夫編成特別教育隊,而被迫成為持槍的士兵。

為了補充南洋戰力,一群適應叢林與高山的原住民族(高砂族),被徵召前往菲律賓巴丹島作戰,協助日軍打贏美國軍隊,這些「高砂義勇隊」之後多次前往新幾內亞和摩羅泰島等地作戰,甚至被迫以「玉碎」換取雷伊泰灣海戰的勝利,導致傷亡慘重。

有些前往南洋擔任戰俘監視員的臺灣人,則承受二戰結束後最不堪的待遇和冤屈。只是低階且非正規軍的他們,戰時在日本軍官命令之下,不得不虐待或殺害俘虜,戰後卻受到軍事法庭審判,竟然成為戰犯,甚至魂斷異鄉……


◎第三部「來到臺灣的中國老兵」歷數中華民國政府的軍隊如何播遷來臺以及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故事。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不少中國的熱血青年、游擊散兵、難民及失業青年,紛紛投入從軍救國的行列。然而,隨著戰事日益緊張,兵力不足越來越嚴重,為補充兵員,政府以「抽壯丁」方式強制向農村徵兵,卻造成逃兵或冒名頂替現象層出不窮。在國軍和共軍相互強拉壯丁上戰場之下,有許多非自願當兵的人,被迫穿上軍服,從此離開家園和摯愛親人,成為大時代的犧牲者。

也有一批受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愛國口號的震撼,進而響應的青年軍自願從軍。其中女青年大隊受到萬千矚目,由孫立人將軍在臺灣設立訓練基地,她們不讓鬚眉,發揮前線救護與後勤力量。

一九四九年國軍在中國戰場一再失利,港口碼頭擠滿逃難的軍民,掀起臺灣史上最大一批的移民潮。撤離來臺的軍民由政府安置在臺灣各地展開艱困的新生活。一九五○年代退輔會輔導退除役官兵的就業與安置問題,他們興建橫貫公路、在山地或河灘地艱辛開闢農場……這群從中國撤退來臺的老兵,一方面迫於時勢,在各種情況下被迫或志願再度走上戰場;另一方面來臺過程倍極艱辛,抵臺後又面臨多重的現實問題,戰爭的災難,而為他們鑄下一頁頁獨特的生命史。


◎第四部「流離在外的中國老兵」書寫較不為人知,離散在香港、越南及韓國等東亞各地中國老兵的故事。
與歷經萬難渡臺的軍民相比,有一群中華民國軍民卻終其一生像失根的浮萍,成為被戰爭遺忘的棄民;或者輾轉流離多年,好不容易回歸中華民國政府所在的臺灣;甚至他鄉變故鄉,由戰爭難民到定居他國,這是位於香港調景嶺、越南富國島及南越海燕特區中國的軍民共同寫照。

因國共內戰波及下,轉進香港的中國軍民,備受英國政府猜忌,也造成當地不小的社會問題,只好暫時將難民安置於調景嶺。他們原以為可順利由中華民國政府引渡回臺,卻在國民黨政府的政治戰略考量下,調景嶺成為在香港的反共據點。

而黃杰將軍率領的國軍第一軍團,在一九四九年底逃入越南。但由於法國、美國及中華民國三方在冷戰局勢下,各有不同軍事考量,導致留越國軍長期滯留越南。同一時期,阮樂化神父出自於為自己和鄉親建立據點,在國共內戰下逃至越南,之後因越共勢力蔓延,法國亦無協助難民的意願,他們一路往南,最後自組軍事組織抵抗共產黨。

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被中共派至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其實他們多數曾經是國民黨軍人,卻因在國共內戰下被動員,不得不於國、共兩個陣營中流轉。這批人之後輾轉來臺後,卻因有共軍的經歷,為臺灣政府所猜忌,因而被監視,甚至牽連入獄。我們再次看到,從二次世界大戰到國共內戰下,受到戰火波及而流離失所的中華民國政府的軍民,受到國際冷戰局勢的衝擊,如國際棄兒般浪跡東亞,卻仍極力尋找沒有戰爭的家園、可歌可泣的歷程。


曾經血淚斑斑的歷史被湮沒於文獻裡,那些留有姓名或者失去姓名的老兵,如今被珍貴地記錄於本書中。本書希望透過這四部故事,呈現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和1960年以前世界冷戰局勢下的臺灣老兵歷史。

讓我們記取和反省大時代的刻痕,記取戰爭災難的教訓。


◎延伸閱讀

本書除了有老兵與時代的歷史故事,有些篇末,也會延伸書寫相關的重點概念或物件文化,映襯當時與老兵有關的生活或時代背景。


千人針
千人針,始於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即在一塊白色或黃色的棉布上,女性們以紅線,一人繡一針,並縫出一千個針結。期望透過一千人的祈願,讓持有者可以武運昌隆,並渡過戰場上的危機與砲火,平安歸來。由愛國婦人會的成員所製作,將其綁在額頭上,可以增加在戰場上的勇氣,亦可作為護身符。

慰問袋
昔時為了鼓舞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們,讓他們在戰火紛飛中有片刻的心靈慰藉,由愛國婦人會為核心,還有在鄉軍人會、桔梗俱樂部等後援團體一同從募集資金到手工縫製慰問袋,同時也由愛國婦人會各地支部的會員起頭,帶領婦女們縫製慰問袋,而鄰近學校的女學生,甚至小學生們也都加入製作慰問袋的行列。慰問袋裡到底要放什麼呢?到底要送什麼東西才會讓前線的士兵們感到開心呢?考慮到士兵們在南洋戰區,面臨著炎熱天氣和食物保存的困難,選擇一些不易腐敗的乾燥點心、罐頭為第一首選,為了讓士兵們在寂寥苦悶的日子有些慰藉,還會放入新聞雜誌以及從各地蒐集而來的美女照片,讓士兵們暫時忘卻戰爭的艱苦,排解鬱悶情緒。而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他們能感受到來自家鄉深厚的情感和祝福,婦女們製作背心、襪子,以及虔心向神佛求來的護身符等,還有女學生們一心一意寫下的慰問信、孩童們畫的畫,這些物品的價值雖然都不高,可是卻滿懷著對前線士兵們的無限敬意與關切,曾經也有貧窮的少女,她沒有錢可以購買精美的慰問品放入袋中,只能將她僅有最珍愛的娃娃還有一封手寫信放入其中,這份簡單而真摯的心意,讓前線的士兵深受感動熱淚盈眶。高雄州的高砂族青年們,利用當地盛產的月桃葉製作出煙草,還有其他自山上摘取的材料製作成其他精美的手工藝品,還有慰問畫、慰問文以及拍攝他們生活樣態的照片放入慰問袋中送到前線。手作的誠心,還有親筆寫下的心意,這些來自遙遠家鄉的心靈支持是最好的禮物。
 

 
     
     
     

客服公告

1.
2.
3.
看看更多
17.01.2025 三天快送促销_Side Banner
02.01.2025 煥然一心,迎新年_Side Banner
12.2024 夢裡尋光 滿額抽獎 得獎名單_Side Banner
01.2025 藝術家張晉峰_Side Banner
2025 有你就甜無糖年餅_Side Banner
19.01.2025 2025年運勢大破解 分享會_Side Banner
15.02.2025 平和歸零,從心開始:禪繞與零極限分享會 [第23場]_Side Banner

热门活动

10.2024 城邦推出APP_Side Banner
城邦現金禮券_side banner
城邦阅读花园粉丝团
城邦Telegram
閱讀城邦
城邦選物Cite Selection

订阅电子报

     

关于城邦  |  隐私权政策  |  购物指南  |  便利付款  |  商品寄送  |  售后服务  |  联系我们
客服专线:+603-9056 3833      电邮:services@cite.my
网购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am – 5:30pm (假日除外)
门市营业时间:11:00am - 7:00pm(公共假期适逢周一至周五为休店日,若逢周六日则照常营业)

Copyright © 2025 Cite (M) Sdn Bhd (458372-U).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