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我知道,我在場,我記得,我見證了一切。 從各種極限勞動環境到職災細節, 從性別、階級、族群的多重面向, 親證還原組織現場、勞動狀況與工傷後的修復之路。 對勞動者來說,汗水的意義在熟悉的工作環境造成各種損傷便已改寫。 營造工人在工地裡揮汗如雨,卻無法在施工現場如廁; 移工們擠在窄仄的水泥鐵皮屋宿舍,逃生門後是美輪美奐的高級會客室; 有人遭遇高壓電擊而慘遭截肢,有人因機器的迴盪聲造成耳膜破裂或終身重聽。 勞動者往後走的每一步,牽一髮而動全身。 外表的異常讓人心生恐懼,汙名和成見雖加深隔閡,但殘缺世界裡仍有微光。無力者互伸援手,在風暴後和不利的環境搏鬥,在抗爭後有默契的抵擋差異,鬆動既有的階級與性別壓迫,跨越受害後的孤立處境。 我從沒有見過哭哭啼啼的受害者、可憐蟲,一個也沒有。我所親歷的,一直是缺手斷腳也要討回公道的勇氣、膽識與尊嚴。──顧玉玲 本書特色 親證勞安議題、工傷情況、性別族群與階層等不同面向的人與事。
楔子 我們承擔痛苦的能力,也許比想像的,多很多 輯一 組織現場 那些我從組織裡學到的事 卡細聲咧 傷口是有力量的 賣命 我作證 屎尿大事 一點六米寬的樓梯 輯二 不孤單 祝福 我的弟弟阿勇 時間沒有了 小芳未成年 微塵 輯三 暗影與微光 慶功宴的脫衣舞 體貼 多麼重要的事 騙錢的婦人 死了一個原住民臨時工之後 和貓咪一起曬太陽 尾聲 藝術生產是政治的,也是民主的 附錄 勇氣的印記/張 樹
作者簡介 顧玉玲 北藝大人文學院副教授,「台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戰友團」召集人。專書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台北文學年金首獎等。著有非虛構作品《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與《回家》、長篇小說《餘地》,並主編《木棉的顏色:工殤顯影》、《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等。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