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1|生態學緒論 PART 生態學概述 1-1 生態學的研究內容 1-2 生態學發展趨勢 1-3 生態學的規律 1-4 人類面臨的生態問題 1-5 分子生態學概述 1-6 2|個體生態學 PART 天擇與演化 2-1 個體的適應 2-2 物種形成 2-3 避敵與防禦 2-4 生活史 2-5 3|族群生態學 PART 族群生態學概述 3-1 族群的數量動態 3-2 族群的增長 3-3 族群的調節 3-4 生物競爭 3-5 生態位 3-6 4|群落生態學 PART 群落生態學概述 4-1 群落的種類 4-2 群落的結構 4-3 群落的演替 4-4 物種多樣性 4-5 食物鏈、食物網 4-6 5|生態系統生態學 PART 生態系統概述 5-1 基因流動 5-2 物種流動 5-3 能量流動 5-4 物質循環 5-5 資訊傳遞 5-6 6|環境生態學 PART 環境生態學概述 6-1 生態因子 6-2 地球上的環境 6-3 棲地的種類與特性 6-4 太陽輻射的生態作用 6-5 溫度的生態作用 6-6 水分的生態作用 6-7 大氣的生態作用 6-8 土壤的生態作用 6-9 7|微生物生態學 PART 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調整 7-1 微生物的分布 7-2 微生物的生物環境 7-3 植物與微生物 7-4 8|陸域環境 PART 土壤 8-1 優勢植物 8-2 草原 8-3 沙漠化 8-4 9|水域環境 PART 海洋 9-1 湖泊 9-2 河流 9-3 珊瑚礁 9-4 底棲生物 9-5 光線與營養鹽 9-6 海洋酸化 9-6 10|森林生態 PART 森林生態學概述 10-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 10-2 森林演替 10-3 林業生態工程 10-4 11|海岸與濕地生態學 PART 海岸生態學 11-1 濕地生態學 11-2 紅樹林 11-3 潮間帶 11-4 12|景觀生態學 PART 景觀生態學概述 12-1 景觀結構 12-2 景觀生態學理論 12-3 格局、過程和尺度 12-4 都市廊道 12-5 道路生態工程 12-6 遙感、地理資訊系統 12-7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12-8 景觀生態干擾 12-9 13|城市生態學 PART 城市生態學概述 13-1 生態城市168 13-2 城市環境生態規劃 13-3 城市化發展對區域氣候影響 13-4 城市景觀 13-5 環境承載力 13-6 生態足跡 13-7 低碳城市 13-8 14|人類生態學 PART 人類生態學概述 14-1 人口理論 14-2 良性的人口轉型 14-3 人口遷移 14-4 人類與環境 14-5 適度人口 14-6 臺灣人口變遷 14-7 15|建築生態學 PART 生態環境建設 15-1 生態工程 15-2 生態建築 15-3 生態節能 15-4 綠建築 15-5 16|產業生態學 PART 產業生態學概述 16-1 產業生態學的關鍵問題 16-2 貿易與環境 16-3 永續生產與消費 16-4 生態工業園區 16-5 17|農業生態學 PART 農業生態學概述 17-1 農業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 17-2 農業生態系統的調控 17-3 城市型生態農業 17-4 農業生態工程 17-5 永續農業 17-6 18|復育生態學 PART 退化生態系統 18-1 生態系統復育 18-2 生物入侵 18-3 生物多樣性保護 18-4 自然保護區 18-5 汙染環境修復與治理 18-6 滅絕 18-7 生態補償 18-8 汙染與生物復育 18-9 19|生態資源管理 PART 生態系統服務概述 19-1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 19-2 生態系統服務的分類 19-3 生態系統健康 19-4 生態系統管理 19-5 20|生態批評 PART 生態批評概述 20-1 生態審美 20-2 生態文學 20-3 21|生態旅遊 PART 生態旅遊概述 21-1 生態旅遊管理 21-2 生態旅遊主體 21-3 生態旅遊開發 21-4 生態旅遊承載力 21-5 社區生態教育 21-6 綠色旅遊 21-7 22|臺灣生態狀態 PART 臺灣的生態系 22-1 臺灣的海洋生態 22-2 臺灣的溪河生態 22-3 臺灣的森林生態 22-4 臺灣的環境變遷 22-5 臺灣生態保育的現況 22-6 23|全球環境變遷 PART 全球變暖 23-1 極端氣候 23-2 海洋汙染 23-3 酸雨危害 23-4 24|生態學研究方法 PART 生態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24-1 生態模型 24-2 生態抽樣技術 24-3 生態風險評估 24-4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