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定的智慧:弘一大師的處世心法,活出安然自得的人生(三版)
|
|
|
|
|
|
|
|
|
ISBN |
9786263147164 |
定价 |
NT420 |
售价 |
RM65.60 |
优惠价 |
RM56.42 *
|
作者 |
弘一大師,慶裕
|
出版社 |
木馬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4-08-28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288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下单时可选择“空运”或“海运”(空运和海运需独立下单)。空运费每本书/CD是RM12.00。 空运需时7-11个工作天,海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时间不包括出版社调货的时间以及尚未出版的预购商品) |
|
电子书试读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放下即自由,淡定即幸福
享受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回歸真實的自己
◤ 淡定是心靈的修煉,是生活的智慧。 ◥
◣ 能帶給你平和寧靜的,只有你自己。 ◢
每天奔忙在車流人海中,
總有各種不如意擱在心頭,感覺自己過得辛苦而無人知曉;
擔憂、沮喪、失望、恐懼……
我們的心備受糾纏,起伏震盪,遺失了安適自在的能力。
其實,心念轉則行為轉,
只要跟隨內心,就能回到真實的自己,享受內心本有的寧靜與澄澈。
◤ 修一份淡定心情,得一份恬淡幸福,活一種安然人生。 ◢
本書從弘一大師的風骨和智慧煉取精華,
將禪心與佛法化為70多則淺白易懂的延伸故事、淡定小語,
讓人學會從容放下,不再浮躁不安,從淡定中滋養心靈,從智慧中昇華人生。
願我們時時聆聽自己真實的內心,
讓生命重新平衡,讓內心清澈如初,讓淡定的幸福長駐。
◆淡定小語選錄
.別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這種恨是對自己的束縛,剔除對別人的恨實際上是剔除自己心中的恨。
.心境通達是一種通透的智慧,何必在乎別人怎麼看,何必去跟別人解釋,修煉心境就是修煉人生。
.無論誰走在你前面,或者你走在誰前面,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距離自己心中的目標還有多遠。 |
|
|
|
|
|
|
|
|
|
|
|
|
|
|
目錄
1 回歸靈魂的清澈
做真實的自己
跟隨內心的感覺
讓心靈不迷失
心開闊你才從容
修煉心境的通達
專注真正的價值
修一顆清淨心
讓心不發怒
2 更堅定才能更從容
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付出以修得正果
心安就是圓滿
不受誘惑心更開闊
最精進的智慧
不炫耀是大智慧
定力才是真功夫
認清事情的根本
不固執,心性更通達
3 放下就是擁有
拋下重負把握現在
修一顆靈慧心
超越是非,才能還原自己
好心態是一種定力
調一顆怡然心
不違背自己本心
捨一份虛榮,得一份真相
心量放寬,人生通達
心無外物自有慧眼
4 培育一顆清透心
放下夢幻走向真實
七分理性三分情感
自作聰明是劣智
不慕他佛,塑造自身
洞悉事物本質
看淡外在評價
修一份平和心
不被煩惱迷惑心智
及時活出生命真諦
5 心不動更淡定
遠離內心的煎熬
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不強求自有收穫
以一顆禪心做事
愛是成長,美是心境
讓行為隨本心而動
讓世情淡一分
6 勇者從容,智者淡定
不為情緒所動
心念不亂,煩惱自斷
勇者回頭自省
境界滋養智慧
淡定讓你無所憂懼
存一顆吃苦心
無須刻意追求
7 讓精神更豐盈
心定氣平更自如
從容閒暇見涵養
讓煩惱不攻自破
逆境順境都淡定
不躁動才能應萬變
放下虛妄修自身
留一份鎮靜在心中
8 淡定在捨得之間
從容面對生死
思考才能得智慧
智慧不在言詞
保持淡定清醒
捨棄繁雜見真諦
無瑕美玉靠打磨
9 淡定地向前走
給自己一份淡定心情
以修佛之心修身
菩提之心是一種靈悟
人生沒有如果
給內心一片自由
留一份善心與他人
內心寧靜才能致遠
讓心與事業融合
10 智慧在高處,淡定在內心
好心態是大智慧
財富是無形的
修養美德是智慧
從容面對生活的磨礪
保持天性中的智慧
放低心態,吸納智慧
抓住當下的幸福
簡樸中自得智慧
像佛一樣親力親為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原典|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一八八〇─一九四二),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
一九〇六年負笈東瀛,就讀東京上野美術學校西畫科,兼修鋼琴及作曲,創立春柳劇社。他精於文學、詩詞、音樂、書畫、篆刻、戲劇等藝術創作;演出《茶花女》開創中國話劇之先河,他填的詞如〈送別〉、〈憶兒時〉傳頌至今。
一九一九年李叔同放下世俗牽絆,散盡身外,獻身佛法,做苦行僧,行菩薩道,行腳雲遊,寫經弘法,終生不綴。世人推崇為中興南山律宗的第十一祖,是注重刻苦修行的律宗大師。
一九四二年病逝於福建泉州開元寺。臨終曾手書一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從李叔同到弘一大師,戲劇性的人生轉折,是一段生命的自覺與自省。他深入佛理、闡揚佛法,處世格言值得用一生的時間慢慢體會、靜靜領悟。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