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6267595220 |
定价 |
NT350 |
售价 |
RM54.70 |
优惠价 |
RM48.68 *
|
作者 |
蔡東藩
|
出版社 |
複刻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4-10-23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60 页. 23.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黃袍被服即當陽,三百年來敘興亡
北朝無將南無相,不堪回首憶陳橋
忠奸爭權,江山難全
山河雖易主,忠義仍長存
【南宋抗金,采石磯大捷】
本書的第七十六回到第八十回,故事圍繞南宋與金國的衝突展開。南宋在面對強大的金國威脅時,朝廷內部的奸臣通敵,導致國家屢遭挫敗。金主亮發動大規模進攻,虞允文臨危受命,率領宋軍在采石磯大破金軍,展現忠臣英勇的抗敵精神。儘管如此,朝廷的內鬥卻不曾停歇,奸臣不斷陷害忠良臣子,使宋朝不斷喪失復興的良機。
【內政難救,蒙古強勢崛起】
本書的第八十一回至第九十回的描寫的焦點轉宋朝內部的政治鬥爭。朱熹的社倉法在此時應運而生,試圖挽救內政敗壞的局面,然而,韓侂冑在朝廷中卻選擇一意孤行,致使宋朝的政局更加混亂。蒙古的鐵木真此時已崛起於北方,對金國和南宋構成重大威脅。金朝逐漸走向衰落,終因失守中都而滅亡。南宋則在內憂外患中艱難的勉強支撐著,整體局勢卻是岌岌可危。
【權臣亂政,滅亡的前奏】
本書的第九十一回至第九十五回,蒙古勢力持續擴張,宋朝一度與蒙古結盟,夾擊殘餘的金國勢力。然而,南宋的腐敗與無能使得與蒙古的合作變得脆弱不堪,內政不修導致外敵頻頻入侵。史彌遠與賈似道等權臣貪圖私利,甚至篡改軍報,欺君罔上,進一步加劇國家的危機。宋朝的將領們在這一時期屢戰屢敗,疆土逐漸喪失,民族存亡的危機空前嚴峻。
【南宋末路,最後的抵抗與衰亡】
本書最後的第九十六回至第一百回,南宋面臨蒙古軍的全面進攻,戰況更加險峻。宋軍雖竭力死守焦山等地,最終仍無法阻擋蒙古鐵騎的步步逼近。臨安城破,幼主被擄,南宋王朝最終覆亡。此時,南宋的殘餘勢力試圖擁立二王,勉強支撐最後殘局,然而南宋的國勢卻已回天乏術。全書展示宋朝由衰弱一步一步邁向滅亡的的過程,也刻劃出忠臣義士們為國捐軀的壯烈與無奈,成為中國歷史中一個不朽的悲壯篇章。
本書特色
本書以南宋末期為背景,生動描繪南宋與金國、蒙古等國家錯綜複雜的局勢。書中詳細重現宋金對峙、內外政局波動,以及蒙古崛起等影響南宋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從屈辱求和、內部叛亂到北伐失敗、都城陷落等等情節,使本書充滿張力與悲劇色彩。全書展現國家的興衰與歷史的波瀾壯闊,是一本兼具學術與文學價值的佳作。 |
|
|
|
|
|
|
|
|
|
|
|
|
|
|
目錄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
第七十七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
第七十九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
第八十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
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
第八十二回 攬內權辣手逞凶 勸過宮引裾極諫
第八十三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侂冑弄權逐良相
第八十四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豔后媚龍顏
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
第八十六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
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
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
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
第九十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第九十一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
第九十二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
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
第九十四回 餘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
第九十五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
第九十六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
第九十八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
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軍告熸 陷臨安幼主被虜
第一百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蔡東藩(西元1877年至1945年)
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從1916年開始,到1926年為止,蔡東藩以豐富學識和驚人毅力完成了共11部歷史通俗演義,合稱《歷朝通俗演義》(又稱《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越兩千餘年,又著有《西太后演義》(又稱《慈禧太后演義》),增訂清初呂安世所著《二十四史演義》,其一生共著書13部,撰寫700餘萬字,篇幅之巨堪稱歷史演義的奇蹟,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