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自序:我的學術歷程 緒論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系統性問題 第一節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反省 一、前言 二、當代中國哲學理論研究的工作目標 三、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問題定位 四、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哲學判斷 五、基本哲學問題意識的體系性需求 六、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意識之尋找 七、結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與概念範疇 一、前言 二、概念範疇研究法的問題意識及其優缺點 三、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的相關方法論問題 四、概念範疇與基本哲學問題的視域交融 五、結論 第三節 文本詮釋進路之中國哲學方法論 一、前言 二、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與研究環境 三、中國哲學的真理觀與方法論問題 四、傳統中國哲學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五、中國哲學的文本詮釋與方法論問題 六、結論 第四節 以四方架構為中心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 一、前言 二、中國國學與中國哲學研究的分流與匯合 三、文本詮釋進路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 四、實踐哲學的解釋架構 五、基本哲學問題與概念範疇 六、當代中國哲學解釋架構的分類判教與文本詮釋功能 七、文本詮釋與學術交流 八、文本詮釋與知識論課題 九、文本詮釋與倫理學課題 十、結論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檢證性問題 第一節 中國哲學的知識論問題意識之定位 一、前言 二、西方知識論問題意識的基本特質 三、西方形上學中心與知識論中心的兩種知識論哲學類型 四、中國哲學的知識論問題意識的類型 五、中國知識論與西方知識論之比較與互動 六、從中國哲學的特質說中國知識論的創新與貢獻的面向 七、結論 第二節 中國哲學的檢證原理 一、前言 二、二十世紀研究成果的知識論定位 三、實踐檢證的問題意識說明 四、創造實踐理論者的證成問題 五、學習者的否證問題 六、學習者的本體宇宙論之證成 七、學習者此在世界觀下的本體工夫之檢證 八、對學習者在有他在世界觀下的工夫實踐之檢證 九、結論 第三節 中國哲學的檢證理論 一、前言 二、中國哲學的實踐特質 三、中國哲學的發生邏輯 四、中國哲學的認識論課題 五、中國哲學的檢證課題中的人的因素 六、中國哲學的檢證課題中的世界觀因素 七、對創教者理論的檢證 八、研究者的檢證邏輯 九、實踐者的檢證邏輯 十、檢證者的檢證邏輯 十一、檢證活動中的人物角色關係 十二、實踐哲學的檢證理論 十三、結論 第三章 中國哲學的三教辯證與融會貫通 第一節 論儒釋道哲學中的自由與命定論 一、前言 二、自由與命定論問題意識釋義 三、儒家以使命化解命運的立場 四、道家融合命定與自由的智慧 五、佛教輪回受命與造命的理論 六、三教比較及如何選擇與應用 七、結論 第二節 論道家道教對儒家的調適與上遂 一、前言 二、先秦孔孟哲學的理論特點與現實疏漏 三、儒者剛強的形象在角色扮演上的爭議 四、道家給儒家的第一課:向莊子學習看破體制的虛妄性 五、道家給儒家的第二課:向老子學習給而不取的為官之道 六、道教給儒家的第三課:敬畏神明 七、結論 第三節 論老子的聖賢智巧對莊子和孔孟的超越 一、前言 二、學派理論的認識方式與互相攻擊下的誤區 三、整合諸子思想的理論努力:從參照中知己知彼 四、架構諸子哲學的視野:六爻的架構 五、孔子哲學的特質和邊界 六、孟子哲學的特質和邊界 七、儒家面對問題的解決之道 八、莊子哲學的特質與對儒家的功用 九、老子哲學的特質與對儒家的功用 十、老子對莊子及儒家的超越 十一、法家哲學的特質與對儒家的功用 十二、佛教思想對儒道法的超越 十三、結論 第四節 論中國儒釋道哲學之間的關係 一、前言 二、分析三教關係的架構 三、原始佛教要旨 四、大乘佛教要旨 五、現代人間佛教要旨 六、討論道教之學的思路 七、莊子哲學要旨 八、老子哲學要旨 九、儒家哲學要旨 十、論三教辯爭的不可能 十一、當代中國哲學家的辯爭儒佛 十二、面對三教的選擇與應用 十三、結論 第四章 中國哲學的儒法辯證與會通 第一節 論法家的基本原理及其與儒道的辯證與汲取 一、前言 二、《韓非子》各篇章要旨及其與法術勢的關係 三、《韓非子》中的重勢思想 四、《韓非子》中的重法思想 五、《韓非子》中的重術思想 六、韓非對老子的吸收與轉化 七、韓非與儒家的辯爭與解消 八、結論 第二節 論儒家與法家的會通 一、前言 二、儒家特質 三、法家特質 四、儒家的不足 五、法家的不足 六、儒以法互補 七、法以儒互補 八、《人物志》的儒法並重 九、道家對儒法的補充 十、結論 第三節 論儒家為會通中國哲學的最大公約數 一、前言 二、從儒學的理解與運用談儒學在方法論上的新突破 三、儒家與墨家衝突之消弭 四、儒家與道家莊子衝突之消弭 五、儒家與道家老子之互補與融合 六、儒家與法家衝突之消弭 七、儒家與佛教衝突之消弭 八、儒家是中華文明各學派的最大公約數 九、儒家在今日世界的角色功能 十、結論 結語 一、系統性之中國哲學“四方架構” 二、檢證性之四個角色進路 三、適用性之《周易》六爻階層架構 四、選擇性之世間出世間法抉擇 杜保瑞著作一覽
杜保瑞 臺灣大學哲學博士,指導教授為方東美弟子張永儁教授。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目前為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並擔任人文學院國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同時兼任上海抱朴講堂主講教授,以及《吉林師範大學學報》“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專欄主編。著有《莊周夢蝶》《反者道之動》《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基本哲學問題》《北宋儒學》《南宋儒學》《中國哲學方法論》《牟宗三儒學平議》《話說周易》《中國生命哲學真理觀》《中國哲學的會通與運用》《不爭:老子十八講》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