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的你曾犯下以下的錯誤嗎? ■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從一早開始老是催孩子「快一點」。 ■以「動手」「動口」的方式干預孩子的決定。 ■反覆的叮嚀、提醒同一件事。 ■用過去的經驗法則預先判斷孩子的行為。 ■以奚落的方式處理孩子偶犯的過失。
孩子之所以不懂事,都是媽媽造成的
經常聽到有些媽媽感嘆地說道:「我們家的孩子一點都不聽話,真是傷腦筋!」
或許那個孩子只是率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並且根據自己的思想或想法來行動而已吧!
但是就媽媽的立場來說,只因為孩子不聽自己說的話,就認為孩子不聽話;如果孩子不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式來行動,就認為孩子不懂事。進而焦慮地四處詢問應該採用何種「教養」方法,才能讓「不懂事的壞孩子」變成「懂事的好孩子」。
當媽媽想盡辦法要把孩子嵌入自己設定的模型時,孩子反而會因為感到拘束而反抗。這麼一來,媽媽更會固執己見,更努力地試著把孩子嵌入自己設定的模型中。然後將無法輕易就範的孩子,認定為不懂事的壞孩子。結果反而造成孩子意氣用事、任性、使壞。所以我們可以斷言,不懂事的孩子,常都是由媽媽的行為造成的。
那麼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改善這種惡性循環呢?
我想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媽媽要有「孩子之所以會變得不聽話,都是因為自己的緣故」這樣的自覺。接著再將「想把孩子調教成自己期望的類型」這樣的念頭擱在一旁,仔細觀察孩子的模樣、傾聽孩子的聲音。惟有從旁守護著孩子,才可能自然而然地瞭解孩子的心情。
當媽媽覺得自己可以理解孩子的情緒時,再試著以「你現在是不是這麼想」或者「你打算這麼做吧」之類的話語來詢問孩子,以便加以確認。
當孩子發現到媽媽可以完全無誤地說出自己的情緒之後,一定會非常高興。即使媽媽理解的情緒有些許的出入,但是只要一想到可以從媽媽口中聽到自己的心情,內心就能夠平靜下來。心情平穩之後,孩子就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解釋他內心複雜的情緒。
在完整地理解孩子的心情,並且加以確認之後,媽媽接下來必須要做的就是好好地整理自己的情緒。除此之外,更要仔細思考應該在何時、何地、以何種說法來傳達自己的情緒,才能夠讓孩子接受。如果孩子還是無法接受的話,就要切實地反省為什麼不能為孩子所理解並接受,然後再試著以其他的方式來表達。
如果照著上述的步驟進行之後,逐漸地可以與孩子進行對話的話,孩子也會因為可以得到媽媽的理解而變得安心。
這份安心的感覺,與孩子對媽媽的信賴有著極度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當媽媽一想到孩子也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情,就會心平氣和。而對孩子的信賴感,也就能夠因此順利萌芽。當媽媽與孩子之間,存在有相互的信賴感之後,自然就會產生輕鬆愉快的親子關係,就不再需要把孩子嵌入既定的框架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