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面對生病的恐懼與未知, 除了交給醫生,我們還能做什麼? 這場「癌細胞究竟是什麼」的探索之旅, 也許沒有答案,卻看見了生命的希望。 癌症跟我們想的不一樣! 一場偶然的契機,開啟了曾寶儀和林明謙拍攝紀錄片《交換禮物》,探索「癌症」與「療癒」的旅程。 「每部紀錄片都有它的命」,走著走著,這成了一場認識身體、反思生命的歷程。 紀錄片裡訪談的醫師和專家,無私分享了他們對癌細胞、療癒與全人健康的體悟,可惜礙於影片長度,能夠剪進紀錄片裡的篇幅不多,但那都是滿滿的乾貨與寶藏! 本書完整還原《交換禮物》紀錄片中10位專家的訪談內容,讓他們的領悟與智慧帶著你,一步一步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看見癌細胞的真面目,聽見它究竟要告訴你些什麼。 深度訪談10 位與癌細胞近身交手的醫師與專家: 我的信念是沒有治不好的癌症,即使到了第四期……我並不是在說『我可以醫好所有的癌症』,這太狂妄太自大了。我的意思是,就癌症這件事情來說,它是可以被醫治的,而且永遠有機會百分之百治癒。──蔡松彥(安泰如康學院院長) 我們每一個人身體裡,每天都可能產生幾千幾萬個癌細胞,這很正常,但為什麼有些人的癌細胞會形成癌腫瘤,有些人卻不會?關鍵在於內在防禦力……想要強化免疫力,淨化體內環境,好食物絕對是第一要務。── 劉湘琪(桃花源身心靈整體健康中心負責人) 癌症的情緒根源更深層、更複雜,尤其惡化很快的癌症,通常都跟不快樂的怨念有關,這一定要解套,細胞才會開始修復。──許瑞云(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我覺得癌症的內在聲音是想要毀掉自己。這是很深層的心理動力,我們必須抽絲剝繭,進入到病人的意識冰山裡面,去尋找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想要自我毀滅、離開地球。──林君宜(核子醫學科專科醫師) 癌症是自己身體裡的細胞轉變過去的。講通俗一點,細胞就像我們的小孩,而孩子會變壞, 通常是接觸到不好的環境, 養成壞習慣……要治療癌症,就要放寬心,開始當個好父母,好好照顧身體的需要。──許中華(中醫師、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暨中醫系教授) 這個例子影響我很大,印證了所謂不可逆的病症也可以治好,只要疾病的定義抓對了,就可以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吳清忠(《人體使用手冊》作者) 細胞為了在惡劣環境中繼續生存,只好癌變,去適應汙染的環境,要不然全部死光光,器官沒有活著的細胞,人也就活不成了……它也是一種不得已,而這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賴正國(上醫健康事業全球體系董事長) 癌細胞啊,它們是一群不跟人家溝通的細胞。有很多內在的衝突,沒有餘裕看到別人,自己受到痛苦也不會去找支持,就只想要不斷擴張壯大。這是我的理解。──林子平(彰化基督教醫院整合醫學執行長) 不論是癌症病人或肥胖患者,都不能只依賴醫生和醫院裡的治療,自己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改變……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包括控制熱量、多運動、紓解壓力等等。──顏榮郎(顏博士活力診所院長) 現代世界以科學為主流,你必須要用實驗證明,才能說服大家相信訊息能量是真實的存在,身體健康是可以被心念改變的。──張凌昇(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前 言 一場認識身體、反思生命的旅程 曾寶儀 第1章 罹癌名醫的治癒之路——蔡松彥訪談 第2章 用食物帶身體走向療癒——劉湘琪訪談 第3章 不開藥醫師的心療法——許瑞云訪談 第4章 既是醫生又是病人的體悟——林君宜訪談 第5章 融會中西醫的佛心醫者——許中華訪談 第6章 探索正確使用人體的奧祕——吳清忠訪談 第7章 中醫檢測數據化的推手——賴正國訪談 第8章 出入白色巨塔的雙醫博士——林子平訪談 第9章 抗癌不易,但像減肥就對了——顏榮郎訪談 第10章 用實驗證明心念可以影響健康——張凌昇訪談 後 記 交換禮物之後的不一樣 林明謙 附 錄 癌症相關社福資源
作者簡介 採訪:曾寶儀 兼具主持、歌手、演員等多重身分的全方位演藝工作者。 大學畢業後進入電視幕後工作,師事張小燕,從助理主持正式跨到螢光幕前,曾榮登暢銷女歌手,也參與戲劇演出,主持眾多知名綜藝節目,類型包括益智、藝文、選秀、實境等等。主持經驗豐富,涵蓋海內外各大知名頒獎典禮、晚會,以及韓國藝人見面會等。近期更參與電影製作與紀錄片拍攝,跨足全球。 著有《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50 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 文字協力:莊慧秋 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美國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文化人類學研究所遊學兩年。曾任《張老師月刊》總編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企劃總監、社大講師、電視編劇,現為自由工作者。 著有《樂在工作外:上班族的休閒生活》、《台灣情色報告》、《波麗士大人》電視小說、《酷馬》電影小說、《寫出你的內心戲:60個有趣的心靈寫作練習》等。 林明謙 出生於高雄市。高雄中學、台灣大學哲學系、國立藝術學院(現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做過電視台企劃、雜誌編輯與大學講師等多種職業,曾旅居北京十年,擔任美國Men's Health雜誌國際中文版總編輯。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出版過《掛鐘、小羊與父親》、《從此我們失去聯絡》等小說作品。爾後投入電影產業,擔任《殺手歐陽盆栽》、《大尾鱸鰻》共同編劇。2018 年推出以台灣民間信仰與族群和解為題材的紀錄片《看不見的台灣》,2024 年推出探討癌症與療癒的紀錄片《交換禮物》。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