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台灣自2002年引進審議民主的實作,至2008年達到審議民主實踐的第一波高峰。2008年政黨輪替後,審議民主的實踐趨於衰疲,直到2015年,在台中、台北、桃園三都和文化部相繼推動參與式預算的風潮帶動下,掀起第二波高峰。與第一波相較,「第二波」審議民主呈現相異的特性:審議的模式、議題和行動者更多元,參與規模更大,操作也更制度化,更具政策影響力。本書將2015年後的發展界定為台灣審議民主的「進化時代」,集合多位作者對其特性進行整體的勾勒與理論分析。 除了析論多元審議模式和參與式預算的兩種型態(都會型和社區型)其組織制度、行動者特質和實作程序的連結,如何影響民主創新與公民培力之外,本書也以轉型正義的公民審議為例,探討審議民主在促進分裂社會對話的可能與限制。
主編序 作者簡介 第一章 台灣審議民主的進化時代:微型公眾、審議系統與制度論╱林國明 壹、第二波審議民主:變遷趨勢與研究問題 貳、理論架構:從審議系統到制度論 參、本書的內容和各章的安排 肆、結論 徵引書目 第二章 從審議系統觀論微型公眾的定位與功能╱吳澤玫 壹、前言 貳、微型公眾及其政治影響 參、審議系統裡的微型公眾 肆、微型公眾為什麼不應作為決策機制? 伍、作為諮詢機制的微型公眾 陸、結論 徵引書目 第三章 台灣第二波審議民主的發展:制度論的解釋╱林國明、葉欣怡 壹、研究背景與問題 貳、文獻回顧與分析觀點 參、參與式預算之後的審議民主發展 肆、解釋2014年以後審議民主在台灣的發展 伍、結論 徵引書目 第四章 以賦權式參與治理觀點比較台北、桃園、台中三都之參與式預算╱周睦怡、陳東升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與分析框架 參、案例分析 肆、結論與討論 徵引書目 第五章 審議社造、行政創新與社區民主化╱葉欣怡、林國明 壹、把審議民主帶進社區(總體營造):2016年啟動的民主工程 貳、文獻回顧 參、研究資料與方法 肆、審議社造、行政創新與社區民主化 伍、審議社造之政策推動作為社會過程的反思 陸、結論 徵引書目 第六章 民主創新能力與政府的表現:以審議社造為例╱林祐聖 壹、緒論 貳、民主創新能力與政府表現 參、研究案例 肆、審議公所的民主創新能力與表現 伍、討論 陸、結論 徵引書目 第七章 社區型參與式預算的推動機制:眉溪部落的行動研究╱陳文學、林庭秝(Ali Walis) 壹、前言 貳、參與式預算的概念與機制 參、以機制再設計作為行動開端 肆、行動歷程與成效分析 伍、結論與討論 徵引書目 第八章 「轉型正義」、轉化式對話與公民審議:探索和解共生的可能性╱汪宏倫 壹、缺乏和解的轉型正義:衝突化解與和平構築的視角 貳、分裂社會中的社會學習與轉化式對話 參、轉化式對話的實踐經驗:北愛爾蘭與南非的案例 肆、轉化式對話的理念與操作原則 伍、「共創未來的記憶」:透過公民會議進行轉化式對話的一個初步嘗試 陸、反思與檢討:轉化式對話與公民審議之異同 柒、結語:從「轉化式對話」到「轉化式修復」 徵引書目 索引
作者簡介 林國明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及臺大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專長和研究興趣:政治社會學、審議民主、教育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社會政策與醫療政策。 吳澤玫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專長和研究興趣:John Rawls正義理論、自由主義、審議民主、公民教育。 葉欣怡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專長和研究興趣:集體記憶、民族主義、社會認同、認知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科技的公眾參與、科技與社會。 周睦怡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專長和研究興趣:審議民主、公民社會、社會與團結經濟、社會創新、大學社區伙伴研究。 陳東升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諮議委員;專長和研究興趣:科技社會與民主、都市社會學、高科技產業組織。 林祐聖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專長和研究興趣:關係式的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公民審議。 陳文學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專長和研究興趣:代表性官僚、地方治理、參與式預算、食物銀行、分配與重分配政策、原住民族政策。 林庭秝(Ali Walis)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南投縣第20屆南投縣議員;專長和研究興趣:議會政治、公共政策、參與式預算。 汪宏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專長和研究興趣:文化社會學、歷史社會學、民族與民族主義、戰爭與戰爭遺緒、歷史認識問題、公民社會與民間領域理論(Civil Sphere Theory)。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