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微觀植物,宏觀人與自然
草枝、葉片、花蕊、果實,每一個部位都是獨特珍貴的存在。
植物,其實並不仙氣,舉凡食衣住行都看得見它「入世」的痕跡,本書也以此作為自然書寫的切入點。
從這些人類與草葉互動的故事中,帶讀者進入一個私密又大眾的「小」世界,開啟植物的五感療癒之旅。 微觀植物,宏觀人與自然
草枝、葉片、花蕊、果實,每一個部位都是獨特珍貴的存在。
植物,其實並不仙氣,舉凡食衣住行都看得見它「入世」的痕跡,本書也以此作為自然書寫的切入點。
從這些人類與草葉互動的故事中,帶讀者進入一個私密又大眾的「小」世界,開啟植物的五感療癒之旅。
草葉集成的十五個探問,帶你進入植物的異想世界~
*苔蘚,一種安靜的植物,喚醒人類的視聽覺知。泥盆紀時代從水裡爬出來,成為地球第一株陸生植物,三億五千萬年後,如何低調靜默地守護人類星球?
*二○○三年SARS期間,大眾搶購金銀花、板藍根,二○○九年H1N1、近年COVID-19的蔓延,民眾也開始熟悉起魚腥草、薄荷、紫蘇、桑葉……。
青草,如何變身成為救命藥方?
*自然帶來療癒,五感密不可分,其中87%來自視覺,7%靠聽覺,觸覺占了3%,嗅覺、味覺各居2%、1%,而當香味結合了觸覺,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了讓鳳頭蒼鷹雛鳥順利離巢,原本分秒必爭的工程單位,選擇停工耐心等待十天,當幼鳥順利起飛的那一刻,每位參與者的心裡彷彿被通上了一道溫暖的電流。
*看似灰撲撲的城市裡,人與自然曾經劃界,然而在植物織下的生態綠網裡,我們隱約感受到,每一種生靈的存在,都與人類有著微妙的脣齒相依。
作者簡介
潘美玲
三年的植物採訪書寫,從一介「植盲」,慢慢開啟生態之眼,真實地感受到自然花草帶來的幸運,通電般的,只能意會,無法言喻。
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曾獲金鼎獎最佳專題報導、雜誌及專書主編獎、金輪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等獎項。著有《中歐金三角》、《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里山根經濟》(合著)、《籽・木・林・森――台灣森林錄》等書。
董景生
台灣大學昆蟲學博士,是作家、昆蟲與植物學家,亦是民族植物學研究與民族植物記錄者。現職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生態組組研究員,積極投入「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保育原生植物。專注於昆蟲與植物的關係――蟲癭研究,為《癭臺灣――蟲癭指南》作者之一。
攝影者簡介
劉子正
美國雪城大學藝術攝影創作碩士。作品【八八水災後】獲2010年首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金浪獎」年度最佳照片獎,【問天:與自然共生】獲2010年吳舜文專題新聞攝影獎。【兩岸流動】獲2014年卓越新聞獎平面類新聞攝影獎及「金浪獎」年度最佳照片獎。【真食餐桌】獲2016年金鼎獎雜誌類最佳攝影獎、2017年社會光明面獎平面新聞攝影獎。【人樹之間】入圍2019年吳舜文專題新聞攝影獎、獲2020年金鼎獎雜誌類攝影獎。2021年〈在日月潭裡拍婚紗的新人〉獲卓越新聞獎單張新聞攝影獎。
安培淂
義大利出生,旅遊過上百個國家,定居台灣至今超過二十年;現任《經典》雜誌攝影召集人。攝影作品多次入圍國內外獎項,並曾獲2006年SOPA亞洲卓越編輯獎、2011年金鼎獎「雜誌個人獎」最佳雜誌攝影,以及2012年吳舜文專題新聞攝影獎。更以2021年【出神入話】、2024年【台灣製造的老人護理】專題榮獲第四十五屆和第四十八屆金鼎獎雜誌類攝最佳影獎。
目錄列表:目錄 封面 推薦序 從植物出發——董景生 推薦序 來與植物「通電」吧!——蔡佳珊 自序 從草葉童玩到植盲人生——潘美玲 Ⅰ 植物的人間紀事 Ⅱ 植物的靈與肉 Ⅲ 離不開植物的生活 版權
|
|
|
|
|
|
|
|
|
|
|
|
購買電子書注意事項:
1. 此電子書閱讀服務配套由台灣「Readmoo讀墨電子書」提供。
2. 電子書為虛擬商品,無實體物品,格式為流動版面EPUB,適合用 mooInk電子閱讀器、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3. 訂單確認交易成功後,將以電子郵件寄送「電子書兌換碼」,您亦可於城邦閱讀花園網路書店「會員專區」查詢。
4. 憑電子書兌換碼可於「Readmoo讀墨電子書」兌換該本電子書。請前往「Readmoo讀墨電子書」專屬頁面,註冊成為會員并依循頁面顯示的流程進行兌換。
兌換網址:https://readmoo.com/redeem
5. 電子書兌換碼不限本人使用,惟僅限使用一次,並僅適用於 「Readmoo讀墨電子書」。
6. 購買后不得辦理退貨,也無法退費。
7. 更多電子書相關資訊及常見問題請參考客服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