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正統經濟學立足于完全競爭假設,從理想化的視角研究資本主義的運行,假設具有完全資訊的、完美的“代表性行為人”會做出理性的、優化的選擇。大多數非主流經濟學則採取相反的策略,強調的是這一制度的低效率、不平等和不平衡,認為支配著現代世界的是不完全競爭。事實上,兩者都以完全競爭作為基本參照,並試圖加入各種各樣的“不完全”,以彌補理論與現實的差距。 在《資本主義》一書中,安瓦爾·謝克沒有拘囿於上述任何一種觀點,而是立足于一個全新的研究起點和視角——真實競爭。在他看來,“真實競爭是資本主義的核心調節機制,它與所謂的完全競爭之間的差異,就像戰爭和芭蕾之間的差異一樣巨大”。他證明了,即使不借助超理性、優化、完全競爭、完全資訊、代表性行為人或所謂的理性預期等理想化假設,也能夠推導出被實踐和理論證實的經濟學結論。 這一視角使得他可以用幾乎嶄新的眼光看待經濟學分析的所有要素:供求規律、工資和利潤率的決定、技術變革、相對價格、利率、貿易條件及平衡、增長、失業、通貨膨脹,以及以週期性複現的普遍性危機收尾的長期繁榮。 謝克試圖構建一個“現代經濟學替代性框架”,並將每一個理論都與新古典主義、凱恩斯主義和後凱恩斯主義的對應觀點進行對比,通過大量的模型、圖表進行經驗檢驗,還成功預測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到來。謝克分析的物件是資本主義經濟,並用擴展的視角探究這一主題。這正是古典經濟學以及凱恩斯和卡萊茨基處理這一問題時採用的方法。任何對資本主義和一般經濟學感興趣的人都能從這部性著作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中文版序言 序言與致謝 第一部分 分析的基礎 1.引言 2.動盪中的趨勢與被掩蓋的結構 3.微觀基礎和宏觀模式 4.生產和成本 5.交換、貨幣和價格 6.資本與利潤 第二部分 真實競爭 7.真實競爭理論 8.關於完全競爭和不完全競爭的爭論 9.競爭和行業間的相對價格 10.競爭、金融和利潤 11.國際競爭和匯率理論 第三部分 動盪的古典宏觀動力學 12.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興衰 13.古典宏觀動力學 14.工資和失業理論 15.現代貨幣與通貨膨脹 16.增長、利潤率與週期性危機 17.總結和結論 附錄 譯後記 參考文獻
安瓦爾•謝克 美國享有盛譽的政治經濟學家,1971—1972年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系,1973年至今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目前擔任《劍橋經濟學報》的聯合主編,並在“新學院印度-中國研究所”擔任高級研究員等職務。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