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植物是在我們人類誕生之前就在地球上生存了10億年的前輩。當人類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改變著植物的形態、分佈和數量時,植物也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人類走向定居、參與著人類文明的塑造。 本書以植物進化史為主軸,在介紹100多種植物的科普故事中,用超過200幅高清的珍貴歷史圖片,直觀呈現了植物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脈絡。植物在等待人類的10億年中都發生了什麼?植物又是如何在20萬年中幫人類走向定居的?植物如何參與了人類的生產和飲食,又帶給了人類哪些醫藥饋贈和藝術靈感?這是一本專業、美麗、深情的人文科普,讓我們在閱讀植物與人類衣食住行的故事中,感受到進化的浪漫,建立起清晰的世界歷史框架。
前言 由植物開啟時光之旅 第1章 植物等待人類的10億年(人類誕生之前) 苔蘚和蕨類:仍生活在當今森林的早期植物 裸子植物:隨風繁衍形成的針葉林 蘇鐵和銀杏:保存著遠古記憶的活化石 森林、草原和荒原:靜待人類出現的生物群系 探尋植物的蹤跡 很久以前,巴黎和倫敦曾經都是叢林 第2章 植物幫人類走向定居的20萬年(農耕文明之前) 種子和雜草:人類食用的林中植物 歷經滄海桑田的日本群島遠古時代的森林 橡子:人類開始加工野生植物 藜和栗:人類挑選和培育的雜草 來自照葉林的水果:對森林的饋贈進行栽培 漆樹:人類發現了天然樹脂和塗料 水與火的使用:改變了人類與植物的關係 探尋植物的蹤跡 在稻子體內製造的微小的寶石 第3章 發現糧食作物,傳播飲食文化(農耕文明時期) 麥:地中海文明的支柱 大麥:世界上最早被馴化的作物 小麥:世界文明的堅強後盾 黑麥:成功取代穀物的次生作物 稻:讓亞洲擺脫饑餓的作物 野生稻:曾經是頑固過頭的雜草 旱稻、水稻和蕎麥:古代科學技術的傳播 探尋植物的蹤跡 蕎麥起源於西伯利亞還是中國 “新舊大陸”的草木:為人類提供大塊澱粉 薯蕷、芋頭和香蕉:來自歐洲人嚮往的熱帶樂園 木薯、馬鈴薯等:來自美洲大陸的饋贈 番薯:在史前就漂洋過海的植物 探訪植物疾病 從祈求禱告到查明植物疾病的真相 豆科植物:地球上最繁榮的植物家族之一 各種豆子:讓土地和餐桌都變得富饒 大豆:一直養育著中華大地 豆的紮根:豆科植物多樣化的秘密 植物的營養學 以玉米為例探討穀物與營養的均衡 第4章 植物的神奇功效(大航海時代之前) 藥用植物:早期的藥用樹木和果實 葡萄:製造通向神明的飲料 柳樹:天然的阿司匹林 柑橘屬和薔薇科水果:來自水果天堂 海棗:美索不達米亞人栽培的果實 象徵吉祥與美的植物:聖樹和薔薇 月桂樹:太陽神阿波羅的聖樹 薔薇:從餐邊食物到神明供物 木樨欖:被和平女神與勝利女神選中的樹木 柏木:因長壽而被當作永生的象徵 樹木與人的相關性 從作為征服對象的原生林到培育木材的人工林 樹木與人的相關性 被守護至今的巨樹與獨自存活至今的巨樹 第5章 植物被植物獵人帶到世界各地(大航海時代與工業革命時期) 植物獵人:帶動了世界和經濟運轉 鬱金香:世界上首次泡沫經濟的主角 蘭花:貴族身份的象徵 茶:英國為之發動了“鴉片戰爭” 煙草、咖啡和香辛料:刺激人類感官的植物 番紅花:從古至今的安神魔力 煙草:“新舊大陸”的邂逅和交易 罌粟、大麻和古柯樹:從混亂到清醒 植物中的生物鹼:大帛斑蝶的熱帶智慧 形成咖啡館文化的咖啡、可可和香莢蘭 其他蔬菜和香辛料:工業革命前仍被當作藥物 通過胡椒看周遊世界的香辛料的宿命 環遊世界並改變了世界的蔬菜 番茄和辣椒:把東西兩個半島染得通紅 以日本為例:本土蔬菜和外來蔬菜 植物熱潮:近代植物學的發展 園藝熱、植物園熱和栽培熱 橙和王蓮:歐洲人栽培的溫室植物 棕櫚:歐洲人建立大型溫室栽培的植物 棉花等植物:從土地上收穫的“羊毛” 歐洲花園裡的東方草木之美 山茶:率先將春天送到歐洲 繡球和睡蓮:印象畫派的主角 牽牛與百合:底層百姓喜愛的花卉 第6章 植物在縮小的世界中膨脹(工業革命之後) 透過咖啡看種植園的時代 人類世的問題 單一種植引發的現代病害大流行 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種植園變化 替代能源作物正在重新定義耕地 結語 植物與人類的未來 可持續的生物資源 海草和藻類可以成為替代能源 光合作用的生物製造動物蛋白 用植物生物量生產酵母蛋白質 利用微生物生產新的家畜飼料 轉基因與基因組編輯 轉基因作物增加了可以耕作的土地 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加速新植物的誕生 在沒有重力的太空和海洋中栽培植物 可以成長的植物型機器人與細胞大小的微型機器人 如果可以實現人工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就可以成為利用資源 後記 人類開拓未來的線索 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
河野智謙,知名環境學家、植物神經生物學家。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環境生命工程系教授、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國際光合作用產業化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光量子工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史與歷史博物館受託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訪問學者、佛羅倫薩大學國際植物神經生物學實驗室北九州研究中心主任、巴黎西岱大學跨學科能源研究所國際成員、日法科學史資料中心主任。專攻生物的光響應、環境響應、光合作用,及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數理生物學、植物學史等領域。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