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 中國哲學突破第一人第一書 //I
上卷 《老子》導論:老子之道突破伏羲之道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謎和《老子》成書之謎
弁言 老子一生的三大時期 //005
一、青年求道期 //006
1. 母邦陳國,不是楚國 //006
2. 伏羲古都,太昊之墟 //007
3. 師事常樅,得聞舌教 //008
二、中年史官期 //010
1. 史官職責,左圖右史 //010
2. 孔子至周,問禮老子 //013
3. 王子爭位,老子辭官 //019
三、老年歸隱期 //020
1. 居宋初期,《老子》成書 //021
2. 居宋期間,弟子眾多 //023
3. 孔子遊宋,問道老子 //027
4. 孔子返魯,追憶老聃 //030
5. 老子暮年,楚國滅陳 //033
6. 陳亡出關,留書關尹 //035
7. 老子死秦,秦佚吊之 //037
結語 老子之道與伏羲之道 //038
第二章 《老子》初始本的源代碼是伏羲太極圖
弁言 初始本“道樞”,主之以“太一”//045
一、《老子》“主之以太一”的天道內涵 //046
1. 伏羲之道“太一”三義:天文義、歷法義、宗教義 //046
2.《老子》蘊涵“太一”天文義:“太一”帝星 //048
3.《老子》蘊涵“太一”歷法義:“太一”歷法圖 //049
4.《老子》蘊涵“太一”宗教義:“太一”上帝 //050
5. 《老子》新增“太一”哲學義:“道”是“無極恒道”,“一”是“太一常
道”//052
6.《老子》譬解天文歷法:天文存在為“父”,歷法知識為“母”//053
7.《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天文層次 //054
二、《老子》“禮必本於太一”的人道內涵 //055
1.《老子》從“太一”歷法圖提煉出價值五階:道↘德↘仁↘義↘禮 //056
2.《老子》從“太一”歷法圖外圈四卦提煉出侯王四境:德↘仁↘義↘禮 //057
3.《老子》從“太一”歷法圖東西兩卦提煉出正道奇術:泰道、否術 //058
4.《老子》援引太廟神諭制度,教誨侯王順從“太一”之父、母、子 //059
5.《老子》援引明堂月令制度,教誨侯王“禮必本於太一”//062
6.《老子》援引侯王謙稱制度,教誨侯王遵循泰道 //065
7.《老子》援引泰否左右制度,教誨侯王拋棄否術 //065
8.《老子》教誨侯王遵循“太一”歷法圖治國:得一、抱一、執一 //072
三、老子自定的《老子》“太一”象數結構 //074
1.《老子》七十七章對應北鬥七星 //075
2.《德經》四十四章對應鬥魁四星,《道經》三十三章對應鬥柄三星 //076
四、戰國道家共識:“太一”歷法圖是《老子》的源代碼 //078
1.《太一生水》以“太一成歲,知此謂聖”闡釋《老子》//078
2.《莊子·天下》以“主之太一,知雄守雌”闡釋《老子》//081
3.《子華子》四境、《莊子》四境源於《老子》四境 //085
4. 伏羲太極圖是道家通用的源代碼 //086
結語 大道至簡,執一御萬 //087
第三章 《老子》初始本的邏輯結構和義理層次
弁言 《老子》初始本大量重覆之謎 //091
一、《老子》初始本的邏輯結構 //092
1.《老子》上下經結構:上經“貴德”,下經“尊道”//092
2.《老子》上下經結構顛覆《周易》上下經結構 //093
3.《老子》上下經之“人道 / 天道”內涵結構 //099
4.《老子》上下經之“經 / 經說”形式結構 //100
5.《老子》“經 / 經說”結構是諸子百家的思維範式 //102
6.《老子》“經 / 經說”結構證明《德經》更加重要 //106
二、《老子》初始本的義理層次 //107
1. 上經《德經》提出《老子》六大命題 //107
2. 下經《道經》論證《老子》六大命題 //109
3. 上經《德經》的義理層次 //111
4. 下經《道經》的義理層次 //111
三、嚴遵論《老子》初始本的邏輯結構和義理層次 //113
結語 解密《老子》結構,理解《老子》奧義 //116
第四章 《老子》傳世本的系統篡改和全面反注
弁言 “獨尊儒術”把《老子》初始本降維為傳世本 //119
一、《老子》初始本:《德經》在前,《道經》在後 //120
二、《老子》傳世本:《道經》在前,《德經》在後 //122
三、《老子》初始本、傳世本的分章異同 //123
四、《老子》傳世本的系統篡改和全面反注 //126
1. 篡改“眾父”為“眾甫”//126
2. 篡改“恒道”為“常道”//127
3. 篡改“芒芴”為“恍惚”//128
4. 篡改“執今之道”為“執古之道”//131
5. 篡改“自為”為“自化”//132
6. 篡改“不知有之”為“下知有之”//133
7. 篡改“人亦大”、“人居其一”為“王亦大”、“王居其一”//135
8. 篡改“受國之詬”、“唯之與訶”為“受國之垢”、“唯之與阿”//136
9. 篡改“不可以不畏人”為“不可不畏”//137
10. 篡改“什佰人之器”為“什佰之器”//138
11. 篡改“大器免成”為“大器晚成”//138
12. 篡改“安平泰”、“去大”為“安平大”、“去泰”//139
結語 覆原《老子》真經,闡釋《老子》真義 //140
下卷 《老子》奧義:七十七章對應北鬥七星
上經 《德經》四十四章(1—44),對應鬥魁四星
《德經》小引: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147
一、《德經》緒論六章(1—6):侯王四型,人道四境 //148
1. 上德不德章 //148
2. 侯王得一章 //157
3. 反者道動章 //163
4. 上士聞道章 //167
5. 道生一章 //172
6. 天下至柔章 //183
《德經》緒論六章的義理層次 //187
二、侯王正道十三章(7—19):侯王無為,百姓無不為 //188
7. 名身孰親章 //188
8. 大成若缺章 //191
9. 天下有道章 //194
10. 不出於戶章 //196
11. 為學日益章 //199
12. 聖人無心章 //202
13. 出生入死章 //206
14. 道生德畜章 //211
15. 天下有始章 //214
16. 挈然有知章 //218
17. 善建不拔章 //222
18. 含德之厚章 //225
19. 知者不言章 //229
侯王正道十三章的義理層次 //231
三、泰否正奇五章(20—24):泰道治國,否術用兵 //232
20. 以正治國章 //232
21. 其政悶悶章 //237
22. 治人事天章 //241
23. 大國小鮮章 //245
24. 大國下流章 //247
泰否正奇五章的義理層次 //251
四、道主萬物五章(25—29):道主萬物,侯王無為 //251
25. 道主萬物章 //252
26. 為無為章 //255
27. 其安易持章 //258
28. 為者敗之章 //261
29. 古之為道章 //264
道主萬物五章的義理層次 //269
五、泰道三寶四章(30—33):泰道不爭,莫能與爭 //269
30. 江海百谷章 //270
31. 泰道三寶章 //272
32. 善為士者章 //275
33. 用兵有言章 //277
泰道三寶四章的義理層次 //280
六、知其不知二章(34—35):聞道宜行,自知不知 //280
34. 吾言易知章 //281
35. 知不知章 //283
知其不知二章的義理層次 //284
七、民不畏威五章(36—40):天道大威,侯王小威 //284
36. 民不畏威章 //285
37. 勇於不敢章 //287
38. 民不畏死章 //290
39. 民饑輕死章 //293
40. 生也柔弱章 //296
民不畏威五章的義理層次 //298
八、《德經》結論四章(41—44):泰道柔弱,否術剛強 //299
41. 天道張弓章 //299
42. 柔之勝剛章 //304
43. 小國寡民章 //312
44. 信言不美章 //315
《德經》結論四章的義理層次 //318
下經 《道經》三十三章(45—77),對應鬥柄三星
《道經》小引: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321
一、《道經》緒論四章(45—48):常道可道,恒道難言 //322
45. 道可道章 //322
46. 天下知美章 //329
47. 不尚賢章 //333
48. 道沖不盈章 //336
《道經》緒論四章的義理層次 //339
二、天地不仁四章(49—52):天地不仁,聖君不仁 //340
49. 天地不仁章 //340
50. 谷神不死章 //343
51. 上善若水章 //347
52. 持而盈之章 //350
天地不仁四章的義理層次 //354
三、抱一貴德四章(53—56):抱一愛民,聖君貴德 //354
53. 抱一愛民章 //355
54. 輻共一轂章 //358
55. 五色目盲章 //361
56. 寵辱若驚章 //363
抱一貴德四章的義理層次 //365
四、知常尊道三章(57—59):守靜知常,聖君尊道 //366
57. 執今之道章 //367
58. 古之善士章 //373
59. 守靜知常章 //377
知常尊道三章的義理層次 //381
五、侯王四境六章(60—65):太上不知,百姓自然 //382
60. 太上不知章 //383
61. 敬天畏人章 //389
62. 唯道是從章 //396
63. 曲則全章 //400
64. 希言自然章 //405
65. 跂者不立章 //408
侯王四境六章的義理層次 //411
六、道法自然三章(66—68):人法天道,道法自然 //412
66. 有狀混成章 //412
67. 重為輕根章 //417
68. 善行無跡章 //419
道法自然三章的義理層次 //424
七、知雄守雌四章(69—72):泰道守雌,否術爭雄 //425
69. 知雄守雌章 //425
70. 大制無割章 //428
71. 以道佐君章 //432
72. 兵者不祥章 //434
知雄守雌四章的義理層次 //440
八、《道經》結論五章(73—77):聖君無為,萬物自為 //441
73. 道恒無名章 //441
74. 天道左右章 //446
75. 人道大象章 //449
76. 柔弱勝剛強章 //451
77. 道恒無為章 //454
《道經》結論五章的義理層次 //459
《老子》初始本今譯 //461
附錄一 老子生平年表 //482
附錄二 《老子》大事年表 //489
附錄三 《老子》初始本、王弼本經文對比(繁體字版)//493
跋 語 《老子》天下第一 //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