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二十一世紀中國教會需要一套適切中國處境並具有啟發性、思辨性、系統性之大專以上程度的神學培訓教材,因此中國福音會創辦人趙天恩牧師自2002年起籌劃並邀請具中國培訓經驗的牧者撰寫。 本系列已出版神學研究及護教與文化類四冊:《永活上帝生命主──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道成肉身救贖源──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世紀中國文化莖──中國歷史的神學詮釋》、《中華血脈道本淵──天道三一形上學初探》。
楊序:一本破格的神學倫理著作 /xi 何序:信德與善惡樹的文化 /xiii 戴序:此作開闢了新的元倫理領域 /xvii 羅序:「瀕臨絕種」的漢語基督教學者 /xix 自序 /xxii 論理篇 第一章 人是存活於歷史中之位格主體 /3 一、人算甚麼? 二、歷史與永恆 三、道德秩序 四、摩西十誡與天國倫理 五、召命與成聖 附錄一 「位格延展」是愛的表達 第二章 中庸理想人格 /17 一、中庸定義 二、君子時中 三、天道人心 四、內省能力 五、人際關係 六、治國原則 七、仁義動力 附錄二 「中庸」與亞里斯多德之「德性」 第三章 法家文化引發的人性傷害 /31 一、利害環境求保命 二、欠缺真理客觀性 三、表忠製造虛偽 四、監控使人物化 五、濫暴破壞道德底線 六、權力慾的猜忌 七、真愛難尋 八、個人涵義:失去人格 九、社會涵義:失去互信 十、當老莊遇上法家 附錄三 韓非「參伍之道」 第四章 加以物化的「外儒內法」 /43 一、外儒內法的性格 二、品格:內持的定力 三、更深層的問題 四、唯物主義的影響 五、再論阿Q:當代的李澤厚 第五章 倫理基礎、追尋至善──從亞里斯多德到奧古斯丁 /53 一、至善的探討 二、德性的養成 三、「習性」的意義 附錄四 阿奎那論自然法背後的永恆法預設 第六章 奧古斯丁的「內在心靈空間」 /65 一、內在心靈空間對基督教倫理的意義 二、奧古斯丁「內在心靈空間」的概念 三、此概念的柏拉圖哲學傳統背景 四、《懺悔錄》相關文本解讀:奧斯提亞「榮福之現」 五、當代思想看內在心靈空間與外在物理空間的關聯 六、「內在心靈空間」對中國文化的可能貢獻 附錄五 普羅提諾論靈魂的內轉 第七章 聖靈「全方位」的投入角色 /81 一、聖靈在人得重生的角色:活化基督救贖之執行者 二、聖靈在人被創造的角色:使塵土成活人之行動者 三、聖靈在創造宇宙的角色:使「無而有」之發生者 四、聖靈跟宇宙時間的關係:理解時間的「非對稱性」 五、聖靈與人類歷史的關聯:上帝與人之位格性互動 六、聖靈在上帝子民中的角色:實踐愛的催動者 七、聖靈成就上帝國的角色:上帝生命的充滿者 八、聖靈在個人成聖的角色:基督恩典的使能者 附錄六 聖靈與「場」 第八章 「自由」與「邪惡」──從康德的洞見說起 /95 一、康德承認人有選擇邪惡的自由 二、道德的「普世規律」與「自然普世規律」 三、自主選擇邪惡從何而起? 四、回到「依存」問題 五、「十誡」的倫理意義 附錄七 邪惡意志沒有先導因 第九章 「我是…」處身中國文化的基督跟隨者 /109 一、在「基督裡」的位格身份支撐著行為 二、無懼之自由 三、「合乎中道」與中庸之道 四、信德生活的德性倫理 五、個體與群體之間 附錄八 詩篇默想:主持公義的耶和華是我的依靠 天倫篇 第十章 父親心、兒女情──天國倫理的神學默想 /123 一、作為「父親」的上帝 二、十誡的倫理意義 三、登山寶訓中聖道基督對誡命的解釋 四、作天父兒女:從語言化為行動到達成生命的實際 附錄九 回顧:「位格倫理」的定位 第十一章 與上帝同住的學習 /141 一、為上帝預留空間 二、信心的成長歷程 三、上帝的全方位相交性 附錄十 稱頌上帝該是人類的「直覺行為」 第十二章 慎防心中造神的試探 /155 一、造神之動因 二、科技:當代人的偶像 附錄十一 尼采的價值重議 第十三章 敬重你的上帝並祂聖名 /171 一、名字是甚麼? 二、妄稱上帝名背後的心態 三、如何善用上帝的聖名 四、聖名與聖物之分別 附錄十二 耶和華附加行動的名字 第十四章 建立有上帝同在的生活環境 /187 一、守安息日的緣由 二、作息規律產生的社會意義 三、以永恆為參照的生活態度 附錄十三 朝向永恆 人倫篇 第十五章 尊重上帝設立的秩序──從家庭開始 /203 一、「帶應許的誡命」指向的秩序 二、孝敬父母與人生歷程 三、父母權柄之相對性 四、從家庭到教會權柄 五、從家庭到社會權柄 附錄十四 世俗權柄與屬靈權柄 第十六章 尊重上帝形像的生命 /217 一、生命何價? 二、殺人動機 三、爭議論題 附錄十五 從自畫像解讀梵高對生命的堅持 第十七章 尊重上帝賜予各人的家室 /235 一、神聖婚姻 二、慾望試誘 三、爭議論題 附錄十六 馬克思奇想:從共產到公妻 第十八章 尊重上帝賜予各人的產業 /251 一、生存與產業 二、為何貪得無厭? 三、相關論題 附錄十七 從舊約看個人對獲物的應有態度 第十九章 尊重上帝賜予各人的名譽 /265 一、主體與名譽 二、為何造謠毀謗? 三、相關論題 附錄十八 《漢摩拉比法典》有關作證的法律條文 第二十章 警惕貪戀的動機 /279 一、貪戀的生活處境 二、不同等級的慾望 三、少年財主的保留 附錄十九 向「良人」開放:自我貪戀的解藥 附錄 /291 參考資料 /292 各章關鍵詞 /303 索引 /306
作者簡介 李錦綸(Kam-Lun Edwin Lee) 原籍廣東省東莞縣,生於香港,1972年蒙召, 致力中國宣教與中國教會神學建設。 1983年獲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科學碩士(University of B.C., MASc) 1986及1987年維珍學院道學碩士及神學碩士(Regent College, MDiv, ThM) 1996年渥太華大學及聖保羅大學神學系哲學博士(University of Ottawa & St. Paul University, PhD) 奧古斯丁及系統神學研究 國際教父學會(IAPS)會員。 現任加拿大華人神學院溫哥華教務長及神學教授 著作: Augustine, Manichaeism, and the Good. New York: Peter Lang, 1999. 《永活上帝生命主──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台北:中福出版社,2004。 《道成肉身救贖源──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台北:中福出版社,2006。 《世紀中國文化莖──中國歷史的神學詮釋》台北:中福出版社,2010。 《奧古斯丁論善惡與命定:摩尼教的影子作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中華血脈道本淵──天道三一形上學初探》香港:德慧文化,2019。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