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第一部分 理論框架 第一章 自體與自體客體 第一節 在動機中發現自體——自主性 動機及其運作的機制 動機運作的特徵 瞭解自主性自體運作規律的意義 理解的新途徑:從關注動機出發 對防禦的積極性理解 評估自主性自體的意義 第二節 在體驗中感受自體——自體感 什麼是自體感 自體感的特徵 如何獲知自體感 獲知自體感的線索 通過體驗獲知自體感的過程 通過感知覺傳遞的自體體驗 時空感中的自體體驗 如何描述自體感 瞭解自體感的意義 第三節 在關係中確認自體——自體經驗 自體經驗——本質上是一種自體客體經驗 什麼是自體經驗 自體經驗的豐富性與複雜性 自體體驗在回應中發生轉變 第二章 病理學和治療原理 第一節 何為精神病理學 重新審視病理學 精神之痛 精神之痛的治癒之道 第二節 自體心理學的病理學和治療原理 自戀:人類自我發展的原動力 從衝突視角到發展視角的轉變 自戀的發展線——自體客體需要 兩種重要的移情:前緣與後緣 自體心理學與存在主義和人本主義 自體心理學的治療原理 治療工作的主線——自體客體需要 第三節 主體間性系統理論的病理學和治療原理 發展與偏離:經驗組織原則 情感協調 雙元視角及情境主義 共同體驗:情感安住——更深的共情 移情的兩個維度 第三章 理論框架與臨床思路 第一節 理論框架 無意識的核心:自體客體需要 欲望的平衡因子——恐懼和羞恥 自主性與平衡態——在互動中平衡態的移動 在互動中與無意識主題相遇 在雙元視角下完成理解 第二節 工作主線 兩條主線 情感的金線 找出並描述來訪者的痛苦 第三節 工作原則 首要原則:維護自體感的穩定 自始至終的共情 保持前緣視角 第二部分 臨床實踐 第四章 自體心理學的基本功 第一節 共情 什麼是共情 共情過程的變化維度及情感協調 情感安住 第二節 體驗 什麼是體驗 如何體驗 語言對體驗的限制以及突破的機會 在體驗中對感受的確認 在體驗中完成對感受的描述 對沉默以及非語言的體驗 體驗的練習 第三節 傾聽與展開 傾聽 展開 第四節 解釋與回應 如何完成解釋與回應 解釋與回應的差別 第五章 工作指南 第一節 初始訪談 原則:共情 初始訪談的側重點 第二節 評估與診斷 什麼是評估 自體心理學評估的特點 評估時需要考慮的角度 評估的內容 診斷 第三節 個案報告 報告呈現無意識 報告呈現主體間的互動 報告內容側重體驗 第六章 臨床工作過程 第一節 關係與主題 關係與主題密不可分 找到主題 第二節 判斷與調整工作位置 判斷工作的位置 在互動中不斷調整工作位置 第三節 在工作節奏的變化中完成理解 在錯位中找到理解的機會 如何掌握諮詢的節奏 前緣與後緣的切換 第七章 如何突破工作中的難點 第一節 如何打破僵局 僵局是怎樣的 如何看待僵局 如何打破僵局 第二節 如何與創傷工作 什麼是創傷 創傷體驗 創傷工作的原理 創傷工作的難點 創傷體驗的深度 對創傷的工作 當創傷被修復後 第八章 諮詢中的常見問題 第一節 有關工作框架和思路的問題 如何找到工作框架 如何把握工作節奏 工作深度的問題 單方面地探索來訪者的問題 第二節 臨床中的具體問題 關於展開的工作 反移情的工作視角 後記 參考文獻
曲麗,哲學碩士,國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協會會員,國際關係精神分析協會會員,《共情式對話:揭示人際關係的底層邏輯》作者。她在十余年間潛心從事心理咨詢及教學和督導工作,致力於講授並推廣自體心理學和主體間性系統理論,在教學和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作為中國第一位在國際自體心理學大會發表演講的專業人士,她的論文《中國時代劇變對女性自尊的影響以及自體心理學的臨床實踐》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和好評。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