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203107934 |
定价 |
RMB46.00 |
售价 |
RM50.60 |
优惠价 |
RM37.95 * (-25%)
|
作者 |
鄭小悠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9-07-01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19.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3.50。 空运需时8-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歷史上涉及多方、影響廣泛的大案要案,其發生、審判及最終裁決,往往充滿諸多值得深思的細節,可謂回溯及研判歷史的重要標本。
本書上編《舊案重審》,以充滿現場感的敘述,重現了自雍正至光緒年間的多樁案件。這些案件起初都看似平常,但最終升級成轟動一時、引起皇帝關注的大案,其案情反復、內幕重重,令人驚駭,最終審判結果耐人尋味。作者在還原案件過程之後,予以理性審視,探討了清代法律制度中的種種弊病,譬如刑訊逼供、諱盜誣良等,以及其深層癥結所在。
下編《刑期無刑》,選取清代法制體系中的一些重要職位,如仵作、禁卒、提牢官乃至皇帝,展現他們作為體制中的“螺絲釘”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履行職責時面臨的困境,並由此展現了清代法制體系的審案流程、機構設置、人事機制以及明暗規則。這部分內容,有助於讀者進一步瞭解上編中所述的案件。
本書以重述案件的方式還原歷史現場,也從側面描繪出清代由盛世墜入末途中的政局更迭、官場生態與世情人心。其中所反映的問題,有助於理解、反思中國傳統法律體系以及政治制度的某些痼疾。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
|
|
|
目錄
● 上編 舊案重審
“能吏”之禍:一樁民婦走失案背後的雍乾政風之變/3
新君的麻煩/3
親家成仇家/6
“能吏”高人傑/10
楊氏“復活”/14
督撫角力下的大結局/18
刑訊及其“世輕世重”/23
諱盜誣良:制度漏洞釀成的慘劇/29
律例設計精細,卻難免冤案發生/30
從制度上找漏洞:諱盜誣良是如何發生的/36
重臣與寵臣:一樁殺妻案引發的權力較量/40
涉案人員/40
案件始末/43
處理結果/47
餘音/51
冤獄起山陽:洪水過後的新進士之死/55
自殺?還是被自殺?/56
利慾薰心的府縣與顢頇昏聵的大僚/59
來自皇帝的焦慮/65
冒賑與吃賑:賑災官吏怎樣發國難財/68
黑幕籠罩泰山腳下:嘉慶年間的徐文誥京控案/72
積案累累,京控紛紛/72
事主耶?兇手耶?/75
救官不救民/79
外間風氣非一人能變/85
一場震驚御座的反轉劇:嘉慶年間直隸遲孫氏京控案/90
冤沉似海的驚天大案/91
瞠目結舌的案情反轉/93
插曲:對一個“懼內庸夫”的道德審判/97
圖准不圖審:反轉劇裡的京控弊端/98
人情難卻:道光年間的一件刑部舞弊案/102
從上下其手到真相大白/103
刑案中的人情難卻/108
刑部的糾錯機制/110
閨門奇禍:道光年間的德清徐氏獄/113
穢事出清門/113
發痧?自縊?還是被殺?/115
主審死了,主犯也死了/122
似是而非的大結局/129
“辦七分不公道事”/132
內輕外重,事已積成:
光緒年間的河南鎮平王樹文頂凶案/136
偷樑換柱,一錯到底/137
內外角力,唇槍舌劍/139
積重難返,大勢已去 /146
● 下編 刑期無刑
清代刑部的審案流程/155
移送與派審/156
審訊與用刑/159
定稿與上奏/163
筆尖兒立掃千人命:清代的秋審與秋審處/168
地方秋審/169
秋審處的機構設置/171
秋審處的運作模式/173
秋審處的人事機制/175
清代刑部的提牢官/180
新官試金石/180
處分壓力/182
經費壓力/185
人事壓力/188
恤囚福報/189
身負重任的小人物(一):清代刑部的書吏/191
清代部吏的生存狀態/192
刑部書吏特殊性成因分析/197
刑部書吏的一些遺留問題/203
餘論/208
身負重任的小人物(二):清代刑部的仵作與禁卒/210
刑部的仵作/210
刑部的禁卒/219
法司依律,天子衡情:清代的皇權與刑案/226
政治大案中的皇權/229
普通刑案中的皇權/235
怎樣認識清代刑案中的皇權/238
附錄1/246
附錄2/250
參考文獻/255
|
|
|
|
|
|
|
|
|
|
|
|
|
|
|
鄭小悠
女,1987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擅長歷史文學、歷史普及類作品的寫作,文筆生動平易、引人入勝。其作品《年羹堯之死》一經出版,即受到好評,影響廣泛,入圍《新京報》2018年年度好書;獲得“2019博庫·錢江晚報春風悅讀盛典”年度新人獎。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