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遊心理學,情緒、欲望與意志的賽局:自我覺察×駕馭惰性×拒絕敏感×接納缺陷,從破解妖怪的圈套到通過佛祖的考驗,安放騷動不已的內心
|
|
|
|
|
|
|
|
|
ISBN |
9786263945708 |
定价 |
NT420 |
售价 |
RM65.60 |
优惠价 |
RM58.38 *
|
作者 |
韋志中
|
出版社 |
崧燁文化
|
出版日期 |
2024-08-07 |
装订 |
平裝. 單色印刷. 314 页. 21. |
库存量 |
海外库存 抱歉!此书无开放空运服务,只能船运,需时约30个工作天。 |
|
我要订购 有现货时通知我 |
|
放入下次购买清单 |
|
|
|
|
|
|
|
|
|
|
|
|
|
|
|
|
►金箍、緊箍、禁箍,象徵人生從幼年到成年的階段
►從孫悟空到白馬,其實是唐僧一人由裡向外的投射
►九九八十一難,也是我們要反覆思索並跨越的障礙
29個心理成長主題,洞悉《西遊記》背後的人心與人情
▎探索《西遊記》的心理智慧
本書是一部從心理學角度解析《西遊記》角色與故事的書籍,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自我成長與心靈安定的奧祕。書中以幽默而深刻的筆觸,探討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在取經旅程中的心理變化和成長歷程。這本書不是單純的文學解讀,而是一場關於自我認知和思想昇華的成長之旅。
▎從角色中學習自我管理
作者巧妙地透過各角色的性格特點,來揭示不同的人格特質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孫悟空雖然有勇有謀,但是衝動又暴戾,經常闖下大禍;豬八戒的隨性又熱情,可是總是控制不好原始欲望,憑著本能做事;沙和尚忠誠不貳,一路上任勞任怨,但是沒有自己主張,而且不辨是非;唐僧慈悲為懷,但也有意志動搖的時候,又太輕信別人。透過分析他們的行為和心理,讀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並學會如何善待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定。
▎堅持與團隊精神的力量
在《西遊記》的取經之旅中,團隊精神和堅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本書透過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在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和互助,闡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堅持到底的力量。書中強調,成長並不是消滅問題,而是學會與問題共存,並從中獲得力量。讀者將受到啟發,學會在生活中如何面對挑戰,堅持自己的目標,同時也能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從而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啟迪的書籍,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心靈的成長之旅。透過《西遊記》中角色的故事和心理解析,作者引導讀者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尋找內心的平靜,幫助讀者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我,實現真正的成長與改變。無論你是面臨生活困惑,還是渴望扭轉現狀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啟示,蛻變成更完善的自我。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西遊記》中的角色及其故事,揭示心理學的深刻道理。從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出發,分析他們如何面對各自的「心魔」,書中詳細探討了情緒管理、欲望控制、意志力及團隊合作等主題,並強調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堅定信念,克服困難。旨在引導讀者反思自己的心理狀態,尋找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從而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
|
|
|
|
|
|
|
|
|
|
|
|
|
|
|
目錄
序
第一章 善待現在的自己
從悟空的名號看成長: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轉變
從八戒的名號談起:不做什麼比要做什麼更重要
八戒的隨性:不自欺是善待自己的有力證明
八戒的消極:惰性思維人人都有
沙僧是個聰明人:做好自己照樣能成功
唐僧拒絕了寇員外:別讓「拒絕敏感」拖累了你
第二章 安定我們的心
孫悟空是唐僧的「情緒自我」:想定心,必先讓情緒舒服
「六賊」是六種欲望:從「偷心小賊」到「育心衛士」
白龍馬是唐僧的意念:要定心,需要意志力的作用
豬八戒是唐僧的「本我」:本能需要釋放和監護
沙和尚是唐僧的「痴念」:愚痴甩不掉,但可變「廢」為「寶」
猴哥的「愛現」:炫耀讓人笑也讓人哭
悟空的善與惡:集體意識與自我意識的衝突
都想吃唐僧肉:過分依賴「樂觀偏誤」是很危險的
火焰山與黃風怪:環境對心理的影響
第三章 發展我們的情
八戒的熱情嚇跑了施主:與人交往,要溫度匹配
神仙也在報復:人人都有的報復心理
唐僧的情關:愛情是一種修行方式
賽太歲的痴戀:不匹配的愛情難以善終
唐僧的善良:行善,不能終止
紅孩兒高升卻遭到家人反對:需求不同,態度就不同
唐僧的感恩:歸因方式決定感恩傾向
第四章 堅定我們的行
悟空的求助:「高估難度」是人們不願求助的一大推手
妖怪也抱團:沒有團結,很難成事
金箍、緊箍與禁箍:三個時期的不同約束
師徒四人的問題一直存在:成長不是消滅問題,而是與問題同行
西遊中的團隊管理:能力與性格的相互補充
玄奘的堅持:「未竟事務」的驅動
九九八十一難:只要有了生存的意義,再大的苦難也可以承受
|
|
|
|
|
|
|
|
|
|
|
|
|
|
|
作者簡介
韋志中
心理學者,諮商心理師。畢業於心理研究所,主攻心理諮商與治療。從事心理諮商與心理教育工作20餘年,已出版心理學研究與實踐圖書《因為人生太悲慘,所以需要正向心理學》、《正向心理學的深度解析》、《青少年心理學》、《完美伴侶學,掌握愛與被愛的藝術》、《那些成語典故中的心理學大小事》等40餘部書籍,發表論文90餘篇。 |
|
|
|
|
|
|
|
|
|
|
|