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糟的時代; 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昧的年代; 是信仰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 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一切盡在我們之前,我們之前卻也空無一物; 我們會直接進入天堂;我們會直接墜入另一個方向……
本書是以法國大革命前後的倫敦與巴黎這兩個城市為背景,以法國的馬奈特醫生家人的故事為主體。馬奈特醫生因目睹貴族的暴行,而陷入巴士底監獄長達十八年,出獄後和女兒露西定居倫敦,並認識了卡頓、達奈這兩位長相相似的青年。兩位青年都愛上露西,而露西鍾情的達奈卻是當年施暴的貴族的後裔。他為了救人而回到法國,卻因族人的罪行而遭逮捕下獄。臨刑前,卡頓潛入獄中,代替達奈受刑;以自己的死,成就感人的愛情。
整部小說揉合虛構故事與歷史背景,交織穿插著冤獄、情愛和復仇,情節錯綜複雜,結構完整嚴謹,真實傳達了大革命時期的恐怖。除了這些,最重要的是作者悲天憫人的道德感在書中表露無遺:在激情、瘋狂的殺戮過後,唯有愛與寬容,才能化解這循環不盡的人間悲劇。
本書特色
★英國寫實主義大師狄更斯超越顛峰之作!
★《雙城記》雖是虛構的故事,卻是用來了解與解讀「法國大革命」的最佳入門書。
★《雙城記》這部歷史小說,傳神地表現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混亂、貴族的驕橫、民眾的嗜血心態……這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氣氛與情境,十分引人入勝!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穿插了許多有關於貴族和一般百姓在生活上的對比,描寫得十分生動,也呈現出風暴將至的詭譎氣息。此外,作者運用大量的隱喻、象徵手法,在書中各處埋下伏筆,讓讀者在恍然大悟之際也有著如發現寶藏一般的樂趣。
★狄更斯選取法國大革命的史料,捕捉那時代的氣氛,透過虛構的人物和事件,呼籲當權者和民眾,暴政與流血只會造成更多的暴力和流血,只有仁愛之心才能挽救浩劫。
★《雙城記》結構完整,言詞簡練,而狄更斯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寫作才華,更是在其中發揮得淋灕盡致。
作者簡介
狄更斯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生於南英格蘭的朴次茅斯,家境小康。狄更斯是家中長子,父親是公務員,母親則是樂觀又多才多藝的主婦,常在家中指導兒女識字、吟誦。好景不常,由於父母揮霍無度,狄更斯十歲以後,家道中落,父親因負債而被捕下獄,狄更斯一度輟學到鞋油廠工作,備嘗艱辛、屈辱,看盡人情冷暖、貧富差距,他卻沒有因此變得憤世嫉俗,而是以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將這些遭遇一一寫入書中,多以英國中下階層社會的人物為寫作題材。
狄更斯天生體弱多病,經常臥病在床,閱讀遂成了他主要的消遣和興趣。他的外表清秀,性格纖細敏感,寫作時格外注重情節的真實與細膩,曾為了描寫流浪漢,而裝扮成乞兒在街頭流浪。他的小說不但寫實,更有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的色彩,至今仍受到世人推崇。
雖然因家境窘困而無法接受完整教育,但狄更斯始終不放棄閱讀和寫作的機會。十六歲時,在律師事務所擔任抄寫員,並曾經擔任議會的通訊記者,走訪各地,對於他日後的寫作很有幫助。一八三六年,他的第一部小說《匹克威克故事》出版,大受歡迎,開啟了他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共寫了十四部長篇小說和多部中、短篇小說以及遊記、戲劇、議論……等等作品,代表作有《大衛.考伯菲》、《雙城記》、《孤雛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