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本書分鑒賞論、創作論、作家作品論、文學評論、文體論、修辭、風格七個部分,選取《談藝錄》原文一百餘則,將所論詩人、作品、用典一一注明,每則之後有題解,以淺近的現代語言闡釋每篇的命意,融會貫通,無疑為我們深入理解錢先生的原著開啟了一道方便之門。內容包括錢先生的“擘肌分理”、論“一字之差,詞氣迥異”、論詩注引文、論注詩要識作者手眼、論引後注前、論糾正誤注、元好問論黃庭堅詩解、元好問評蘇詩、注明詩旨、注詩要識用典意、理趣詩解、理趣和理語解、婉曲和理趣解、折柳解、想與因的結合解、斷章取義與破除執著解等。
前言 附記 壹 鑒賞論 一 錢先生的“擘肌分理” 二 論“一字之差,詞氣迥異” 三 論詩注引文 四 論注詩要識作者手眼 五 論引後注前 六 論糾正誤注 七 元好問論黃庭堅詩解 八 元好問評蘇詩 九 注明詩旨 一〇 注詩要識用典意 一一 理趣詩解 一二 理趣和理語解 一三 婉曲和理趣解 一四 折柳解 一五 想與因的結合解 一六 斷章取義與破除執著解 一七 論言為心聲 一八 論“觀物不切,體物不親” 一九 論詩詞的寄託說 二〇 李賀《惱公》詩賞析 二一 李商隱《錦瑟》詩賞析 貳 創作論 一 模寫自然與潤飾自然 二 “選春夢”的創作論 三 談靈感 四 談“活法” 五 談妙悟 六 抓“詩思” 七 創作前的精神準備 八 “即物生情”與“執情強物” 九 心以應物,意到筆隨 一〇 “以俗為雅,以故為新” 一一 寫實盡俗,別饒姿致 一二 論若即而離 一三 行布 一四 水清石見與水中著鹽 一五 設想與同感 一六 寫景手法 一七 寫水中倒影 一八 作對仗以不類為類 一九 對仗和用韻的因難見巧 二〇 避免詞意重出 二一 引申 三 作家作品論 一 論陶淵明 二 歷代論陶淵明詩 三 論唐宋人推陶詩 四 論庾信詩賦 五 論張籍詩 六 論白居易詩 七 評李賀詩及學李賀詩 八 論李賀詩的風格 九 李賀詩以玉石作喻 一〇 李賀詩在飛動中含堅凝 一一 李賀詩的樸健疏爽 一二 李賀感流年而駐急景 一三 評司空圖《詩品》 一四 論梅堯臣詩 一五 論黃庭堅詩 一六 論楊萬里、陸遊詩 一七 論趙孟詩 一八 論竟陵派詩 一九 竟陵派詩論 二〇 論阮大鋮詩 二一 論葉燮詩 二二 論方苞 二三 論錢載詩 二四 論學人之詩 二五 論趙翼詩 二六 論田雯尊宋詩 二七 論詩文之累 二八 評黃遵憲詩 二九 評嚴複詩 三〇 評王國維詩和論 三一 評蘇曼殊論詩人 肆 文學評論 一 以文擬人,形神一貫 二 好詩似曾相識 三 論圓 四 論“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五 論水月鏡花 六 詩有別才別趣 七 以禪喻詩 八 論神韻、性靈、格調 九 性靈與學力 一〇 神韻與典、遠、諧、則 一一 活法與死法 一二 活路與死門 一三 詩中理語 一四 評袁枚詩論 一五 評《紅樓夢評論》 一六 消納 一七 附錄 伍 文體論 一 論詩樂離合 二 文體遞變 三 詩文的侵入與擴充 四 以文為詩與以詩為詞 五 柏梁體 六 章咒氣與偈頌氣 七 以詩品作詩 八 傳記通於小說 九 八股文通於戲曲 陸 修辭 一 博喻 二 曲喻 三 曲喻和雙關 四 喻之二柄 五 喻之二柄異邊 六 通感與摹狀 七 仿擬 八 比擬不當 九 以目擬文 一〇 反仿 一一 擬人與借代 一二 言用與借代 一三 對偶 一四 當句對 一五 翻案 一六 出處 一七 練字 一八 “喪”字異讀 一九 改詞 二〇 “鴨先知”辯 二一 窠臼 二二 修辭疵累 二三 句式變化 二四 章法 柒 風格 一 南北文學風格之別 二 唐宋詩風格之別 三 杜律的雄渾與韌瘦 四 竟陵與前後七子 五 王士禛論專名助遠神 六 錢載的幽修漏與瘦透皺
最近浏览商品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