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作者序 1 設計是一項實際行為 2 你永遠是在系統內進行設計 3 顯而易見的問題可能不是真正的問題 4 當問題過於具體,去問「為什麼」 5 需求是一個動詞 6 去辨識體驗,別只聚焦在產品上 7 原創性不是第一步 8 若不從技術面去理解,那就從概念去理解 9 從熟悉的物品下手 10 創新但別太前衛;維持熟悉度但勿落窠臼 11 與眾不同並不困難,真正難的是精益求精 12 創意是非線性的 13 讓白紙不再那麼嚇人的方法 14 讓你的點子活起來 15 設計需要語言的支持 16 洞察勝於觀察 17 概念比發想來得強大 18 男性的平均值不等同所有人的平均值 19 將同情轉化為同理 20 將前期重心放在設計過程上 21 儘早為產品特質定位 22 問「為什麼」時別忘了思考「如何」執行 23 越界比留下斷層來得好 24 造型不是單憑功能決定的 25 三種構思造型的方法 26 隨機假說:美的概念放諸四海皆準 27 煮水壺賣 $25 功能齊全;賣 $900 外型夠美 28 讓外型反映機能 29 模仿自然物的功能,而非其外形 30 可以質疑傳統,但切勿徹底否定 31 形狀傳遞了大量的訊息 32 奢華的相反概念是優雅 33 歡迎不協調的存在 34 設計巧思可以帶來預期外的效益 35 充滿玩心的產品不見得一定要拿來玩 36 玩具不一定要可愛 37 「搞怪」有設計概念,但「庸俗」沒有 38 相機造就了現代藝術 39 以設計師身分繪圖,而非藝術家 40 如何畫出一條直線 41 呈現時用透視圖,釐清細節時用正視圖 42 畫作是模擬外觀,實物模型是模擬體驗 43 用實物模型進一步探索,而非只用於呈現 44 所有產品都會移動 45 產品在未能派上用場時發揮功效 46 要不讓一切差強人意,要不精挑臻至完美 47 用數字去理解你的世界 48 200 磅的人,體型不是 100 磅的人的兩倍 49 增加 10% 的厚度可提升 33% 的強度 50 辨識情境中重力的影響 51 每項產品都有正確的重量 52 重量的存在,讓「無重量」得以突顯 53 細節即概念 54 外殼不光是外殼而已 55 善用你的腳 56 善用你的頭 57 有所保留 58 空氣的進與出 59 顏色誕生自無彩色 60 淺色調強化細節,暗色調強化輪廓 61 白=實用,黑=高格調,金屬色=專業 62 緞面處理比亮光處理來得滑 63 塗料是逼不得已的終極手段 64 用實際樣品,去下攸關實體產品的決定 65 優良的人體工學不見得最好 66 就座的原則 67 椅子象徵文明,因此設計不可或缺 68 賦予使用者一探究竟的機會 69 影響力越大的開關,存在感會越強 70 產品的互動提示是使用者預期的嗎? 71 軟體必然是不完美的 72 要生產一千個產品並不容易 73 生命週期最短的零件決定了產品的壽命 74 設計時要將長程的使用者經驗納入考量 75 磨合勝於磨耗 76 汙染是設計瑕疵 77 塑膠是一種性質,而非材料 78 射出成型 79 零售價格=(BOM+人力成本)× 4 80 IKEA 的企業生態系統 81 探索重要的設計概念時,遠離你的電腦 82 低解析度有助於獲取更多回饋意見 83 若一項概念符合這些條件,便值得信賴 84 讓精美度反映你的信心 85 概念在你為它命名時成形 86 概念上的極簡,背後隱藏著看不見的繁複 87 強化產品中的某項特點 88 當答案無法滿足你,代表你提問得不夠多 89 持續回頭去問最基本的問題 90 當你卡關時,還有這些突破方法 91 出其不意並非好事 92 明示產品功能;不要只是展現造型 93 不要把你的努力全部放到檯面上 94 讓評圖評審成為你的助力 95 用故事說服,而非單靠論證 96 讓你第一個經手的產品走小而美路線 97 運用專利保護商業利益,而不是情感需求 98 陌生人可能比既有人脈帶來更多幫助 99 不必把第一份工作看得太重 100 最終極的能力並非設計力,而是理解力 101 無論情願與否,你的作品必帶有你的風格
作者簡介 張誠 Sung Jang 藝術家、工業設計師、張誠設計實驗室負責人,同時也是芝加哥伊利諾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 馬汀.泰勒 Martin Thaler 經手國際案件的產品設計顧問,同時也是伊利諾理工學院設計研究所的實作指導教授。 繪者簡介 馬修.佛瑞德列克 Matthew Frederick 暢銷作家、建築師、城市設計師、設計及寫作指導,著有《建築的法則:101個看懂建築,讓生活空間更好的黃金法則》,是廣受讚譽的「我學到的101件事」(101 Things I Learned)系列的創造者、編輯和插畫家,現已出版《建築的法則》、《商業的法則》、《裝扮的法則》、《工程師的思考法則》、《法律人的思考法則》、《主廚的料理法則》、《廣告人的行銷法則》、《好城市的空間法則》、《好電影的法則》、《心理學的法則》(皆為原點出版)。現居於美國麻州波士頓區。 譯者簡介 李佳霖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日本同志社大學文化史學碩士。 曾任職於出版社,喜歡閱讀、旅行,在城市巷弄中探索新鮮的生活風景。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