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從宗教學、歷史學和哲學等角度,對施本納、弗蘭克和親岑道夫等德意志敬虔主義思想家之思想予以全面梳理,多維度地呈現德意志敬虔主義思想發展史,並回應學術界歷來關於該思想運動的爭論:第一,德意志敬虔主義有何內涵?第二,理解德意志敬虔主義的方法是什麼?第三,德意志敬虔主義的思想來源包括哪些?第四,施本納的“敬虔小組”是導致路德宗教會分裂的元兇嗎?第五,弗蘭克的敬虔思想與其社會實踐之間有何關係?第六,親岑道夫的Gemeine的內涵是什麼?第七,德意志敬虔主義如何促進德國的現代化轉型?第八,德意志敬虔主義與德國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運動之間是何關係?
導論 德意志敬虔主義論綱:界定、論域與方法 一 何謂德意志敬虔主義? 二 德意志敬虔主義的論域 三 如何認識德意志敬虔主義:一種可能的視角 四 關於本書:篇章及其概要 第一章 德意志敬虔主義的思想淵源與時代處境 一 唯獨因信稱義論:屬性交融 二 意志不自由論 三 理性限度論 四 三十年戰爭的影響與路德宗正統派的形成 第二章 法蘭克福敬虔主義與教會改革 一 施本納的宗教認識論 二 重生:“罪的得贖”與“新人的被造” 三 敬虔小組:一種教會改革的方案 第三章 哈勒敬虔主義與社會實踐 一 聖經詮釋學 二 重生:主體的體驗與聖經的誡命 三 社會實踐:教育、慈善與傳教 第四章 摩拉維亞敬虔主義與教會合一運動 一 心靈宗教 二 重生:基督之工 三 Gemeine:一種超時間性的跨空間性的教會 四 親岑道夫作品的英譯之路 第五章 德意志後敬虔主義時代 一 敬虔主義與德國式現代化 二 後敬虔主義時代的德意志啟蒙運動 三 後敬虔主義時代的德意志浪漫主義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補記
黃丁(1988-) 男,江西南昌人,漢,哲學博士,暨南大學哲學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德國哲學,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7-18世紀德意志敬虔主義研究”,在《現代哲學》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