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發聲 :參與式行動研究方法
|
|
Photovoice Research in Education and Beyond:A Practical Guide from Theory to Exhibition |
|
|
|
|
|
|
|
|
ISBN |
9786263936874 |
定价 |
NT550 |
售价 |
RM85.90 |
作者 |
Amanda O. Latz,Thalia M. Mulvihill
|
译者 |
蔡春美 |
出版社 |
五南
|
出版日期 |
2024-11-10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0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2.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影像發聲」在實務研究上該如何操作?
不論是學術界或一般社會大眾,都可以學習如何「讓影像說故事」!
在1990年代,Caroline C. Wang和Mary Ann Burris兩位研究者創造了名詞「影像短篇小說(photo novella)」,這是一種後來被稱為影像發聲的質性研究方法、參與式行動研究的一種形式。
從歷史上看,影像發聲曾被用來突顯那些被邊緣化者的經歷和觀點,那些在權力位置上通常聽不到的聲音,影像發聲將邊緣化的人帶到中心,透過這個過程,影響並執行產出正向改變。這本書就是特定為有使用於影像發聲需求的人所寫的,學術內、學術外都可以使用。影像與照片,幫助我們理解、質問和建立認同。
專業推薦
鄭怡雯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曾任「影像發聲法的分析與應用」國科會研究計畫主持人
|
|
|
|
|
|
|
|
|
|
|
|
|
|
|
目錄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攝影和研究
小故事
一、影像發聲簡介
二、歷史概述
摘要
第二章
影像發聲的理論基礎和目標
小故事
一、研究方法學
二、三個理論基礎
三、影像發聲的目標
四、建立影像發聲研究架構
摘要
第三章
影像發聲操作方法和步驟
小故事
一、如何進行影像發聲?
二、準備
三、前五個步驟
摘要
第四章
參與式的資料分析
小故事
一、資料分析的兩個目的
二、第一個目的:塑造行動
三、第二個目的:累積知識
摘要
第五章
影像發聲的倫理議題及如何與審查委員溝通
小故事
一、倫理考量
二、與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合作
摘要
第六章
影像發聲展覽
一、第七步:呈現—將展覽視為研究場域
二、範例
三、展會籌備
摘要
第七章
影像發聲的優缺點和未來發展
小故事
一、優點和缺點
二、影像發聲的未來
摘要
附錄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Amanda O. Latz
美國鮑爾州立大學教育系成人高等與社區教育副教授
Thalia M. Mulvihill
美國鮑爾州立大學社會教育基礎和高等教育教授,及維吉尼亞B.鮑爾創意探究中心研究員。
教授質性研究方法課程,著重以基於藝術的教育研究和生活寫作。
譯者簡介
蔡春美
現職: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博士畢
經歷:臺北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助理教授、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秘書長
專長:家族治療、歧視汙名與平權、社區/社群心理健康與倡議、影像發聲
譯著:《團體動力學:團隊工作的應用》、《性與性別教育:發展心理學取向》、《挑戰成癮觀點》、《幼兒個人、社會與情緒發展》、《正向情緒管理:針對校園中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