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ISBN |
9787100231923 |
定价 |
RMB78.00 |
售价 |
RM85.80 |
优惠价 |
RM60.06 * (-30%)
|
作者 |
姜華
|
出版社 |
商務印書館
|
出版日期 |
2024-01-01 |
装订 |
精裝. 無. 260 页. |
库存量 |
購買後立即進貨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20.00。 空运需时7-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库存有限或需要调货,订购时间可能延长。如无法订购则将通知进行退款。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如火如荼的啟蒙運動中,大衛·休謨“媒介化”自己,在文壇暴得大名,引來英國一代文宗約翰遜的譏諷;對書籍出版不聞不問的莎士比亞無心插柳,“促成”了莎劇千古流傳;《霍比特人》從家庭晚間口述故事一步步走向英國民眾,最終成為“托爾金神話”;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四處碰壁,幾經周折方成文學經典;冷眼看世界、看人世的魯迅,以扶助困厄中的文化青年助推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前進;武俠小說作家如過江之鯽,獨有金庸造就了“傳奇”……這些文化現象的背後,都隱含着知識經由媒介傳播進而社會化的規律。
本書從理論和經驗兩個層面,對“私人化知識”到“社會性知識”的轉變進行考察和分析。作者認為,社會化知識的形成經歷了從“私人”到“社會”的複雜過程,社會性知識不是“創作”出來,而是“製造”出來的。在製造知識的過程中,媒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書籍和出版,都是知識製造中賴以憑借的媒介,它們以媒介的特質,勾連了社會的不同層面,使得知識的生產與傳播成為可能。同時,又是某種程度上“媒介叢”,彙集了圖像、肖像、書目、廣告甚至知識人本身等不同類型的單一媒介,它們共同為知識的製造與社會效應的發揮提供了助力。
姜華,博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教育部重大項目子課題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項。
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聞與傳播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論文40余篇,18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曾獲上海市第十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23)、第三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獎(2016)、2013年度全國新聞傳播學研究優秀論文獎(2014)、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4)、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09)。著有《新聞文化的現代詮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現代思潮與新聞文化》(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4)等,合作主編有《出版的品質(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21)。
|
|
|
|
|
|
|
|
|
|
|
|
購買中國簡體書籍請注意:
1. 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中國簡體書可能有出現磨痕、凹痕、折痕等問題,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缺頁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