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春秋》在中國古代長期被尊為政治哲學的至高聖典,並被認為是專享由孔子親手編撰的儒家經典。但《春秋》以微言大義暗藏褒貶,是很好費解的,尤其是經過歷代經學家的解讀變得越來越蕪雜。那麼《春秋》以及相關經典是如何在兩千年專制社會中發揮實際作用,甚至呼風喚雨的?一貫被當作中國精神的春秋大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熊逸從唐朝一樁謀殺案講起,通過大量生動的歷史案例,運用翔實考據和縝密邏輯,一層層揭示了上溯至春秋時代的中國經典文化,包括《春秋》「一經三傳」、《論語》《老子》等,是如何在皇權政治下被扭曲成了權力的工具的。熊逸對數千年的史實和典籍信手拈來,並讓帝王、聖賢、權貴、武將、文士等不同時代的人隔空對話,他也在其中嬉笑怒罵,行文充滿真知灼見,文風輕鬆幽默。當讀者沉浸在他的文字世界時,一根綿延兩千多年的線索逐漸纖毫畢現。
引子之一:新問題常是老問題/001 (一)“詆嶽飛而推崇秦檜也” (二)我們今日還不配讀經 (三)祭孔 文天祥 引子之二:事實問題還是邏輯問題/019 引子之三:在詩歌的標籤之外/023 章 殺人無罪,報仇有理/027 (一)徐元慶謀殺案——控方:陳子昂,辯方:柳宗元 (二)梁悅謀殺案:韓愈的法律難題 (三)以德報怨,以直報怨,以過分報怨——從趙娥親案、康買得案和陽球滅門案看《公羊傳》的復仇大義——愛德華 泰勒的人類學解釋 (四)“漢時以經義斷事”——張湯亭疑奏讞——雋不疑處置衛太子事件——蕭望之以儒術解決匈奴問題——漢武帝的“九世復仇” 第二章 一經三傳:哲學、歷史、還是政治? / 087 (一)“三傳”小史——小學《論語》與大學《春秋》——“春秋三傳”和“春秋四傳”——公羊學和榖梁學在皇家擂臺上的正式比武——作為實用政治學的儒學 (二)作為官方政治學的“春秋大義”——《唐太宗文集》——《春秋決獄》——《詩經》和《春秋》的聯合斷案——對孟子的一次問難 (三)原心定罪:同罪不同罰——《春秋繁露》——逄醜父該殺——轅濤塗不該抓——魯季子追捕慶父——吳季子寬恕闔廬——皇恩浩蕩與感恩圖報——愛國的邏輯試題——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鹽鐵論》 (四)官員私鬥:漢代“《春秋》原心定罪”的一個案例範本——棄市——完城旦舂——孝道的順民邏輯 (五)查案不難,判案才難——許世子判例——誰是理性人——腹誹判例——約法三章 (六)趙家村的愛國主義——君親無將——同姓公卿和異姓公卿——國家股份公司 200 (七)江山可以送人嗎?——賣國的人不都是賊——工人無祖國——泰戈爾對民族長遠利益的質疑——民族主義與普世情懷 (八) 三綱實系命——黑社會的三綱五常——乞丐何曾有二妻——在哈巴狗的眼裡,狼是粗俗可鄙的——《馴狗教程》——“罷黜百家,獨尊墨家”,“罷黜百家,獨尊陰 陽家”——從《論語》中論證出奴隸制的優越性,用《左傳》來支持納粹,甚至從《詩經》裡論證出外星人的存在——諂媚的笑資格考試 (九)Don’t Be Evil,真的嗎?——《路溫舒尚德緩刑書》——文章範本——烏鴉蛋和鳳凰蛋——提意見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領袖似乎比普通老百姓更容易向墮落和愚蠢 的一面發展——事情總是被“奸臣”搞壞的——“大人栽培”和“小的豈敢”——禪宗和尚的“打機鋒”和官員們的“揣摩上意” (十)絞盡腦汁,抓住路溫舒的破綻 第三章 天人三策 / 211 (一) “天人三策”之一——鬼神與靈異現象——做人還是做政治?——格勞孔PK蘇格拉底——呂底亞牧羊人的戒指——儒法合流——皇帝上崗資格認證——孔孟之道和 周孔之道——但欠世宗一死——《李秀成供詞》——忠——從父權到君權——皇帝也需要刻章辦證——建議皇帝下臺——烏托邦種種 (二)“天人三策”之二——形式主義必不可少——“明受之於天,不受之於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嗎?——漢承秦制——家天下、家庭行為和家長行為——要“國富民強”還是“國強民弱”? (三)“天人三策”之三——“問鬼神”和“問蒼生”並不矛盾——《搜神記》的怪力亂神——湯禱——龍圖騰和龍王——端午節到底紀念誰? (四)在老天爺的英明領導下……——怕是日蝕——日蝕三十六,弑君三十六——學習漢明帝的重要講話 (五)緯書和偽書 (六)用靈異現象勸皇帝下臺 (七)年號也是一門學問 第四章 黃老,老莊,申韓,誰是真道家? / 335 (一)樂毅是忠還是奸?——聽文天祥講愛情故事——海南人民的分裂運動或獨立運動——樂毅後人的故事 (二)樂毅一家人與早期的道家傳承——河上丈人與安期生——曹參的轉型 (三)獄市,黃老之道在政治管理上的一次具體實踐 (四)兩種“無為而治” (五)到底誰才是奴隸? (六)《管子》,兩千年前的前衛經濟思想——“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法禮之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善惡與習俗——不相信天堂,但信仰天堂 (七) 臣乘馬——乘馬數——人言蕩子銷金窟,我道貧民覓食鄉——道家:黃老還是老莊?——《韓非子》的忠孝觀——道可道,非常道——王大還是人大?——老子有個 學生叫文子?——伏羲時代的好時光——國家圖騰——家庭的發展本身就導致宗法統治的建立——有必要虛構出一個共同的祖先——伏羲小鎮和嶽不群小鎮——社會 分層與階級對立 (八)《淮南子》解讀《老子》——小故事,大智慧 (九)青蛙國王 (十)于吉之死的三個版本——小說是如何做到“比歷史更真實”的 (十一)屠龍術——小堯舜——夷夏之防 後記 / 574 新版後記/575
熊逸,中國當代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思想隱士,隱於市而專心著書的人。熊逸是一個筆名,只有極少的人識得他的廬山真面目。他堅持用這個筆名解剖中國 傳統文化,用學貫中西的現代視角反觀中國人的文化祖國。他把這個筆名看作自己寶貴的生命財產。已出版作品:《正義從哪裡來》《:一切心法》《思辨的禪趣: 〈壇經〉視野下的世界秩序》《道可道:〈老子〉的要義與詰難》《逍遙游:當〈莊子〉遭遇現實》《孟子趣說》等。在「得到」APP開設有文化專欄「熊逸書 院」,主講傳統文化,富有思想內涵與知識含量,深受聽眾歡迎。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