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商品
书目分类
特别推荐
涼茶,作為嶺南地區民間常見的功能性飲品,被視作具祛濕、清熱等效用,以應對嶺南地區炎熱潮濕的氣候。涼茶講求就地取材,多以地方生草藥入藥,故而其配方材料會因應地區資源有所增減,各家各方或大體相同但未必完全一致,別具特色。經粵、港、澳三地政府爭取,「涼茶配製」於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本書《涼茶在民間》從不同民間個案探討涼茶於個人、族群、社區的傳承。本書先闡述涼茶所代表的地區特性,藉由探討村落、社區及個人今昔飲用涼茶習慣之改變,了解涼茶在傳承過程中體現的社會變遷以及所遇到的挑戰。
前言 001 第一章:研究涼茶的重要性 005 本章將探討研究涼茶的重要性及其為何與普羅大眾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 第二章:涼茶的歷史發展 021 本章將以兩名涼茶舖東主的訪問為切入點,主要探討香港涼茶的歷史發展及過往對涼茶的研究,輔以在澳門地區涼茶的研究概述。 第三章:生草藥與社會變遷 049 從涼茶舖東主的訪談,闡釋香港生草藥業發展的興衰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第四章:社區生活與涼茶的實踐 069 從生草藥的採摘到生草藥檔的應用,發掘草藥涼茶的知識如何於社區中流轉。 第五章:個人傳承 095 以三個不同村民的口述歷史,探討新界原居民從個人角度對草藥涼茶不同程度的傳承。 第六章:涼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125 本章將歸納以上數章,提出了解涼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新面向。 參考資料 128
作者簡介 張展鴻 生於香港,大學階段留學日本,在千葉大學主修社會學。後來在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科研究院課程修讀文化人類學,以日本原住民——愛奴族和日本主流社會的政治文化關係為題,取得博士學位。現職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研究地區包括日本、香港和南中國。出版書籍有:《旅遊、人類學與中國社會》(White Lotus, 2001)、《中國飲食的全球化》(Curzon and Hawaii U. Press, 2002)、《亞洲飲食文化:資源、傳統和烹調》(Routledge, 2007)、《反思亞洲飲食文化遺產》(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 2014),和近作《飲食香港》(HKU Press, 2022)。 田穎儀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學士,現正於香港大學修讀香港史文學碩士課程。《涼茶在民間》研究項目研究助理。
客服公告
热门活动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