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943年5月上旬,占領宜昌以西長江北岸之日軍,以3個師團、1個獨立混成旅團與若干支隊之兵力,渡過長江,向南岸之國軍第6戰區,發動所謂的「江南殲滅作戰」,國軍稱之為「鄂西會戰」。本戰日軍攻勢順利,以短短20天的時間,就由洞庭湖北畔之湖泊河流地帶,越過其西之丘陵地帶,一路打到鄂西之山岳地帶前緣。 就在日軍即將攻入三峽,進窺重慶,狀況萬分驚險之際,蔣介石委員長急令國軍第11師死守三峽門戶的石牌要塞。師長胡璉將軍於受命後,率全師8千官兵,人人抱「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與日軍浴血苦戰7晝夜,不但擊退日軍,守住石牌,擋住日軍入川迷夢,使重慶轉危為安,而且還支撐戰區之反擊,恢復會戰前態勢,創造了「鄂西大捷」。 苟無「石牌保衛戰」之勝,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之結果,恐怕是另外一回事。如同6月6日會戰結束時蔣委員長在日記中所說,守住石碑實為抗戰六年中最重要之關鍵;郝柏村先生也說:年輕世代要了解抗戰,不可不知石牌。
自序 照片 第一章 導讀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相關軍語釋義 第三節 要圖調製與說明 第四節 凡例 第二章 日本侵華策略及其手段轉變 第一節 日本的「大陸政策」 第二節 「蘆溝橋事變」前的「蠶食」策略 第三節 「蘆溝橋事變」後的「鯨吞策略」 第四節 「武漢會戰」後被迫「以戰養戰」 第三章 日軍的幾場「以戰養戰」會戰 第一節 日軍首次吞下敗仗的「隨棗會戰」 第二節 日軍思考「直通重慶」的「宜昌作戰」 第三節 宜昌不守是國軍最大戰略錯誤 第四節 以「劫掠」為目的的「豫南會戰」 第四章 日軍進攻重慶之計畫與準備 第一節 日軍的「四川作戰」計畫 第二節 日軍「四川作戰」的中止 第三節 日軍的「江北殲滅作戰」 第四節 日軍的「江南殲滅作戰」 第五章 國軍第6戰區的會戰整備 第一節 國軍第6戰區之防禦工事設施 第二節 日軍若攻入三峽的嚴重後果 第三節 石牌要塞之戰略地位 第四節 國軍之會戰指導 第六章 瀕臨崩潰的國軍鄂西防線 第一節 日軍渡江發動「宜南作戰」 第二節 日軍洞庭湖北畔的「外線作戰」 第三節 日軍攻破國軍丘陵地帶防線 第四節 日軍攻向鄂西山岳地帶 第七章 胡璉師長守住石牌逆轉戰局 第一節 國軍退守鄂西山岳地帶 第二節 胡璉師守住了石牌要塞 第三節 第6戰區轉敗為勝 第四節 胡璉將軍創造了「黃埔精神」的典範 後記 參考資料 附圖 圖1:本書使用之中、日兩軍「軍隊符號」識別 圖2-1:日本對外侵略之「大陸政策」示意 圖2-2:偽「冀東防共自治區」位置及行政區域示意 圖2-3: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示意 圖2-4: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經過狀況示意 圖2-5:1937年8月中旬,華北方面軍由平津地區向西、向南取攻勢狀況示意 圖2-6:日軍沿平漢鐵路奪取武漢,再向東取攻勢擊滅國軍主力假想狀況示意 圖2-7:「淞滬會戰」戰略意義示意 圖2-8:1938年11月,「武漢會戰」結束後,中日兩軍態勢示意 圖3-1:1939年4月30日「隨棗會戰」直前,中、日兩軍態勢示意 圖3-2:1939年5月1日至6月1日「隨棗會戰」經過狀況示意 圖3-3:1940年4月下旬「棗宜會戰」直前,中、日兩軍態勢要圖 圖3-4:1940年5月1日至16日,「棗宜會戰」棗陽、襄陽附近作戰狀況示意 圖3-5:1940年5月16日至21日,「棗宜會戰」白河附近作戰經過狀況示意 圖3-6:1940年5月31日至7月4日,「隨棗會戰」宜昌附近作戰狀況示意 圖3-7:1940年7月上旬,「棗宜會戰」結束後國軍長江南北「連絡線」變動示意 圖3-8:1941年1月「豫南會戰」前,中日兩軍態勢示意 圖3-9:1941年1月下旬「豫南會戰」日軍初動位置、兵力部署及作戰方針示意 圖3-10:1941年1月27日至2月11日,「豫南會戰」作戰經過示意 圖4-1:日軍「五十號作戰」計畫作戰地區地形 圖4-2:日軍「五十一號作戰」計畫作戰地區地形 圖4-3:1942年9月,日軍「五號作戰」構想示意 圖4-4: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及瓜達康納爾位置圖 圖4-5:日本海軍「F.S作戰計畫」攻略目標示意 圖4-6:1943年2月上旬,日軍「戰略包圍」長江北岸「三角地帶」態勢示意 圖4-7:1943年2月「江北殲滅作戰」直前,中、日兩軍之兵力與兵力位置示意 圖4-8:1943年2月中旬,「鄂西會戰」直前,中、日兩軍態勢示意 圖4-9:1943年2月,日軍第11軍,「江北殲滅作戰」構想示意 圖4-10:1943年2月下旬,日軍第11軍對各部隊分配新占領地警備狀況示意 圖4-11:1943年5月,日軍「江南殲滅作戰」前對戰場地形劃分示意 圖4-12:1943年5月,日軍第11軍「江南殲滅作戰」構想示意 圖5-1:1943年5月「鄂西會戰」直前,第6戰區設立「阻塞區」位置示意 圖5-2:1942年9月,第6戰區要塞位置與兵力配置示意 圖5-3:1943年5月「鄂西會戰」直前,第6戰區「佈雷區位置」示意 圖5-4:1937年11月下旬~12月中旬,日軍通過「統制線」進攻南京狀況示意 圖5-5:1942年2月8日、10日,第33、55師團不待軍之命令,向西唐河之攻擊狀況示意 圖5-6:1943年「鄂西會戰」假想日軍攻入三峽地區對第6戰區之影響示意 圖5-7:1944年8月至12月,「桂柳會戰」經過狀況示意 圖5-8:抗戰時期,獨山、貴陽、重慶間交通狀況示意 圖5-9:1943年5月上旬「鄂西會戰」直前,石牌要塞扼守三峽門戶示意 圖5-10:1937年8月至9月,我海軍封鎖江陰長江水道軍艦自沉位置示意 圖5-11:1937年12月至1938年6月,海軍在馬當部署「阻塞陣線」狀況示意 圖5-12:1943年5月「鄂西會戰」直前,石牌要塞陣地配置示意 圖5-13:1943年5月上旬,「鄂西會戰」第6戰區作戰構想示意 圖6-1:1943年3月8日,第29集團軍「渡江反攻」時敵我態勢示意 圖6-2:1943年3月8日「鄂西會戰」前,日軍渡江作戰狀況示意 圖6-3:1943年3月14日,中、日兩軍在華容、公安之間態勢示意 圖6-4:1943年5月中旬,日軍進攻鄂西「丘陵地帶」直前之兵力與兵力位置示意 圖6-5:1943年5月上旬至中旬,日軍第11軍在洞庭湖北畔形「外線作戰」態勢示意 圖6-6:1943年5月12日,日軍攻擊鄂西長江南岸「丘陵地帶」態勢示意 圖6-7:1943年5月15日午後,日軍於西齊附近包圍殲滅國軍狀況示意 圖6-8:1943年5月21日,日軍第11軍進攻宜昌西部地區直前兵力及兵力位置示意 圖6-9:1943年5月20至27日,國軍戰史所載,日軍第39師團在宜昌附近渡江進攻狀況示意 圖6-10:1943年5月25日,日軍第11軍進攻宜昌西部兵力與兵力位置示意 圖7-1:1943年5月17~27日,「鄂西會戰」國軍第6戰區各部隊行動概要示意 圖7-2:1914年8月26日至31日,坦能堡之戰經過狀況示意 圖7-3:2023年8月20日,筆者查看石牌要塞砲台位置示意 圖7-4:1943年5月下旬,第11師石牌要塞兵力配置,及與鄰接友軍之地境線示意 圖7-5:1943年5月28日至6月3日,「鄂西會戰」石牌附近戰鬥狀況示意 圖7-6:1943年5月31日,「鄂西會戰」日軍反轉部署、國軍追擊命令示意
作者簡介 何世同 1947年生於湖北鄖縣,1949年來台定居 學歷 省立台南一中初、高中(1958年~1964年),陸軍官校37期(1964年~1968年,步兵),三軍大學戰爭學院1980年班(第一名畢業),淡江大學法學碩士(1994年~1996年,榜首考入),中正大學歷史博士(1997年~2001年,榜首考入) 軍旅經歷(1968年~1994年) 陸軍空降特戰部隊排、連、營長,三軍大學戰爭學院野戰戰略組上校教官,步兵第193師上校旅長(馬祖),國防部作戰次長室副處長,陸軍總部作戰署訓練組長,獨立空降特戰第71旅少將旅長,空降特戰訓練中心少將指揮官 教學經歷(2001年~2011年) 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主要著作(不含教科書與期刊論文) ◎《戰略概論》,台北:黎明文化,2004年9月 ◎《中國戰略史》,台北:黎明文化,2005年5月(升等副教授代表著作) ◎《殲滅論》,台北:上揚國際開發,2009年6月(升等教授代表著作) ◎《中國中古時期之陰山戰爭及其對北邊戰略環境變動與歷史發展影響》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3月 ◎《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台北:天下文化,2015年6月(主筆、繪圖) ◎《血淚與榮耀─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台北:天下文化,2019年11月(撰寫、編校、繪圖) ◎《堅苦卓絕─國民革命軍抗日戰史(一九三七~一九四五)》,台北:黎明文明,2021年5月 ◎《運籌帷渥.因敵制勝─大軍統帥學教室》,新北市:老戰友出版社,2021年10月 ◎《以史為鑑話領導》,台北:黎明文化,2022年7月 ◎《間不容髮─黃河花園口決堤》,台北:黎明文化,2022年12月 ◎《瞄準平型關》,台北:黎明文化,2023年10月31日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